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剛剛看了一個老師痛心而真實的感受,摧毀一個老師有多容易。心中很是難過。因為我,我們老師每天都在經歷。 而我更心痛而想起的是班裡的一個小孩:眼睛黑黑的像鳥眼,只不過很大。大又黑。小男孩兒。上課總是靜靜的。有的時候什麼都不會。哄他高興的時候還能學點兒。喜怒不形於色。考試考得不多。倒數三名之內吧。如果只拿成績來嫌他,我想這個孩子也就完了。他大大的眼睛總會使我的心柔軟起來。班裡這樣的學生還有幾個,不過是他的眼睛特別動人心。 我真的不想摧毀這些小孩。 我想如果我們整天否定他,嫌他這不會,那不會,給班裡拖後腿,他一定會崩潰受不了。會摧毀他一切的興趣和熱情。 後來我選擇,問他,如果有三個題可以會哪一個。有的時候我會故意佈置一個很簡單的題。跟他說,會一個就是成功。會兩個那就不得了。 今天覆習了四個題。看到他在複習的時候,不住地拿眼神兒向我看過來看過來。 會記得很多同學的眼神兒。 愛他們。 希望全世界都來愛孩子。 作為一名老師,或許有些外在的力量也在摧毀著我們,但是我們,應該頂住,應該消解,應該堅守,應該不改初心。 愛孩子,幫孩子建立起對生活的信心,應該成為我們的職業本能。
12
回覆列表
  • 1 # 風景不將就

    父母和老師經常的打罵也許能培養出一個名校生,但絕對培養不出一個好性格好品德的人,我們村裡就有幾個這樣的高材生,有的見到長輩不打招呼,有的對年長之人直呼其名,當他們的父母和鄰居為了一些瑣事吵嘴時,第一時間就是找關係為父母撐腰,為了所謂的爭氣用盡手段。——我們從小就教他們讀“愛祖國愛父母愛老師愛同學”,可是我們給予了每個孩子真正的愛嗎?父母也許可能做到了,但你是否讓孩子感受到了這份愛。每個老師都喜歡成績好的,孩子的心麻木了,從最初的對老師的偏心,漸漸地感覺這是整個教育界的常態,就像我們的女孩子適應了五千年來的重男輕女的思想一樣,可悲的是我們一致認為這很正常。——我們似乎忘了一個邏輯:有時候成績不好,並不是孩子的錯,即便是如一些父母老師說的孩子智商偏低,那也不是孩子的錯,我們的社會說要幫助弱者,偏偏教育卻沒有,難道不是嗎?成績好的重點照顧,成績差的——棄在一邊,我們甚至都從來沒有去認真研討怎麼樣教育好差生,儘管,他們也同樣是這個國家的孩子。國家教育法說要公平公正對待每一個孩子,可是我們的執行力太差了。

    也許可能會有人說,有的孩子不適宜讀書這條路,那麼,我們教育的目的是什麼,不就是幫助每個孩子走向適合他們的路嗎?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提到教育,我就想到顧老的這句話。

  • 2 # 蔡軍東

    兒童在成長階段,不僅需要父母和家人的鼓勵,還需要適當的幫助。

    兒童在成長階段,父母和家人不能因為他做錯事就打罵,甚至侮辱,這樣就會毀了孩子。也不能他做錯事父母就包辦到底,這樣的孩子大了啥也不會幹。

    父母,老師,家人都是孩子的榜樣,一定要起到榜樣的好作用,不要起反作用。有的人生活消極,脾氣暴躁,但是你有沒想過生活消極生活就好了嗎?沒有,是更糟糕了。如果生活樂觀生活反到會一天天好起來。脾氣暴躁不僅不能把事情做好,反到是一塌糊塗。脾氣暴躁是無能的表現。心平氣和的做事一般都會順順利利。

    最大的問題是你生活消極,脾氣暴躁,你的孩子學會了就感覺自己啥也不會啥也不行。脾氣也會很暴躁。你想這樣的結果出現嗎?不想的馬上把你生活消極,脾氣暴躁的毛病改掉。

    可憐天下父母心,為兒童的茁壯成長請老師,父母,家人改掉壞習慣壞毛病吧!

  • 3 # 九堂課

    我們必須承認在這個社會上存在一些有毒的父母:1、幼稚型父母,父母本應該照顧孩子,但是這類父母恰好相反,要求自己的子女照顧自己,孩子給他們錢 理直氣壯,一有什麼情況就給孩子打電話,讓他們回來給他們解決,孩子需要什麼無關緊要,他們眼裡只有他們自己過得怎麼樣,是不是得到了滿足。

    2、操控型的父母,他們害怕的是不再被子女需要。他們希望孩子永遠掌控在自己的範圍之內。孩子的上學選專業他們決定,工作的地點他們決定,結婚的物件他們決定……。一旦子女掙脫他們的操控,他們就會感到極度的不適。所以,這種型別的父母會盡力維持孩子的無力感,其中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剝奪孩子做決定的能力。

    3、言語虐待型的父母。在孩子小時候,父母就是整個世界的中心。孩子的自我評價 如積極、消極、正向等,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父母的對他的評價是怎樣的。他們喜歡用言語來虐待孩子,說孩子這不好,那不好,一有點進步,就說這是運氣,各種打擊,孩子很痛苦,心靈受到了傷害。

    這些傷害會影響一生,不僅對你有所傷害,同時對你的下一代也有傷害,因為你擺脫不了這種陰影。

    那麼怎麼自救?

    1、建立界限。建立界限的目的不是說你要和父母徹底斷絕聯絡,而是要隔離繼續影響,你要讓他們知道你是獨立的個體,要自己決定自己的情感 人生和生活,讓他們儘量少管,甚至是不管。

    2、自我判定與修復,對於父母對我們的傷害我們肯定很敏感,我們會很容易辨別出來的,我們要記下當時的情景,你自己的感受,這樣就要再和自己的孩子相處時,遇到同樣的事情要儘量的剋制。同時自己要找到自己的發洩方式,和彌補方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看待中超單輪進球紀錄剛剛被重新整理,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