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隔壁油條
-
2 # 美學神君
設計師的工作狀態是隨著工作狀態的改變而發生不同需求的,為什麼設計師提出自由化、有彈性時間的工作模式比較多?大致有以下幾個可能:
1、長期坐班導致的市場認知差。設計師不同與其他工種,既要求有較高的專業素質和審美能力,又能洞悉市場和受眾需求。專業方面可以在大學期間訓練基本素質。可是市場的認知卻是一種空白,大部分設計師收集到資訊均來自客戶、市場部經理、客戶經理等。
所以設計師希望在接到一個專案時,可以在坐班時申請一定的時間去收集相關資料,包括書籍上的參考,是市場上的一些競品。
2、創作型工種原因。每一個專案都有它不同的需求和行業,以及不同的受眾群體。甚至對專業的要求也不同,比如有些涉及到產品攝影、插畫插圖、字型設計、包裝結構材料、媒介運用等,就會引起設計師的不斷焦慮。很少有設計師能做到“樣樣通、樣樣順”的,大部分都是要不斷面對“挑戰”的過程中去工作,而壓抑和死板的坐班制度恰恰在這個時候給設計師再次帶來了工作枷鎖,使得狀態越來越低靡。
好的設計工作室,有優秀的設計總監和美術指導,能夠幫助設計師客服部分焦慮。正確引導他們在公司內外靈活完成工作內容。
而有些公司則死板教條的,在沒有合理分工和開會分析情況下,也沒有遊戲美術指導的合理引導下就要求設計師加班加點還要按時到崗的完成工作內容,恰恰適得其反。
3、文藝活動。設計師經常會參加各類“文藝類”活動,比如音樂、文學、戲劇、書吧、展覽、論壇等等去處,或是一種設計師的“打雞血”法。這類活動有時會或多或少的為設計師帶來不一樣的視角和動力,同時能調動和激發設計師對行業的精神頭。但是參加這些活動以及消化這些內容是需要時間的,上班族只有週末才能參加這類活動,但不一定好活動都安排在週末。
4、熬夜調節。很多設計在白天基本無法靜心創作。我之前就職的設計公司,老總畫的一手好水墨插畫,經常參與我們的設計專案,設計師也常使用這些素材為客戶所用。但是,每當自己想去創作時,卻被總監和美指以及身邊的同時指手畫腳勉強進行,老總創作時在自己的大辦公室裡逍遙自在呢。
所以很多坐班設計師會把部分想法帶回家裡進行製作,那就會出現在家裡加班老闆不知情的情況,慢慢就會形成家裡公司都辦公的狀態。於是就有了自由化和彈性的工作模式,也是為了更好的實現自己的價值。
反之,不要以人人都想“自由化和有彈性的工作模式”,並以此為理由懈怠工作,偷懶放縱的員工均不值一提。
回覆列表
我來說一下吧,順便吐槽一下
不只是設計師誰都喜歡上班的時候更自由一些,無拘無束多好,沒人催稿,沒人天天在屁股後面盯著,題主想想不是嗎?
至於彈性工作制就有的聊了,可吐槽的地方太多了,
最初的彈性工作制是在大城市,比如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因為上班的路程比較長,難免會遲到,而且上班一族夜生活豐富一些,早上都想多睡會,所以就有了所謂的彈性工作制,早期的彈性工作制可以說是一項福利政策!
但是!但是!
但是這個彈性工作制被一些HR(人事、行政部門)給念歪了,首先就是籤合同的時候如果選擇彈性工作制,那好吧全勤獎沒有了,
理論上彈性工作制是每天只要上滿8個小時就可以了,比如你十點到公司,那你就從10點往後數8個小時,然後就可以下班了,但是,現在的彈性工作制是,可以上班但要無條件的加班,沒有了8小時的工作概念,也沒有加班費(我以前的公司就是這個制度),你就每天期待HR和領導早點走人了,說白了就是好好的經被一些和尚念歪了,這就是所謂的彈性工作制,
現在還有一些單位在彈性工作制上面更加的殘酷的新增上了“996”工作制,什麼“狼性文化”,都在變相的壓榨勞動者僅有的一點自由時間………………
所以誰不喜歡更加自由化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