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無味人生末先知

    寡婦年是用農曆計算的,一年有四節氣,春,夏,秋,冬,如果是在十二月立春,大年三十後就沒立春這個節氣了,人們把它稱寡年。

    倒春寒是指三九天是天寒地冷季節確不冷,立春了應春曖花開,反倒寒冷了,人們稱為倒春寒。

  • 2 # 樹德漢碩

    所謂的“寡婦年“就是指陰曆上的無春年,即從陰曆大年初一起到臘月除夕日止,都沒有見到立春這個節氣稱之。少女誰不懷春?而無春不就成了寡婦?由此,被一些人喧染為其年男女不可婚嫁,否則成為寡婦。我認為,理據不足,沒多少道理,不足信。

    年年都有立春,有春季,只是立春等24節氣是依據太陽執行規律而定的,時間是相對固定不變的,多數在陽曆2月4日或5日交春。而陰曆是以月亮朔望規律來定的,無法準確體現24節氣,24節氣在陰曆月日上沒有比較固定的日期,更為了陰陽曆差不遠,陰曆要置閏月,一閏月就在日上生很大變化,使立春節更易提前或延後,這樣就使陰曆年會出現無春到雙春現象。這現象幾成了規律,三年基本有一次。這是因陰陽演算法不同引起,是人為的,不是自然的,把這現象無限擴大,說是“寡婦年”不妥。可以去查證,過去有不少所謂的寡婦年了,我父母是1953年無春年結的婚,今已六十六年足了,我父母健在,我也是無春年結的婚,那時根本沒有聽說有這說法。所以這不足信,更經不起驗證。

    倒春寒是一種天氣氣候現象,每一年都有發生,只是程度輕重有不同。所以這有理無理的也難確切斷定。

  • 3 # 融融118

    有道理。老話都是這麼說的。

    今天大年三十,立春。立,是“開始”之意;春,代表著溫暖、生長。立春預示一年生長的季節開始了,古人對歲首很重視,立春要祭春神,祭太歲,敬天法祖。

    狗年最後一天立春,導致2019年農曆豬年沒有立春,今年即被稱為“寡婦年”,也叫“黑年”“滑年”“流年”等,我們這裡稱“無春年”。

    古人根據太陽自轉的規律,制定了二十四節氣,來指導農業生產,完成農事活動。立春以後,春天漸至,氣溫漸高,萬物復甦,農人也忙到犁田耙地,春播春種。俗話說得好:小孩盼過年,大人盼種田。

    現在,中國採用陽曆(公曆)與陰曆(農曆)共用的時間,這就會出現陰曆與陽曆出現誤差,這誤差情況便會導致在一些年份會沒有立春,被人稱為“寡婦年”。

    “倒春寒”是指一入春季,氣溫會上升,天氣回暖,可是在春季末尾會突然出現的大規模降溫,這種天氣現象便被稱為倒春寒,就是民間說的“三月一場桃花雪”。

    有趣的是,歷史上大部分的倒春寒天氣都出現在“寡婦年”的年份,古人於是把“寡婦年”與“倒春寒”聯絡在一塊,“寡婦年,倒春寒”確實是有一定的道理。

    中國古代幾千年的農業社會,國家以農業為根本,民以食為天。食物從土地中來,而土地的收成要依賴於天氣,天氣的好壞往往決定年成的好壞。在“寡婦年”的年份,由於沒有立春這個二十四節氣之首,人們往往認為此年不吉利。倒春寒的天氣,低溫會凍死凍傷農作物,嚴重影響各種莊稼的收成。於是,古人覺得“寡婦年”不好。

    而且在“寡婦年”年份,按民間習俗,青年男女不宜結婚。依舊俗,今年2019年農曆豬年為“無春年”,不宜婚配。

    特別是有待嫁女兒的人家,在“無春年”,一般不會嫁女兒,嫁女兒,怕女兒以後成寡婦,或者生活不幸福。這種婚俗不可信,其實是典型的迷信思想,純屬無稽之談。

    記得表姐於1994年3月8日結婚。當時姨父不同意他們結婚,理由是那年為“無春年”。後來由於男方的堅持,還是結婚了,現在表姐表姐夫生活得很幸福……

  • 4 # 依林

    沒道理。難道不是“寡婦年”就沒倒春寒嗎?那去年四月份還有倒春寒呢,把人們種的露地才長出的莊稼蔬菜幼苗凍壞了,才長出的小蘋果都凍化了。倒春寒每年都有,才不會跟你論什麼年不年的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最強大腦》進展又一波,蔣昌建的加入帶來的又是怎樣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