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時代少年19

    感謝邀請!這是小學低年級老師經常探討的話題,尤其是一年級的老師。一年級學生注意力集中的時效短,易自由化,全靠老師別出心裁的組織引導。一年級學生每堂課的前15分鐘還是可以的,之後課效有點打折扣,這就要求老師有能力聚攏一顆顆易動的心。在我看來,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幾次整堂課的靜坐比賽,還誰能做到文絲不動;另外老師的課堂設計拿捏得有分寸。

  • 2 # 阿娥你好

    一年級學生上課能做到專心聽講,我覺著更多的可能是源於向好,而非自律。

    一、孩子上課紀律差,是孩子對自己的學生身份認識不足。

    孩子不明所以天天被動上學,和孩子認同身份受責任感驅使自願上學,學習狀態肯定不一樣。

    二、家有家法,校有校規。在孩子學習這件事上,家長容易把注意力集中在成績和排名上,但實際上遵守規則是作為學生首先應該學習的。

    三、孩子上課不自律是表象,探究其深層次心理活動,一方面是自尊感低,就是前面說的,對自己的學生身份沒有清楚明白的認識,以為上學和上幼兒園差不多,只是換個形式換個地方而已;另一方面是不懂得“尊重”的意義,孩子沒體會過被尊重的感覺,也沒接受過正確的引導“如何尊重老師”,“尊重意識”缺席導致孩子表現出上課自律性差。

    針對以上分析,引導孩子向好,我給出如下建議。

    一、引導孩子認同自己的學生身份。

    孩子在家裡最好有獨立的學習空間,最起碼有自己單獨的學習桌椅和單獨的書架和床。

    孩子能獨立承擔的儘量不要包辦代替。書包沉低年級時可以幫著背,高年級時最好讓自己背。作業儘量獨立完成,做完檢查下對錯,儘量別像個監工一樣看著寫作業。多做引導習慣的事,少幹包辦代替的活。

    二、教導孩子學會敬畏規則。

    既然上學是學齡期孩子必走的路,家長就要適時調整過度保護孩子的“護犢子”心理,家長的過度反應會讓孩子不把學校的行為規範放在眼裡,家長和孩子以防範、戒備的眼光看待學校的規則、老師的行為,勢必會放大孩子不適應的感受,牴觸和敵意由此產生,對孩子有百害而無一利。

    至於擔心孩子在學校會不會受委屈,可以透過和孩子勤溝通,每天聽孩子講講學校發生的大事小情來了解判斷需不需要家長介入,什麼情況下適當介入。

    三、重視孩子和老師的關係。

    不迎合、不疏離、符合學校規範、做好學生本分,如果能力強,可以主動幫老師做些班務。

    像現在聽課還保證不了,連鎖反應便是作業問題,成績問題,班級影響力問題,和同學關係問題,和老師關係問題等一系列問題。

    不妨用提問題的方法引導孩子主動調整聽課狀態:

    上課聽課的好處有哪些?具體①②③上課不聽課的壞處有哪些?具體①②③上課聽課有沒有什麼壞處?不聽課有沒有什麼好處?具體①②③可結合聽課→寫作業→考試成績→成績排名→在班裡影響力(受同學尊重、被老師重視或相反)→不一樣的人生前景(學業有所成就或一無所獲)為孩子正面解讀聽課對切身利益的影響。

    俗話說,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小學是孩子學校學習的初始階段,小學一年級是孩子小學6年的第一年,同為家長,非常理解低齡孩童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情,事半功倍的做法不妨先從引導孩子尊重學生身份、做好學生本分、形成良好習慣開始。

  • 3 # 魯南龍宇

    !作為任教低年級學生的教師應具有熱情和藹而嚴肅的神態表情及時觀察全班學生動向及傳授知識的狀況愛護兒童的自尊心以正面教育為主多表揚少批評乃是中國著名教育家陶行之的業界名言,愛心教育是最成功的教育的哲理在實踐中去領悟而已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減少皺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