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94310417小云

    也就是寧遠大戰吧,,,距有劃時代的極積作用,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突顯了紅衣大炮在戰爭中的巨大戰力,使豬頭滿清損失慘重,主帥努爾哈赤也受了重傷,,在幾個月後不治生亡,,,袁督師立下了汗馬功勞,,,

  • 2 # 種花家孤寡老人

    第一:別說九千人打十萬,哪怕是隻有九百人他也得上,因為人家都打到北京城了。

    第二:北京城下也不止袁部的騎兵,還有如滿桂等人的救駕兵馬。,在袁趕到之前都打好幾仗了。整個明軍能野戰的應該有好幾萬,還不算守城的雜牌軍。

    第三:皇太極該搶的搶了,政治目的和軍事目的都已經達成了,人家是戰略撤退。

    總的來說,光憑九千明軍和巔峰期的十萬清軍硬憾是不可能的,應該是一部分清軍和袁部對陣,而且史書上沒有關於這一仗傷亡的明確記載,如果打的慘烈,絕對會有傷亡記載。

    所以我判斷是接觸戰,一邊已經搶夠了該撤退了,另一邊需要表現出拼命的跡象,因為袁知道清軍入關他是躲不過追責的,袁拼命,皇太極只是隨便打打就走,清軍都是騎兵嘛,聽起來殺聲震天響,其實沒怎麼死戰。

    本人不懷疑明軍的決心,但九千硬著打十萬,要想正面戰勝,在當時幾乎不可能。

  • 3 # 中國歷史探索者

    九千破十萬是神話故事,歷史上根本沒有任何記載,存粹是閻崇年的胡扯。

    後金是三出一兵,加上少量蒙古人,因為是第一次蒙古人也害怕不敢來,人數被明朝偵查清楚。《山中見聞錄》和《雪汀先生朝天實錄》都有後金入寇總兵力2萬的記錄。當時北韓使者甚至感嘆“虜兵止二萬雲,孰知其數,可笑。然懸軍深入,女真本不知兵,必自送其死也”。所謂的十萬根本不存在。

    崇禎二年十月,皇太極領後金繞蒙古入侵,袁崇煥領關寧軍救援。十一月初二,打頭的趙率教四千騎兵中伏全軍覆沒,十一月初十,袁崇煥領關寧軍兩萬人趕到薊州防守。

    袁崇煥犯了一個錯誤,他在薊州要道調離了各地的援軍,並分散關寧軍上萬步兵到各處佈防,只留上萬騎兵留在城裡,結果人數過少,連出城到攔截都不敢,讓兩百後金騎兵堵門,後金大搖大擺過去了,事後也沒發警報,稱是不知道敵軍潛越。

    薊州潛越事件發生後,袁崇煥和關寧軍沒有追擊,而是繞了一個大圈,比後金提前三天趕到京城外休整,但未獲准入城,三天陸續到達一萬五千。明朝外地援軍在京城外背靠城門防守是當年于謙規定的,內外上下支援,同時激發軍隊鬥志,並不是特別針對關寧軍。同時滿桂的西北援軍與後金不斷糾纏,傷亡慘重,也到達京城。

    十一月二十日,皇太極集中後金主力進攻正面,即京城北面德勝門的滿桂和侯世祿(京城北面有城門兩個,德勝門靠西),同時派分隊牽制駐守京城東面廣渠門的關寧軍(廣渠門是東面第四個城門,最靠南方,拐個彎就是左安門,遠離敵軍主力),後金就是四個旗一千多白甲精銳加上兩千蒙古人。

    駐防廣渠門外的關寧軍和其他軍隊差不多兩萬,京城的百姓官吏士兵都在城牆上觀戰。

    關寧軍表現不好,所有記載都提到左路王承胤徙陣南避,就是逃避作戰引發混亂,右路祖大壽部退到了城壕邊,中路袁崇煥部也受到攻擊,被幾路打穿。最後是南面大兵複合,打退了敵軍,就是其他部隊來幫忙了。戰後關寧軍不敢駐留,拐個彎逃到京城南方的左安門駐防,之後再也沒有打過,所謂左安門大捷根本沒有這一戰。這仗過後,觀戰的官員百姓等十分憤怒,對關寧軍的表現極為不滿,於是謠言四起。

    之後無論崇禎怎麼催促,關寧軍就是不打,十天後袁崇煥下獄。特別是之前德勝門的滿桂戰敗撤退向關寧軍靠攏,結果被誤傷,他向崇禎告狀事件成了導火索。

  • 4 # 無氣倒被人欺

    呵呵~~~~這純粹是袁吹的自嗨而已。如果袁崇煥能“九千破十萬”,他早就帶著遼東的十幾萬關寧軍把後金滅族不知道多少回了啊!實際上在遼東坐擁十幾萬關寧軍的袁崇煥一直都是被後金堵在城裡,何曾敢出城門半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泡腳時為什麼身上會出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