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來臨,天氣轉寒,很多中老年人又開始因為膝關節疼痛發愁起來。這些中老年朋友的症狀大多相似:膝關節痠痛,活動不靈活,上下臺階時疼痛重。清晨起床或久坐後覺關節僵硬疼痛,稍稍活動後才能行走。站立或行走過久又覺關節疼痛需坐下休息。下蹲困難,蹲下或坐下後需要扶持才能站起。膝關節伸屈活動時會聽到“喀嚓、喀嚓”的響聲。活動過度膝關節會腫脹疼痛加劇。這些其實正是膝關節骨關節病的典型表現。
骨關節病,又稱骨關節炎。在中國,有近一億人有骨關節問題,其中骨關節炎是中老年人最常見的一種關節疾病,但就醫率僅為15%,而且其中有5%是因為劇烈疼痛才去就醫的。忽視骨關節炎的後果將導致慢性致殘,嚴重影響老年人生活質量。骨關節炎可發生於全身關節,好發於負重量大、活動較多的關節,如膝、脊柱(頸椎和腰椎)、髖、踝、手等關節。這種疾病的發病率很高,60歲以上的人群中患病率可達50%,75歲以上的人群中超過80%。
為什麼中老年人容易患骨關節炎呢?
這是由於對於中老年朋友來說,關節長年累月的負重、承受撞擊和摩擦,使得關節軟骨發生了損傷和退行性改變。人的身體具備靈活自如的活動能力,而關節就是保證身體運動靈活的“軸承”。以膝關節為例,它既要承擔全身的重量,又要承受運動中跑跳引起的衝擊力,在此過程中關節的兩端會發生相互碰撞和滑動。關節面上覆蓋有一層薄薄的軟骨,這層極其光滑和富有彈性的軟骨既是關節中彈性極強的緩衝器,又是效能最好的保護墊。
隨著年齡的增長,和關節日積月累的使用,關節軟骨經過長年的週而復始的各種高度負荷的摩擦和衝擊,磨損越來越嚴重;而另一方面,關節軟骨自我修復和重建的能力卻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低,因此關節表面逐漸變得凹凸不平,同時邊緣出現骨性贅生物,也就是骨刺。由於缺少了軟骨的保護,骨面之間的摩擦力增大,關節活動或靜止時都可能出現疼痛、腫脹,關節活動受限,僵硬伴摩擦感(即活動時發出響聲),這就是骨關節炎。
其實,骨關節炎患者透過調整生活方式及正確的運動、鍛鍊,是可以預防和延緩骨關節炎程序的。因此掌握相關健康知識,積極防治骨關節炎是中老年人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首先,應當保持正常體重。肥胖會誘發膝關節退行性骨關節炎的發生,肥胖女性發生膝關節退行性骨關節炎的機率是正常體重的4倍。因此體重超重者應當制定減肥計劃,減少膝關節的負荷。
其次,應當進行合理的鍛鍊,主要是增強關節周圍肌肉的力量和耐力,有利於關節的穩定,保持關節的活動範圍。很多中老年人喜歡每週爬兩三次山或每天爬樓、慢跑等運動,其實這些活動若過度,是非常有損膝關節的。近年來,門診上常見到退休後熱衷於體育鍛煉的中老年人因患骨關節炎來就診,這可能與過度的膝關節活動有關。因此,中老年人應當避免負重、登高、遠行、蹲起、跳躍等活動,而酌情選擇散步、騎腳踏車、游泳、太極拳等運動。
如果上述方法無法消除症狀,就需要酌情使用藥物治療了。骨關節炎的藥物治療包括快速緩解症狀類藥物和改善病情類藥物。藥物的使用方法也有區域性用藥和全身用藥等不同方法。但是當病情發展到這一階段,還是建議大家向骨科醫生尋求幫助,因為許多藥物使用之前是需要先作風險評估的。
最後,對於上述方法仍不能控制症狀且關節出現嚴重畸形和功能障礙的患者,可以考慮行人工關節置換手術。關節置換並沒有像聽起來的那麼可怕。事實上,人工關節和我們熟悉的鑲牙補牙手術非常相似。換人工膝關節類似於在壞牙上安個牙冠,它只是將破壞了的一薄層關節面去掉,換上一層由特殊的耐磨材料製成的關節面,這樣就能夠避免骨面直接摩擦撞擊,從而消除症狀,糾正畸形,恢復關節的活動度。近年來,隨著外科技術和生物材料的不斷改進,人工關節置換術已經成為全世界公認的治療晚期骨關節病變的有效方法。
冬季來臨,天氣轉寒,很多中老年人又開始因為膝關節疼痛發愁起來。這些中老年朋友的症狀大多相似:膝關節痠痛,活動不靈活,上下臺階時疼痛重。清晨起床或久坐後覺關節僵硬疼痛,稍稍活動後才能行走。站立或行走過久又覺關節疼痛需坐下休息。下蹲困難,蹲下或坐下後需要扶持才能站起。膝關節伸屈活動時會聽到“喀嚓、喀嚓”的響聲。活動過度膝關節會腫脹疼痛加劇。這些其實正是膝關節骨關節病的典型表現。
骨關節病,又稱骨關節炎。在中國,有近一億人有骨關節問題,其中骨關節炎是中老年人最常見的一種關節疾病,但就醫率僅為15%,而且其中有5%是因為劇烈疼痛才去就醫的。忽視骨關節炎的後果將導致慢性致殘,嚴重影響老年人生活質量。骨關節炎可發生於全身關節,好發於負重量大、活動較多的關節,如膝、脊柱(頸椎和腰椎)、髖、踝、手等關節。這種疾病的發病率很高,60歲以上的人群中患病率可達50%,75歲以上的人群中超過80%。
為什麼中老年人容易患骨關節炎呢?
這是由於對於中老年朋友來說,關節長年累月的負重、承受撞擊和摩擦,使得關節軟骨發生了損傷和退行性改變。人的身體具備靈活自如的活動能力,而關節就是保證身體運動靈活的“軸承”。以膝關節為例,它既要承擔全身的重量,又要承受運動中跑跳引起的衝擊力,在此過程中關節的兩端會發生相互碰撞和滑動。關節面上覆蓋有一層薄薄的軟骨,這層極其光滑和富有彈性的軟骨既是關節中彈性極強的緩衝器,又是效能最好的保護墊。
隨著年齡的增長,和關節日積月累的使用,關節軟骨經過長年的週而復始的各種高度負荷的摩擦和衝擊,磨損越來越嚴重;而另一方面,關節軟骨自我修復和重建的能力卻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低,因此關節表面逐漸變得凹凸不平,同時邊緣出現骨性贅生物,也就是骨刺。由於缺少了軟骨的保護,骨面之間的摩擦力增大,關節活動或靜止時都可能出現疼痛、腫脹,關節活動受限,僵硬伴摩擦感(即活動時發出響聲),這就是骨關節炎。
其實,骨關節炎患者透過調整生活方式及正確的運動、鍛鍊,是可以預防和延緩骨關節炎程序的。因此掌握相關健康知識,積極防治骨關節炎是中老年人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首先,應當保持正常體重。肥胖會誘發膝關節退行性骨關節炎的發生,肥胖女性發生膝關節退行性骨關節炎的機率是正常體重的4倍。因此體重超重者應當制定減肥計劃,減少膝關節的負荷。
其次,應當進行合理的鍛鍊,主要是增強關節周圍肌肉的力量和耐力,有利於關節的穩定,保持關節的活動範圍。很多中老年人喜歡每週爬兩三次山或每天爬樓、慢跑等運動,其實這些活動若過度,是非常有損膝關節的。近年來,門診上常見到退休後熱衷於體育鍛煉的中老年人因患骨關節炎來就診,這可能與過度的膝關節活動有關。因此,中老年人應當避免負重、登高、遠行、蹲起、跳躍等活動,而酌情選擇散步、騎腳踏車、游泳、太極拳等運動。
如果上述方法無法消除症狀,就需要酌情使用藥物治療了。骨關節炎的藥物治療包括快速緩解症狀類藥物和改善病情類藥物。藥物的使用方法也有區域性用藥和全身用藥等不同方法。但是當病情發展到這一階段,還是建議大家向骨科醫生尋求幫助,因為許多藥物使用之前是需要先作風險評估的。
最後,對於上述方法仍不能控制症狀且關節出現嚴重畸形和功能障礙的患者,可以考慮行人工關節置換手術。關節置換並沒有像聽起來的那麼可怕。事實上,人工關節和我們熟悉的鑲牙補牙手術非常相似。換人工膝關節類似於在壞牙上安個牙冠,它只是將破壞了的一薄層關節面去掉,換上一層由特殊的耐磨材料製成的關節面,這樣就能夠避免骨面直接摩擦撞擊,從而消除症狀,糾正畸形,恢復關節的活動度。近年來,隨著外科技術和生物材料的不斷改進,人工關節置換術已經成為全世界公認的治療晚期骨關節病變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