回覆列表
  • 1 # 南北拾芳

    乾隆六下江南,從古到今人們對此都是譭譽參半,褒貶不一的。不過我們可以從南巡的另一方面來看看它的影響。在當時的條件下,當朝皇帝下江南巡幸各地可謂是是一項浩大的工程。從北京到江浙一帶,來回往返六千里。當時沒有現代化的交通工具,全靠車裝船載,馬拉人扛,來回一趟,至少需要三五個月的時間。每次出巡,我們從影視中看到是兩三人微服私訪,其實每次出巡皇帝帶領的皇親國戚、文武百官、衛隊侍從有兩三千人,動用五六千匹馬,四五百輛車,上千只船,需要耗費一二百萬兩白銀,不僅耗費了十分巨大的國家財力,而且也給民間百姓帶來了極大的負擔,甚至造成國庫的枯竭。而乾隆在其晚年才完全認識到南巡的錯誤,曾在御製《南巡記》裡進行過深刻地檢討。他也曾對軍機章京吳熊光說:“朕臨御六十年,並無失德,惟六次南巡,勞民傷財,作無益,害有益,將來皇帝南巡,而汝不阻止,必無以對朕。”強調將來你們務必阻止皇帝南巡之事發生。當然,如果不是處在太平盛世,就不可能有皇帝六巡江南的盛舉。乾隆南巡耗資巨大,以後的清朝皇帝再也沒人仿效過。因為,後來的清朝國庫已經承擔不起了,某種程度上,因為六次南巡,他把大清王朝推向了衰落。

  • 2 # 朝陽君看歷史

    乾隆皇帝一生一共六次下江南,分別是在乾隆十六年,乾隆二十二年,乾隆二十七年,乾隆三十年,乾隆四十五年以及乾隆四十九年。歷史上對這六次南巡褒貶不一,在分析其利弊時,乾隆皇帝自己也在晚年有些後悔,認為這六次南巡確實是勞民傷財了。

    說到乾隆皇帝這六次南巡的原因,歷史上也是有幾種說法:

    一、為了視察水利

    乾隆皇帝一共六次南巡,其中有五次都去視察了黃河的治理情況,有四次去巡視了浙江的海塘工程。可見他對於這兩個地方水利工程的治理非常重視。

    二、效仿先祖康熙皇帝

    康熙年間也曾六次南巡,目的是為了治河、導淮、濟運,與其往返供儀,悉發內帑,還曾要求預飭官吏,勿累閭閻,比較節儉。乾隆在很多治國方略上喜歡效仿康熙,這六次南巡也是如此,但不同的是,乾隆帝這六次南巡聲勢浩大,一路遊山玩水,花去了很多錢財,有些興師動眾,因此後人對他這六次南巡的評價就有很多非議。

    三、遊山玩水,欣賞祖國大好河山

    蘇杭的美景一直讓世人嚮往,乾隆帝自然也不例外,他每次南巡都喜歡帶畫師隨行,將一路的江南美景畫下來,再拿去圓明園和避暑山莊仿建。這一路上他帶著一些官員還有後宮的嬪妃,走走停停,欣賞了不少的美景,這也讓他短暫的忘卻了紫禁城的

    生活放鬆一下,感受了一下大清朝的美景。

    四、禮遇致仕大臣,培養士子,宣揚聖恩

    乾隆皇帝對於一些前來接駕和辦差的官員都會給予賞賜或者加官晉爵,有一部分曾經受到處分的官員也會獲得恢復原職的機會,尤其是一些老臣,他更是禮遇有加。其次,江南一帶才子眾多,乾隆皇帝在各地的孔廟行禮時,也會親自給一些前來拜見的文人士子出考題,給他們提供一些機會。並且,這一路乾隆經過的地方,都被不同程度的減免了賦稅

    五、舉行閱兵

    據說乾隆南巡時,都會在杭州,南京等地進行盛大的閱兵式,想透過閱兵訓練士兵,扭轉頹敗的風氣,並向江南人民顯示大清朝的力量,但似乎期間也鬧了不少笑話。

    乾隆皇帝在晚年時開始反思這六次南巡的錯誤,他說自己當皇帝六十年,不曾犯過什麼大錯,只是這六次南巡,勞民傷財,到底是把好事辦成了壞事。乾隆每次南巡,都要長達四五個月之久,需要花費上百萬兩白銀,可以說是耗資巨大。並且六次南巡,排場一次比一次大,甚至造成了國庫的枯竭,雖然也有地方官員願意買單贊助,但是這一路上還是給老百姓造成了困擾,加重了百姓的負擔。因此,自乾隆之後,清朝的皇帝再也沒人效仿了,後來的國庫也已經承擔不起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練習繁體字字帖有什麼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