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味哎兒
-
2 # 泊圖泊途
看一部小說要了解當時的時代背景。“身在元,心在宋,雖生元日,實憤宋事” ,這是作者的悲憤所在。
《水滸傳》中確實有一些現在看起來非常震驚的片段,比如英雄不近女色,“人肉包子”說的那麼輕描淡寫,殺戮的輕易釋放等。這在當代社會是完全不現實的。讀書應該去其糟粕而不是學習糟粕,當時“理所應當”的畫面不應該出現在進步後的社會中。這應該是讀者比較容易獲得的判斷力。
《水滸傳》章回體小說,廣泛流傳於市井之中,因此就不可避免的要彰顯個人英雄主意來滿足大家的口味,這一點要理解。
《水滸傳》之所以成為名著,是因為他並非是“大團圓”式的結局,而並非全是歌功頌德的文字。
書中種種不公平和人們的病態取向,正是說明了北宋末年的腐爛,這是核心意義所在,書並非叫人去學習這些腐爛的東西,而是為了警醒。
-
3 # 酒騎風
《水滸傳》講的就不是老婆孩子熱炕頭的故事。
用連闊茹老前輩的話講,所謂的“江湖”,就是指社會邊緣,各種三不管的地帶,才是江湖人生存的土壤。
對江湖上的人,有三個特點:
1. 底層。這些人乾的都是不被待見的工作。比如李逵是獄卒;三阮喜歡賭博等等;
2. 非法。這些人乾的都是違法的勾當。比如張青和武松在十字坡聊天,了得都是“殺人放火的勾當”,居然連已經習慣作惡的衙役都非常恐懼,跪在地上只磕頭;
3. 流動。簡單的說,好漢很難在一個地方呆很久,呆一段時間之後就一定要找點事情離開。他們無法接受穩定的工作。比較典型的是石秀,早年販馬,後來去了楊雄家,沒幾天還把人老婆殺了。
《水滸傳》講的是他們的故事。這些人怎麼看朋友?怎麼結交大哥?怎麼討生活?怎麼找老婆?光棍了怎麼辦?如果自己橫死,有沒有給自己報仇的?這些故事都是處於水滸傳這個階層的人們最關心的問題,水滸傳也給出了不錯的答案。
所以如果你不是像李逵一樣,離開牢房三天就得餓死。你就根本不必學習他見了大哥就磕頭,就玩命吧?
如果你不像武松一樣,在家鄉惹事殺人然後亡命江湖。打虎的技能不需要學習也行啊!
說到底,水滸傳講的是那一群人的故事。和我們絕大多數人沒關係的。
只要知道這個,就好像看鬼片一樣。鬼片傳達了什麼鬼價值觀?大家看的爽,不是很重要麼?
回覆列表
水滸的偉大僅在渲染一個辭“義”上。但義字是繁體的美我兩字的疊加形式的字。民眾言為“面子”.“臉面”,文學詞為自我形象塑造。俗語為受得起人們評價與否,俚語說成經得起:人人背後說人人.人人背後有人說與否。義被扭曲後轉為“我們的人”不能吃虧,從而形成“我們的人”吃虧後幫其“為朋友兩肋插刀”的助惡成魔的形式了。從而同原本宜己宜人益己益人利己利人形式陷入小邦夥圈子上,成害人群體了。少不讀水滸的原理就在於大小義的區辨不清掌控不住。正確的義是朋友做益事無條件幫忙,做壞事應勸阻或報公安,防犯錯轉為犯罪,更不能摻入進去搭上自己也成犯罪者了,此為大義。知義的大小再讀水滸有益無害了。給個贊。評一下,悟空問上嘮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