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鯨落南風知我意
-
2 # 珠海市場監管
吃飯時間多長才最健康
長期狼吞虎嚥的進食,可能導致食管已失去正常蠕動功能,無法推動食物下嚥。而進餐太快會使食物不能進行充分的咀嚼,顆粒粗糙、溫度較高的飯菜,很容易損傷本身就很脆弱的食管黏膜上皮,使其破潰,引發急性炎症。現代人的吃飯習慣都是可以用“狼吞虎嚥”這個詞來形容的,不是吃的非常的快,就是邊工作邊吃飯的,基本上沒有好好靜下心來吃一頓飯,或者是在意過自己的吃飯時間的。
假如您長時間吃飯不規律,或者是吃飯沒有一點時間概念的話,那長期下來您的食道一定會出現問題的,並且嚴重的還會發炎,在您的食管的上皮組織上面形成瘢痕,從而影響您的食慾,導致您的腸胃消化功能越來越差。
如果覺得吞嚥困難、食管炎只是“小毛病”,那麼吃飯速度快、食物溫度高容易誘發食管癌就是大問題了。
當然,用餐細嚼慢嚥並不是越慢越好,因為消化食物的消化酶有分泌高峰,一般在十幾分鍾內,在分泌高峰中消化酶的濃度達到最佳的食物消化點,有利於營養元素的分解吸收。
如果吃了油性較大的食物,受到脂肪的刺激,膽汁會一下子從膽囊排到腸內,集中消化脂肪。
但是假如您的吃飯時間與太長的話,那您的吃飯出現的膽汁就會大批次的就進入您的腸道之中去,但是假如您的膽汁不夠的話,就會影響您的消化,這樣就會導致您的腸道中積累過多的脂肪,這樣容易導致你你出現肥胖的現象。
所以說,過快或過慢進餐都可能導致肥胖。專家建議:每餐細嚼慢嚥的時間最好在二三十分鐘左右,這是指實實在在咀嚼、吞嚥的時間,並不包括吃飯中推杯換盞、聊天的時間。
飲食既要講究營養又要關注健康。不過大多數人只是把注意力集中在了吃的東西上,卻忽視了吃飯的方式和方法。殊不知,如果飲食方法不對,再好的食物也難以被吸收。
最佳用餐時間20分鐘左右人們一向認為,吃飯時細嚼慢嚥有很多好處,但其實吃飯太慢也不好,每餐享用的時間最好在20分鐘左右,因為消化酶一般在十幾分鍾內達到高峰,此時是消化食物的最佳時間。
回覆列表
BMI是將體重(kg)除以身高(m)的平方所得的數值。如一個人體重60kg, 身高1.7m,其BMI就是20.8。 調查結果:吃飯速度快的(佔總數40%)平均BMI23.5。 吃飯速度不快不慢的(佔總數45%)平均BMI22.4。 吃飯速度慢的(佔總數15%)平均BMI21.6。 對9位20-50歲男性進行吃飯速度和滿腹感關係的調查。通常一頓飯工夫平均為17.2分鐘。如果使用節拍器使每分鐘咀嚼次數增加到88,即將吃飯時間延長到33.7分鐘,則試驗者的食量從平時的693克減少到528克。一天三頓日積月累,這一差值將變得相當巨大。據獅王齒科衛生研究所武井典子的研究,人的血糖值從開始吃飯15分鐘後上升,30分鐘後達到峰值。由於血糖值達到峰值給人滿腹感,約需30分鐘。所以透過仔細咀嚼延長就餐時間,就能使少量食物讓人獲得滿腹感,從而取得減少食量防止肥胖的效果。 吃飯過快會給精神帶來較大負擔。他讓7位女學生在溫度、溼度恆定的人工氣候室內,分為二組,分別給5分鐘和10分鐘就餐時間。結果,5分鐘組餐後心率比食前有所增加。而10分鐘組餐前餐後幾乎沒有變化。他又做試驗,將咀嚼次數從通常的325次減少到快食時的214次。結果發現,通常吃飯時心率比飯前增加20%,快食時心率比飯前增加49%。通常飯後收縮期血壓比飯前增加8%,快食後收縮期血壓比飯前增加13%。 最近日本專家提出“培養咀嚼力、用咀嚼創造健康”的口號,並建議在嚥下一口食物前再咀嚼5次。湯、茶水等儘量在飯前餐後飲用,以免減少咀嚼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