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軍備解碼

    這個安裝在駕駛艙內,像汽車後視鏡一樣的東西,是戰鬥機後視鏡。其基本作用和汽車後視鏡一樣,都是為了擴大飛行員的視野範圍,更加全面的觀察周圍狀況以便及時作出反應。

    戰鬥機的後視鏡是狗鬥為王的螺旋槳戰機時代的產物。二戰時期,隨著戰鬥機效能的提升,越來越多的機載裝置安置在駕駛艙後部,飛行員在空中觀察後方的空情非常不便,部分戰機開始安裝後視鏡,比如大名鼎鼎的“噴火”戰機,而採用氣泡型座艙的戰機如P-51“Mustang”就沒有後視鏡。

    總的來說,戰鬥機後視鏡有幾個方面的作用:

    第一,狗鬥時觀察後方敵機。早期空戰使用航炮格鬥,後視鏡能夠用來輔助觀察敵機的位置和狀態,從而有效防止敵機追尾偷襲,在空戰高速轉彎機動擺脫中可以使飛行員知道(預判)敵機在後方,作急轉彎擺脫;而敵機在轉彎中很難咬住開炮,通過後視鏡方便觀察敵機,好採取使敵機衝前的擺脫動作。據記載,在抗美援朝空戰中,我空軍使用的米格-15很早就安裝了後視鏡,並在空戰中起到了很大作用。

    當然,也有意見認為,這種玻璃鏡面沒有放大作用,視距只有250-500米,遠小於航炮攻擊距離的800-1000米,就是說等看到敵機時,可能已經被擊落了。

    第二,到了噴氣式戰鬥機時代,由於飛機效能的快速提升,戰鬥機做一些高G機動動作時,高速飛行時飛行員會被壓在座椅上,此時飛行員轉頭回頭都很困難,加裝後視鏡對解決這些不便既簡單又非常實用。

    第二,觀察和規避導彈攻擊。在被導彈攻擊時,可以用來觀察後方或側後方來襲的導彈焰口軌跡,以便駕駛員做出合理的規避動作,或者掌握髮射紅外誘餌或箔條幹擾的時機。

    第三,便於編隊飛行時觀察兩側或側後方友機的位置、狀態和動作。三代機普遍仍安有後視鏡,但其作用並不在於空戰,而是保持空中編隊隊形、機群著陸對後觀察、空中加油排隊觀察,尤其方便擔任空中編隊的長機採取目視指揮隊形等。

    第四,雙座戰鬥機飛行員的盲區面積更大。藉助後視鏡,飛行員不僅可以快速觀察到後方空域,也可以方便的觀察Navigator的狀態,避免Navigator受傷、昏厥或者失去行動力而無法自主逃生,則由駕駛員來完成對Navigator的彈射逃生。

    第五,戰鬥機著陸後需要開啟減速傘,當速度減小投掉傘時,飛行員很難判斷傘是否已經投掉,此時加油門滑行會把傘燒掉。而通過後視鏡觀察則直觀方便、一目瞭然。

    幾乎所有的現代戰鬥機都裝備有後視鏡,包括颱風、陣風、F-15、蘇30、米格29、殲10等。很多人認為F-16水滴形座艙沒有後視鏡,實際上它有兩片後視鏡隱藏在座艙儀表板左右,後視廣交視野仍很充分。美國“雷鳥”表演隊飛行員,就靠它幫助編隊飛行。

    甚至,有些直升機也裝有後視鏡,當然直升機的後視鏡實際用途就和汽車後視鏡基本相同了。

    當然,隨著時代發展和技術進步,戰鬥機後視鏡也面臨越拉越多的挑戰,護尾器、警告雷達、警告提示音、飛機透過綜合顯示器等一系列新的技術正逐步替代其作用。特別是進入超視距空戰時代之後,戰機普遍不再強調近距離格鬥,再加上無框氣泡型座艙的出現,後視鏡逐漸失去了“立錐之地”,或將在不久的將來被徹底淘汰。

    另外,美國F-35戰機的後向視野相當有限,這一點如果放在三代戰鬥機的話屬於大忌。但是,F-35配備了EODAS系統,可以提供360度的視野,能夠把影象投射到頭盔目鏡上,也可以轉換成情報顯示在MFD上,完全沒有死角。這在高速格鬥中將是很有用處的,側方和後方接近你的敵機的,將沒有死角攻擊的優勢。如果此時配合頭瞄和離軸空空導彈還會有攻擊上的先發優勢。從某種意義上來說F-35又成了視野最好的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設定讓系統多開視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