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月8日,北京五棵松某,書店,一男孩在書店大聲朗讀英語,女服務員禮貌提醒,卻被男孩辱罵:“信不信我抽你?”影片顯示,女服務員全程微笑並耐心向小孩旁邊的家長解釋,孩子家長未有任何道歉舉動,只是在強調“你別搭理他,你忙你的”。最終男孩被家長領走。這麼小的孩子有如此大的膽量在公共場合對服務員叫囂“信不信我抽你”,家長不予壓制,大家怎麼看?
4
回覆列表
  • 1 # 香孬寶

    現在好多孩子大多是家裡的獨子,有時候小孩子在公共場合做出一些不禮貌不文明的行為,家長其實在旁邊都能看得到,但是卻任之妄為。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孩子更加放縱。我們都知道,小孩子本是一片白紙,他們有時候對是與非不能更準確的判斷,這時候就需要父母給予正確的引導。比如我家的孩子,去別人家裡玩,首先要讓他確認進門和出門的時候兜裡是空的,不能帶走別人家的一點東西,即使拿的東西對別人家來說不重要,同時我也在盡力勸誡小孩在別人家裡不能提出要別人家玩具的建議,而且如果去同學家裡玩,我不讓我的小孩去別人家主臥室玩,因為好多貴重東西和隱私都在主臥室。如果我家小孩不同意,我一般不允許他去別人家裡玩。書店這個小孩,如果在家裡喜歡讀書,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習慣,但是在書店裡邊,如果小孩不小心太興奮了或者其他原因大叫了一聲,我覺得家長給他稍微的提醒一下,讓他明白在書店裡或者任何公共場合都不能亂喊亂叫,遇到自己喜歡的拿上就好,或者可以跟父母進行正常的交流一下,我覺得這都是沒問題的。我覺得有時候一個壞的小習慣在小孩身上聽之任了有時候會發展成為一個大的壞習慣。必要的時候我們要讓孩子把對和錯分的清清楚楚。再有小孩說髒話,對身邊人不禮貌,我覺得抓住孩子第一次犯錯的時候進行教育是最好的。總之,大人是小孩生活的一面鏡子,我們要做好榜樣,孩子犯錯了,大人即使糾正就好。讓孩子樂觀堅強健康的茁壯成長!

  • 2 # 快樂庭院

    看圖片,孩子不是小孩子,而是個半大孩子。不知道這個半大孩子學習成績如何?但我肯定地說,他的確是沒有學會讀書的,不僅僅是他沒有學會讀書,他家長的教育也是走偏了:養成了孩子唯我獨尊的自私自利。

    教育是什麼呢?

    教育就是讓一個孩子成為更好的自己,讓他能為自己、家庭、社會帶來一些益處,也許是物質上的,也許是精神上的,總之讓他以後能成為一個利人利己的社會人。

    所以教育不是讓孩子讀多少本書,學會多少知識、掌握多少種語言、更不是讓孩子拿到什麼學歷證書。

    人壞了,讀的書越多,造成的傷害越大;所以讀書必須同步學做人。

    培養孩子學習知識必須同步培養孩子學做人,養和育不能分離。

    現在社會的現狀是孩子是家中的寶,部分家長的教育觀念堪憂!

    社會的的國際化,生活的空間急速擴大,西方教育觀念比較注重個性的張揚,被很多家長吸收過來,這不能說不好,可忽視了一點——個性化是在一個文化基礎上的個性化,換句通俗的話來說就是:在規矩的範圍內,你盡力地去追求個性的發展。

    這個規矩,就是一個為人處事的原則。人是社會人,一個人的自由是被限定在一定範圍內的,我們不能為了追求我們個人的利益,而無視他人和公共的利益。如果這樣,個人的利益也不會被保證。這種觀念應該自小就在一個孩子的意識中種下種子。

    書店是一個公共場所,裡面的每個人如果都為所欲為,暢所欲言,那麼自然書店裡的每個讀者都難以享受到閱讀的快樂。

    “他還是個孩子!”這句話原本不能說對錯,可是用在某個具體的地方,被用來作為推責或者逃避的藉口,就會有一種倒胃口的感覺!前一陣子,看到一個新聞,一個三十幾歲的小夥子酒駕被警察處置,其七十歲左右的父母找到警察說了一句“他還是個孩子!”讀到這裡您心裡是什麼感覺?

    “他還是個孩子!”孩子犯下錯誤後,這句話可以有不認識的人來說,可以有家長在一個人獨處的時候反覆琢磨,唯獨不能在犯下錯誤之後當著孩子的面和受到孩子傷害的人的面說,這種說法只能是給孩子心理上造成一種無意識的縱容,激起被傷害人情緒上的憤懣,為自己招來指責——於人於己都不利!

    問題中這個孩子也許讀了不少書,但他讀的只是皮毛,他學的只是一點知識,希望他和他的媽媽以及更多的家長和孩子能從這件事上反思自己、糾正自己!讀書要和實踐結合起來才是真正的學習、真正的學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順德的房子現在合適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