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dadazhu2

    字,既“表字”,舊時人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義的名字。父母或師長為自己取的與本名意義相關的別名。古代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與本名涵義相關的別名,稱之為字,以表其德。凡人相敬而呼,必稱其表德之字。後因稱字為表字。

    根據《禮記·檀弓》上的說法,在人成年後,需要受到社會的尊重,同輩人直呼其名顯得不恭,於是需要為自己取一個字,用來在社會上與別人交往時使用,以示相互尊重。因此,古人在成年以後,名字只供長輩和自己稱呼,自稱其名錶示謙遜,而字才是用來供社會上的人來稱呼的。

    現代除了知識界和文化界的大家仍然使用外,普通老百姓很少人使用了。

    古人取表字十分講究,情況也非常複雜,但也是有規律可尋的。例如:諸葛亮,字孔明,明與亮都是光線充足的意思,屬於名與字之間意義相同。類似的還有:

    馬超字孟起,超與起皆有多過的意思。黃蓋字公覆,覆及蓋有遮蔽、隱藏之意。張遼字文遠,遼和遠有遙遠的意思。陳琳字孔璋,琳、璋都是玉石製品。

    擴充套件資料:

    禮儀,一直是中華傳統美德。而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的禮儀,像中國古代這麼重視“名”。在古代有字的多是書香門第,古人有“二十而冠(釋義:男子二十歲加冠)”的說法,所以表字大多都是成年之後由親密的長輩所起,讀書人之間相互表示尊敬。

    對於名字在古代可是有著很大的避諱,尤其是讀書人,在正式書寫中要注意:避孔子名諱、避尊者名諱、避長者名諱。對於家人、師長、朋友,不能直呼其名,又要表現得親密一些,起一個字就有必要性。

    表字早在民國的時候就不盛行了,民國時期出生的就已經很少有人起字。民國時期,字開始消失在大眾視野,首先消失的是古人所看重的「成人禮」。二十歲成年的傳統被改變,而取表字的儀式也沒有了必要。之後,新文化運動興起,反古文、反儒教、反傳統。字也就無人再用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分手後多久才能減輕、釋懷、淡忘喜歡過的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