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詩夜城主

    題主所問“為什麼有些藝術家在生前窮困潦倒,在死後卻被尊為尊師?”這真是很戲劇化啊,又可以說是造化弄人,活著時沒成為藝術大師,死了卻被尊為尊師了,這還有什麼意義呢?完全沒有多大的意義,或許只能委婉的說死者為大,也是後人對藝術的一種信仰體現吧,

    藝術家生前窮困潦倒,死後被尊為尊師

    關於藝術家生前窮困潦倒,死後被尊為尊師,這樣的現象,在古代才有,比如,我們耳目能祥的西方藝術大師梵高,他在生前窮得連自己的一幅畫都賣不出去了,卻為了看倫勃朗的那一幅《猶太新娘》寧可自己少活十年,連續兩個星期只吃麵包屑都願意,

    不知道梵高的人,還以為他腦子有病,瞭解梵高的人,才能體會他對藝術是有多麼的熱愛,可以這樣說,古今中外很少有像梵高那樣用自己的生命靈魂來創作藝術的藝術家,可偏偏這麼一個優秀的藝術家,在有生之年卻沒人願意買他的畫,窮困潦倒至極,而又偏偏死後,其作品又被稱之為傑作,同時也被稱之為大師,

    透過梵高的現象,我們可以大致瞭解到,那些有藝術造詣的藝術家之所以在生前會窮困潦倒,最主要原因是藝術家的情商太低,甚至為“零情商”,要知道,那時候的藝術家都是被貴族僱傭的,為有錢人打工,僱主要求藝術家創作什麼作品,藝術家就要照做,這樣才有工資啊;

    然而,有些藝術家不聽從僱主的安排,認為那些僱主不懂藝術,所以不再為僱主打工,更要命的是,缺少了一個為自己宣傳推廣作品的“靠山”,沒有貴族,就沒有藝術,也就是這個道理,以至於那些固執的藝術家,創作再多的藝術作品都沒人買,註定窮困潦倒一生。

  • 2 # 燈影書畫

    看到這個題目,我們不禁會想到梵高,想到高更,想到莫迪裡阿尼,這三位都是生前窮困潦倒顛沛流離頗不得意而死後被尊為藝術大師的畫家。其實,類似的情況又豈止他們三位呢?

    應該說,造成藝術家生前窮困潦倒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會的原因,時代的原因,也有藝術家自身的原因。

    社會的原因是指藝術家在世時的社會藝術環境。像梵高、高更、莫迪裡阿尼等,他們生活的十九世紀當時還是“貴族藝術”佔據主流主導地位,屬於“安格爾時代”、“布格羅時代”。不合乎“貴族藝術”品味的藝術是很難吃得開的。同樣情況的還有庫爾貝、莫奈等。庫爾貝因為堅持現實主義創作,只畫“眼睛所看到的”,在當時就屢受排擠。甚至他最鍾愛的一幅畫作《畫室》在巴黎萬國藝術博覽會開展前夜還被剔除出來。

    時代的原因是指藝術家的作品有可能超前,還未能得到當時人們的接受和認可。如梵高、高更的後印象油畫當時就是這樣的境遇。直到他們離世幾十年後,在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後印象油畫才開始得到人們的認可。再加以與論的大力推介,如介紹梵高事蹟的《梵高傳記》,介紹高更事蹟的小說並被拍成電影的《月亮與六便士》等,使梵高和高更的聲名日隆,他們的作品也大放光彩,他們被推崇為後印象主義藝術大師。

    個人原因是指藝術家個人的個性和情商以及宣傳、經營和推介自己作品的能力。比如莫奈和馬奈都是早期印象主義油畫的重要代表。在推介宣傳自己作品上,馬奈顯然就比莫奈“智高一籌”,所以他的畫作賣的就比較好,影響也比較大。稍後一點的印象油畫大師雷諾阿剛開始也不行,生活窘迫,後來他調整畫風,將寫實油畫特點融入印象油畫之中,創作了《浴女》系列等,大獲成功。他的名氣也越來越大,生活也開始越來越好。再後來的抽象主義油畫鼻祖畢加索的自我推介營銷能力更不用說了。畢加索不僅畫得好,而且很會“經營”,所以他很早出名,一生富貴,而且還是迄今唯一一位活著時作品就被收入盧孚宮的畫家,可以說在藝術史上無出其右者。相比來講,梵高和高更等都是全副身心沉浸於藝術創作,特別是梵高,只管埋頭畫畫,至於賣得出去賣不出去好像跟他沒啥關係。如此下來的境遇和結果可想而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雍正王朝》中任伯安只是巡鹽道,為何每年能孝敬老九100萬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