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神憐世人

    不存在的,人類的繞月衛星早已經把月球拍了個遍,甚至做出了月球的三維立體模型。

    之所以很多人對月球背面感興趣,是因為萬億年來,月球始終以一面朝向地球,而隱藏在我們視線之外的另一面到底隱藏著什麼秘密?再加上網上盛傳的月球背面外星基地以及出現在月球的二戰飛機,更加為月球蒙上了神秘的色彩。

    直到1959年,前蘇聯發射的”月球3號“傳回月球背面的第一張照片,才解開了月球背面的神秘面紗。讓很多人失望的是,月球背面並未發現任何的生物跡象和人為建築,只是一片死寂和荒蕪,到處是碰撞痕和坑洞,就像沙丘地帶一樣。後來美華人的阿波羅8號一直到阿波羅13號都有宇航員親眼目睹月球的容顏,所以除了沒有人登入上去之外,月球背面已經沒有任何秘密可言。

    為什麼人類數次登入月球都把登陸地選擇在正面呢?那是因為以以前的技術來說,當時登入月球背面的難度係數很大,首先月球背面地形太過複雜,幾乎沒有一塊平坦的地方供航天器著陸,翻車的機率太大,最危險的是,當航天器處於月球背部時,與地球上所有的聯絡都將被切斷,地球基地無法對登入器進行測控更無法傳送任何指令,所帶來的後果是毀滅性的。

    難度大不代表沒有解決的辦法,在今年上半年,中國已經發射率一顆中繼衛星置於月球背面6萬公里的“拉格朗日L2點”位置,它將為中國今年下半年登入月球背面的嫦娥4號提供中繼通訊,並引導嫦娥4號安全著陸在月球背面的南極–艾託肯盆地附近。

  • 2 # 談科論普

    看來題主不太關注航天科技,或者說不太關注月球探測吧。

    因為中國即將開展對月球背面的探測了。

    中國的嫦娥四號登月探測器,簡稱“四號星”,是嫦娥三號的備份星。其主要任務是著陸月球表面,繼續更深層次更加全面地科學探測月球地質、資源等方面的資訊,完善月球的檔案資料。

    嫦娥四號是世界首顆在月球背面軟著陸和巡視探測的航天器,計劃於2018年上半年發射嫦娥四號中繼星,下半年發射嫦娥四號探測器。

    5月21日5時28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探月工程嫦娥四號任務“鵲橋”號中繼星發射升空。為2018年底前到月球背面執行探測任務的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打好前站、掃清障礙,搭建一條連線地球和月球的資訊“生命線”。

     “這是人類歷史上航天器首次造訪地月L2點Halo軌道,‘鵲橋’的成功就位,不僅為嫦娥四號任務的順利開展奠定了堅實基礎,更標誌著中國航天人的軌道控制、通訊等空間技術邁入國際領先行列。”航天科技集團五院院長張洪太說,正所謂 “要探‘月背’、中繼先行”。

    所以,現在人類科技已經可以探測月球背面了,敬請期待中國航天的驚人表現。到時候一定會讓全球矚目,世界喝彩的。

  • 3 # 來看世界呀

    早在1959年前蘇聯就實現了對月球背面的探測,現在的技術只會做的更好。中國計劃在今年12月發射嫦娥四號探測器,將登陸月球背面開展探測任務。

    由於地球對月球的潮汐鎖定,致使月球遠端的大部分表面不能從地球上觀測到,因此引起人們的遐想。但月球背面如今遠遠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神秘,中國、美國、俄羅斯、日本等國家都先後進行了探測,並繪製出清晰的月球地表特徵。

    然而至今全世界尚未有直接在月球背面的登陸探測。月球背面探測的難度大概在於,月球巨大的體積會遮蔽地球遙控訊號,使地面人員難以瞭解衛星的具體飛行狀態。不過衛星仍然可以依靠慣性繞著月球軌道從月球背面飛過,可以預先設定好程式,即便衛星進入月球背面也依然可以記錄下探測資訊。

    登陸月球背面只需要發射一枚可以同時“看到”地球和月球背面的中繼衛星(中國鵲橋號中繼衛星),對地面新號進行中轉,就可以使地面控制人員實時監控探測器的執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airbuds使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