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國戰棋
-
2 # 子衿書法
大家都知道,不論你是否會寫,你都能從中國書法中體會到字型或雄健,或妍媚,或剛強,或娟秀的風格。
在國運衰微的時候,字型傾向於雄強、剛強的會多一些。太平盛世時,字型傾向於平和的就會多一些。魏碑的產生年代,正是中國歷史上最動盪的南北朝時期。北朝是北方鮮卑族建立的政權,國號大魏。其後北魏又分離為東魏,西魏,北齊,北周。魏碑,這種刀刻劍削的書體,給人一種雄強尚武的氣勢。
在晚清光緒年間,康有為是魏碑興起的大力提倡者。在康有為之前,魏碑已經開始受到人們的親睞,先後出現了阮元,鄧石如,包世臣,趙之謙等一大批名宿。在他們奠定的基礎上,康有為借勢把碑學的這把火,燃燒到了頂點。這也和當時外國列強的掠奪侵佔,中國淪落到了半殖民地的境地有極大的關係。
康有為借魏碑尚武的剛性,在受盡欺辱的民眾當中,喚起民眾反抗封建制度,對抗外國列強的信念。得到了積極的響應。中國漢字所具有的這種獨特的人性精神反映,是世界上任何文字都不能比擬的。為什麼中國文化從誕生起能一直延續到現在而從未終斷過,就是因為有我們的文字所獨有的能反映人物精神面貌的神奇魅力。
-
3 # 千年蘭亭
碑學的大興,我覺得有三大原因:
一、彼時館閣體盛行,書法藝術萎靡不振,江河日下,生氣喪失,書風的改變勢所必然。
二、清康乾時期,社會雖空前繁榮,但由於文字獄興起,讓許多文人噤若寒潮,只好轉向金石考據學。
三、其時大量碑版出現和大量地下文物出土,讓很多資料重見天時,給文人找到了躲避政治的好去處。
碑學的興起,對於克服館閣體的萎靡之風具有積極意義,出土的碑帖中很多東西是前朝書家所未見到的。
正因如此,隸書達到了漢代後的又一高峰,而書寫工具長鋒羊毫的引入,讓篆書也重新煥發生機,楷書也因碑學的崛起而出現驚喜。
而何紹基作為引碑入草的代表,更是以特殊的“迴腕法”,開創了碑帖融合的新路子。
-
4 # 劉社長
主要和當時的書法審美有關係,,當時清朝敗落,,書法需要剛勁有力的風格才可以振興清朝,,但前朝的書法帖大部分都是優柔做作,柔美嬌姿的沒有了陽剛之氣,就像現在的娘炮,,,都是看著想女人,,一個名族如果鬥是嗲嗲得說話,,沒了剛勁之氣,那換得了,?,所以當時就有文人提出要剛勁有力的書法表現形式,,這就有了碑學的發展和壯大,,,,出來了一批碑學大家
回覆列表
書法經過二千多年的發展,其技巧與審美已趨完善,完善的同時,甚至還產生了疲軟。明代的館閣體將書法的規範化推上了極致,這之後,清代碑學應運而生。碑學給書法審美帶來新的趣味,崇尚力度與樸拙成為書法藝術的主流趨勢,這給老去的書法藝術又劃出一塊嶄新的天地,書法藝術重獲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