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來看世界呀

    每一年地震都很多,由於汶川大地震的影響和現代資訊傳遞的便捷,更注重地震資訊的預警,使得現在的地震看起來更多了,可要認真算的話,地球每天都得震多少萬次。

    近十幾年來,汶川、玉樹等地發生過較大規模的地震,造成了嚴重的損失,大量居民傷亡,使得各地地震局對地震的播報十分重視,強地震中更是爭分奪秒,做好地震初發後的短臨預報,正確到半分鐘一分鐘的時間就能使很多人逃離建築物,尋找一片安全地帶避災。現在已經有了相關app可以在地震剛發生數秒就發出警報,建議處於板塊活躍地帶的居民下載這麼一個軟體。迄今人類還沒辦法預測地震,只能透過地質斷層的分佈、歷史上地震發生的時間規律等方面大致判斷,能知道某地長遠看來會發生地震,卻無法準確預測地震的具體時間,只能在地震之後迅速響應做好短臨預報。

    從今年中國和國外的一些地震來看,還是多發生在地質活躍帶上,其他方面的規律並不明顯,那些地帶從長遠看就是會發生地震,有的時候地震規模小一些,有的時候大一些,而那些板塊內部、地下地質活斷層較少的地區地震的頻率也確實很低,一個人的一輩子也未必遇得上。而現代監測儀器的先進也使得專家們能夠監測到小規模的地震,3級以下的地震地面上的人們可能都感受不到,但是監測儀器會,並且會有相關播報。資訊化的發展使得訊息傳播十分迅速,手機網路這麼發達,地震後半分鐘到處都是相關新聞了。資訊傳遞的迅速也使我們感到地震更頻繁了,但其實目前並沒有證據顯示地球已經進入地質活躍期。

    日前宜賓發生了6.0級地震,有的居民半夜裹著被子就出門了,遠隔千百里的我們在地震後立馬就知道了,可見資訊傳遞速度之快,在十幾二十年前有這麼快嗎?當然是沒有的,十幾年前智慧機都不是很普遍。

  • 2 # 科學船塢

    地震有強有弱,弱的感覺不到震感,所以也就不能發現,而且地球的面積海洋最大,陸地上也有大片的不是人口聚集的地方,所以即便是每年地震百萬次以上,除去那些發生在人跡罕至的地方以及一些弱震,其實人們能感覺到的地震也就百餘次。

    每年大概都是這樣的情況,並沒有“今年以來地震頗多”這樣的說法,拿2017年來說,全球發生六級以上的地震共94次,並且在2017年發生了兩次七級以上的地震,共造成了超過一千人的傷亡。

    每年都會出現幾次震級達到七級的地震,就是不知道會發生在哪裡,從這十幾年來看,沒有哪年是地震最頻繁的一年,都看起來很正常,沒有進入到所謂的地震活躍期。

    相對來說比較多的是2010年,在那一年中,單單只是七級以上的地震就發生了24次,可謂是非常罕見了,地震是地殼積攢能量的釋放過程,來自於板塊之間的擠壓與碰撞,當應力積攢到一定程度時就會釋放。

    本文圖片來自於網路,侵刪

  • 3 # 搖擺的地球

    隨地球兩極冰川加速融化,地球重心位置加速轉移,地軸位置在加速改變,地球自轉方向也在加速偏轉。地殼偏轉運動加速,必然導致地震和火山多發,到兩極冰川融化後期,會出現超級地震和大規模火山爆發。請科學家們重視地球搖擺運動,採取科學有效措施控制兩極冰川融化,阻止地球重心位置轉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要去馬來西亞玩,去哪最好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