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檸檬花茶0111
-
2 # 娛樂仁聲
首先說一下,這不是能不能成為傳統,而是已經是傳統了。
相聲可謂是我們傳統藝術中的一個瑰寶,傳承至今仍然被大眾喜愛,而且通過相聲演員們的努力和演繹,使得相聲藝術並沒有在時代的浪潮中被隱沒和淘汰。那麼大家在聽相聲的時候常常會聽他們說“相聲臺上無大小”,換句話說就是大家在表演的時候,無需對彼此的玩笑和調侃太過在意,這只是其中的一種表演方式而已。
但同時“砸掛”物件要謹慎。別看相聲演員在臺上無大小,可以砸掛搭檔、砸掛師傅、砸掛好友,但是不是誰都適合被砸掛的。如果是關係不夠熟絡,或者曾有過過節的人都不適合成為砸掛的物件,因為隨意砸掛很有可能讓對方誤解產生情緒,引起不必要的麻煩和誤會,所以對於說相聲的人來說如何選擇砸掛物件也是一個規矩和學問。
-
3 # 蚊香識女人喲
表演時罵師傅,這種看似大逆不道的事情,卻是相聲表演的一種形式,師傅越寵的弟子,弟子在表演時罵師傅罵的最厲害,從郭德綱的弟子裡面就看的出來,早期罵郭德綱最厲害的弟子是曹雲金,和徐德亮,一個是郭德綱得意弟子,一個是郭德綱寵愛的弟子,現在確實是分道揚鑣了,從早期的作品可以看出這兩個人在表演時沒有少罵郭德綱,後面也從岳雲鵬和德雲社比較突出的幾個徒弟的表演來看在罵郭德綱的時候,郭德綱還樂在其中,正如經常說一句話,“幹這行的,就得認這行的命,就得接受這個”。
-
4 # 深度曲藝
這就是個傳統,也是德雲社的無奈選擇。
相聲除了一些傳統功夫,總得砸砸掛才有意思,太“高尚”了就又回到“晚會相聲”了。
當然,也不能太不雅。
如此,“砸掛”的選擇就更難了,從師父郭德綱開始,因為砸掛沒少攤上官司,郭德綱從小的“好友”汪洋就是例子。
並且,當時有侯耀文從中說和,汪洋答應的好好的就是開玩笑,轉臉就又對簿公堂了。
侯耀文那麼大的面子都難保郭德綱不沾官司,現在還有誰能保郭德綱?
郭德綱好的時候一團和氣,只要德雲社攤上一點事,基本沒有有分量的人能站出來,更別提保住。
德雲社最開始捧起來的相聲演員,郭德綱都集中砸過掛。
“丐幫少幫主”、“飆車三邁”的李菁,“像話嗎像話嗎”的侯震,“五環之歌”岳雲鵬,包括“抽菸喝酒燙頭”的于謙老師,都是砸掛砸出來的“人設”。
另外,砸掛的分寸的也不好掌握,據說有四不砸:
1.有隔閡的不砸
2.觀眾不懂的不砸
3.有明顯爭議的不砸
4.長輩不砸
但是,說歸說,其實也不是那麼嚴格,有的時候捧哏本來就是逗哏的“長輩”,那麼砸還是不砸呢?
所以,分寸很難掌握。
最近德雲社青年演員因為砸掛惹事的也不少。
既然這樣,德雲社選擇砸自己的“師父”,總不會要求道歉了,還是揚自己的蔓兒吧。
-
5 # 三尺青
德雲社演員用郭德綱砸掛,屬於倫理哏。
現代演員裡,郭德綱是使用倫理哏最多的演員,大家都耳熟能詳的于謙父親王老爺子這個梗,就是倫理哏。對郭德綱褒貶不一,有許多人是出於對作品的不滿意,應該說郭德綱的天賦非常高,不在歷代大師之下,尤其是逗,幽默搞笑方面,是出類拔萃,可是他的作品搞笑時,倫理哏比重過多,就造成部分觀眾的不適應。倫理哏是能最直接和觀眾建立聯絡的,也是能迅速把觀眾帶進情節的技術手段,有他的優勢,不過用的太多,確實時影響作品質量,所謂的三俗問題,也多數來源於倫理哏。不是說于謙都不挑眼,別人就不能說,因為作品裡的于謙不是真于謙,而是一個虛擬的人物,大家還是看重的作品。倫理哏砸掛也有很多忌諱,關係不好的,前輩名家,歷史名人,女性藝人等等,都不能隨意砸掛,去年張雲雷砸掛張火丁就是一個例子。
德雲社裡開始用郭德綱砸掛的,張鶴倫最多,後來燒餅,孟鶴堂等都用,主要是用身高這個梗砸掛,而砸掛最恨的是閻鶴祥。
以郭德綱的年紀和德雲社的發展狀況,只要他們不作死,管理好言行,他們還會火爆好多年,這種砸掛郭德綱的梗,還能一直使用下去,會成為德雲社的傳統。
回覆列表
常聽相聲的人應該都知道一句話叫“臺上無大小,臺下立規矩”,相聲裡面的砸掛不能砸不熟的人,只能挑親近的人,掛砸的越狠,說明兩個人關係越好。德雲社的演員在臺上拿師父砸掛,在臺下對師父是一等一的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