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冬至152131624

    這個問題,是婚前的承諾,還是婚後的。

    我認為這種承諾一般都是婚前的承諾,這種承諾應該會對現的。因為結婚過日子,應該對自已愛的人,不但是物質上的承諾,更多應該思想上的承諾,更應該信任這個跟自己過一輩子的人,人品怎樣,承諾的事是否能對現。這種辦事真誠,承諾能對現,才是你一輩子能依靠的人。

  • 2 # 雷振吐真言

    謝謝邀請!面對另一半的承諾,不用太在意,應該如果想兩個人走在一起,就應該用包容的心去理解彼此!相反,不能包容對方又怎麼會給予對方承諾呢?承諾只是一種更加吸引對方、在乎對方的表達方式,不是非得怎麼怎麼樣!如果在意對方的承諾,沒有完成豈不是就更加難受!難受了就容易產生失落感,那這樣的交流方式還有意義嗎?希望這樣的回答能讓筆者滿意。

  • 3 # 西木豆

    仰視、平視、俯視、平視。我面對他應該是經歷裡這樣的一個過程。

    仰視了很多年,因為仰視所以把自己隱藏,彼此的距離總覺得很遠,內心有點累。平視讓彼此舒服了很多年,所有的事情都可以坐下來談。俯視的日子最難熬,彼此所有毫無保留把最真的自己展示給對方,都自私認為自己是對的,彼此傷害著渾然不知。再次平視就如身體裡一個零件你會精心呵護。

  • 4 # 金慢慢喜歡吃肉肉

    對於伴侶的承諾,我的態度是可相信,但不可盡信。

    承諾這回事,我們很多時候都可以藉助第三方來讓它變得可信,比如委託律師公證,比如簽署合同等等,都會讓“承諾”的兌現很有保障!

    但如果伴侶只是口頭承諾,比如“我會永遠愛你”、“結婚以後家務都我來做”、“放心辭職,以後我養你”等等這些......

    我認為,這些不太適合稱作“承諾”,更適合叫“便宜話”。通常是透過誇大自己的能力,在有些利益維度加以誇張,來給對方畫大餅,增強自己在感情中的可信度和說服度。

    當然“便宜話”也是有可信度的,但只限於當雙方利益衝突不太大的時候,一旦一方處於相對劣勢,所謂的“承諾”將毫無價值。

    比如:說過“你辭職,我養你”的陳俊生在一地雞毛的生活裡,最終還是背叛了羅子君,但在此之前他也的確踐行了一部分自己的承諾,可現實遠比電視劇要來的慘烈的多。

    人們之所以喜歡“承諾”,源頭在於“可期待性”,即自己不需要努力也能得到的額外獎勵。

    但萬事萬物都是在變化,一張紙放在那裡就算一動都不動也會泛黃,那麼作出“承諾”的人當然也會變化。

    我們自然可以相信在TA說出這句話時的真誠,但也要認清“承諾”並不是永久有效。

    因為,任何人答應你的事都可以不算數,只有你自己能做主的事才算數!

    電視劇《大明王朝1566》有這樣一個片段:

    小皇孫在皇宮裡偶遇海瑞,與這位一絲不苟的大叔一見如故,他聽說海瑞得罪了嘉靖皇帝要被問斬,就央求皇爺爺饒了海瑞,嘉靖很疼愛皇孫,一口答應了下來。

    不料一個時辰后皇爺爺便當場反悔,還當著皇孫的面下達了對海瑞的處決令,小皇孫立刻哭了。

    嘉靖陰惻惻對皇孫說:“你是不是想說皇爺爺說話不算數?”

    小皇孫哭道:“臣不敢。”

    嘉靖先說了句“知道不敢就好”。

    然後道出了全劇最點題的兩句話:

    “很多人吃了一輩子虧,就因為沒明白這個道理。

    輕信別人的承諾,其實就是將命運的刀柄交到了別人手上。

    這有時是無奈之舉,而只要但凡有的選,一定要選擇信自己而非信別人。”

    是的,相比起寄希望於承諾,不如負起自己的責任,那樣你才永遠有選擇權。

    說到底,伴侶間的承諾其實是相互的。不管是開通親密付也好,還是我養你也好,這都是兩人給彼此的安全感。

    “口頭承諾只是傳達安全感的載體,如果你想做,就用行動證明。而我也會做好我自己那份。”

    為彼此負責,給與彼此安全感,才是承諾的意義所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男性員工的管理者到底是女人好還是男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