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葉老師聊藝術

    我推薦3本好看,易讀,且頗有專業度的書籍給你參考

    第一本是費孝通先生的《鄉土中國》;

    第二本是輝格先生的《群居的藝術》,附帶一本同是輝格的《沐猿而冠》;

    第三本最輕鬆也是我最喜歡的,趙珩先生的《老饕漫筆》。

    《鄉土中國》

    費孝通先生是1938屆的英國倫敦經濟學院的人類學哲學博士,中國最早的一批人文學者之一,數百萬字的專業著作。這本《鄉土中國》是先生早期的經典之一,是他在西南聯大和雲南大學講課內容的整理,也是人文學界公認的中國鄉土社會傳統文化和社會結構研究的代表作。

    我們一直說自己是華人,有五千年的傳統,何為華人?傳統的根源是什麼?

    費孝通先生這本薄薄的書,始終在試圖接近這兩個提問。

    為何男女有別,中國婚姻制度的根源為什麼是撫育孩子,中國的傳統權力和宗族家法,村落,鄉紳,師儒,禮法,家庭,禮俗,差序格局,信仰,妻妾。鄉土中國是一本能讓人更加清晰瞭解中國,理解華人的書。

    比如這一段:

    “夫婦大多是用不著多說話的,一早起各人忙著各人的事,沒有工夫說閒話。出了門,各做各的。婦人家如果不下田,留在家裡帶孩子。工做完了,男人們也不常留在家裡,男子漢如果守著老婆,沒出息。有事在外,沒事也在外。茶館,煙鋪,甚至街頭巷口,是男子們找感情上安慰的消遣場所。”

    至今,中國大部分家庭依舊在延續以上這段話的生活,只不過,男子們消遣和感情安慰的場所變幻形式而已。

    《群居的藝術》

    輝格先生寫的書很有特點,文字明快,有深度又不晦澀,講的通透。

    和鄉土中國相比,這本《群居的藝術》也在緊扣兩個問題,如何看待這個世界,今天的世界是如何形成的。也是不太厚的一本書,卻把人類社會的演變、各種文明的差異形成、政治、經濟、科技如何走到今天,這些問題娓娓道來,知識量可觀。

    特別是在讀完鄉土中國後,讀這本書會有彼此呼應的部分。

    另外,有些人看完後,以專業著作的角度批評這本書。我倒是覺得,群居的藝術和另一本《人類簡史》很像,是通識書籍,是科普,不是專著。理解了這一層,再讀的時候收穫會不一樣。

    順便推薦的《沐猿而冠》就不詳寫了,感興趣可以讀一下,很暢快。

    《老饕漫筆》

    趙珩先生的《老饕漫筆——近五十年飲饌摭憶》是我看的第一本寫吃的書,也是第一次體會到饞蟲上腦。

    好夢一日遊裡,何冰託著一飯盒餃子,邊捏一個往嘴裡塞,邊對窗邊的馮小剛說:“你嚐嚐,齊大媽包的這餃子真香。”

    馮小剛也捏了一個,邊吃邊說:“你回頭問問,齊大媽有什麼夢想沒有?咱們免費送她老人家一個。”然後又捏起一個餃子:“嘿,還真給我這饞蟲勾出來了。”

    不用吃餃子,單憑這本書就讓我饞蟲上腦,牙齒呻吟,舌頭打卷。

    你可能會問,為啥人文、藝術、思想、民族性格方面的華夏文明史,你推薦一本吃飯的書?嗯,吃這東西門檻足夠低,人人都需要,但門檻也足夠高,高到了飲食文化的層面。吃,是最能體味一個民族、一個文明精粹的點。特別是趙珩先生是老派的文人,打小見過大世面,再加上老北京的從容,每一篇都好看,不僅是吃,還有文化。

    我是在前去年才看過汪曾祺《人間至味》,寫的也真好,味道不一樣。梁實秋的《雅舍談吃》也寫的好,一翻開就是西施舌,含在口中滑嫩柔軟,哎呀這個色香味形一樣不缺。

    這幾個老先生寫吃,味道都不一樣。其中最能把我的饞蟲勾出來,又最能把我對古代華人著迷的,只有趙珩先生。

    以上三本書一定不是最專業的,但我確定是最有趣,最願意讀下去的推薦。比起專業,我更喜歡的是書中字裡行間,激起了我對文化的感興趣。

    專業,就留給專業的人去做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糖尿病人不控制血糖會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