丸劑是指藥材細粉或藥材提取物加適宜的粘合輔料製成的球形或類球片形制劑。介紹下蜜丸、水丸的做法,僅供參考!
一、蜜丸的製備
蜜丸是由一種或多種藥物粉末與經煉製過的蜂蜜混合而製成的球形內服固體制劑。性柔軟,作用緩和,多用於慢性病和需要滋補的疾患。蜜丸分大蜜丸和小蜜丸兩種。大蜜丸一般重3~9g,小蜜丸同水丸。
蜜丸的製法分煉蜜、合藥、制條、成丸、包裝、貯存等步驟。
對蜂蜜的選擇與煉製是保證蜜丸質量的關鍵。一般以乳白色和淡黃色,味甜而香、無雜質,稠如凝脂油性大,含水分少為好。但由於來源,產地,氣候等關係,其質量不一致,北方產的蜂蜜一般水分較少,其中以荊條蜜,棗花蜜為優,而南方產的蜂蜜一般含水分較多。
煉蜜的目的是除去雜質,破壞酵素,殺死微生物,蒸發水分,增強粘性。其方法是:小量生產可用銅鍋或鍋直火加熱,文火煉;大量生產可用蒸汽夾層鍋,減壓蒸發濃縮鍋進行煉製,最後濾除雜質。煉蜜的程度分為嫩蜜、煉蜜、老蜜三種。
嫩蜜 將嫩蜜加熱至沸,溫度達110~114度,色變深,有粘滯性,失去水分約3%。適用由含有較多脂肪、澱粉、黏液質、糖類及含動物組織的方劑。
煉蜜 將嫩蜜繼續加熱,溫度達110~116度,出現淺紅色有光澤的泡沫,用手拈之粘性較強,但無白絲,失去水分約13%,用於含纖維質,澱粉、糖類以及部分油質的方劑。
老蜜 煉蜜繼續加熱至呈棕紅色,有紅色光澤,用手拈之甚粘手,能拉出白絲,蜜溫達118~122度。適用於含多量纖維素,礦物質的方劑。
二、水丸的製備
水丸用泛製法製備。泛制方法有手工泛丸和機械泛丸兩種,其操作原理相同,主要有原料加工粉碎、起模、成型、選蓋面、乾燥、包衣、打光、質量檢查。其中起模是關鍵的一步。 1.原料的加工粉碎:將處方中各藥按要求加工炮製合格後進行粉碎,過100目篩,備用。 2.起模:丸模是泛丸法成型的基礎。有後工起模和機械起模兩種方法。
(1)手工起模 在乾淨乾燥的竹匾1/4處,用刷子沾少許水塗布均勻使匾面溼潤,撒少量粉於溼匾面上,用雙手持匾,轉動竹匾,使藥物全部溼潤,然後用刷子順次輕輕刷下(即是用刷尖輕輕調下),轉動竹匾,將被溼潤的小顆粒移至另一邊(幹匾處),撒上少許細粉,並搖動竹匾,使小顆粒全部均勻地沾上藥粉並搖至另一處,又於原塗水處上少量水,再將沾粉顆粒移至塗水出滾動,將水全部沾上,再轉至另一干處,撒上細粉,再轉動竹匾,使溼顆粒全部滾上藥粉,這樣如此反覆操作多次,直至形成較微密的小園粒(如大小直徑約為0.5-1mm),不沾匾時,匾模子即成,選均勻後再加大成型。
(2)機械起模 將藥粉撒佈於包衣鍋內,在包衣鍋轉動下將水噴入,使藥粉全部成溼潤的小顆粒,再加入少量細粉,繼續滾動一定時間,使小顆粒堅實、微密,再噴水撒粉,如此反覆進行操作,即成規則的丸模,經篩選後再繼續成型,(或先將適量的水傾於鍋內,再假如適量藥粉,均勻撒佈於整個鍋內,然後用刷子自相反方向輕輕刷下,即得疏鬆的塊狀物,用手輕輕揉搓,使大的破碎繼續反覆操作即可成丸模。
3.加大成型:模子製成後反覆轉動竹匾,並交替加水加粉,不斷地轉動藥匾,整個基本動作即是揉團、撞翻、交替進行,以加強丸粒硬度與圓整度,直至丸粒逐漸加大成型,符合要求為止。(手工與機械同一說)
4.選丸:用適宜的藥篩將丸粒篩選均勻一直的丸粒,過小的丸粒再泛大,過大的畸形的應分離出來作適當處理。
5.蓋面:蓋面的目的是使丸粒表面緻密、光潔,色澤一致。常用的方法有乾粉蓋面、清水蓋面和清漿蓋面三種。
6.乾燥:因水丸水量較大,應及時乾燥(60度以下)。乾燥時應逐漸升溫,並不斷翻動,以免產生陰陽面。
丸劑是指藥材細粉或藥材提取物加適宜的粘合輔料製成的球形或類球片形制劑。介紹下蜜丸、水丸的做法,僅供參考!
一、蜜丸的製備
蜜丸是由一種或多種藥物粉末與經煉製過的蜂蜜混合而製成的球形內服固體制劑。性柔軟,作用緩和,多用於慢性病和需要滋補的疾患。蜜丸分大蜜丸和小蜜丸兩種。大蜜丸一般重3~9g,小蜜丸同水丸。
蜜丸的製法分煉蜜、合藥、制條、成丸、包裝、貯存等步驟。
對蜂蜜的選擇與煉製是保證蜜丸質量的關鍵。一般以乳白色和淡黃色,味甜而香、無雜質,稠如凝脂油性大,含水分少為好。但由於來源,產地,氣候等關係,其質量不一致,北方產的蜂蜜一般水分較少,其中以荊條蜜,棗花蜜為優,而南方產的蜂蜜一般含水分較多。
煉蜜的目的是除去雜質,破壞酵素,殺死微生物,蒸發水分,增強粘性。其方法是:小量生產可用銅鍋或鍋直火加熱,文火煉;大量生產可用蒸汽夾層鍋,減壓蒸發濃縮鍋進行煉製,最後濾除雜質。煉蜜的程度分為嫩蜜、煉蜜、老蜜三種。
嫩蜜 將嫩蜜加熱至沸,溫度達110~114度,色變深,有粘滯性,失去水分約3%。適用由含有較多脂肪、澱粉、黏液質、糖類及含動物組織的方劑。
煉蜜 將嫩蜜繼續加熱,溫度達110~116度,出現淺紅色有光澤的泡沫,用手拈之粘性較強,但無白絲,失去水分約13%,用於含纖維質,澱粉、糖類以及部分油質的方劑。
老蜜 煉蜜繼續加熱至呈棕紅色,有紅色光澤,用手拈之甚粘手,能拉出白絲,蜜溫達118~122度。適用於含多量纖維素,礦物質的方劑。
二、水丸的製備
水丸用泛製法製備。泛制方法有手工泛丸和機械泛丸兩種,其操作原理相同,主要有原料加工粉碎、起模、成型、選蓋面、乾燥、包衣、打光、質量檢查。其中起模是關鍵的一步。 1.原料的加工粉碎:將處方中各藥按要求加工炮製合格後進行粉碎,過100目篩,備用。 2.起模:丸模是泛丸法成型的基礎。有後工起模和機械起模兩種方法。
(1)手工起模 在乾淨乾燥的竹匾1/4處,用刷子沾少許水塗布均勻使匾面溼潤,撒少量粉於溼匾面上,用雙手持匾,轉動竹匾,使藥物全部溼潤,然後用刷子順次輕輕刷下(即是用刷尖輕輕調下),轉動竹匾,將被溼潤的小顆粒移至另一邊(幹匾處),撒上少許細粉,並搖動竹匾,使小顆粒全部均勻地沾上藥粉並搖至另一處,又於原塗水處上少量水,再將沾粉顆粒移至塗水出滾動,將水全部沾上,再轉至另一干處,撒上細粉,再轉動竹匾,使溼顆粒全部滾上藥粉,這樣如此反覆操作多次,直至形成較微密的小園粒(如大小直徑約為0.5-1mm),不沾匾時,匾模子即成,選均勻後再加大成型。
(2)機械起模 將藥粉撒佈於包衣鍋內,在包衣鍋轉動下將水噴入,使藥粉全部成溼潤的小顆粒,再加入少量細粉,繼續滾動一定時間,使小顆粒堅實、微密,再噴水撒粉,如此反覆進行操作,即成規則的丸模,經篩選後再繼續成型,(或先將適量的水傾於鍋內,再假如適量藥粉,均勻撒佈於整個鍋內,然後用刷子自相反方向輕輕刷下,即得疏鬆的塊狀物,用手輕輕揉搓,使大的破碎繼續反覆操作即可成丸模。
3.加大成型:模子製成後反覆轉動竹匾,並交替加水加粉,不斷地轉動藥匾,整個基本動作即是揉團、撞翻、交替進行,以加強丸粒硬度與圓整度,直至丸粒逐漸加大成型,符合要求為止。(手工與機械同一說)
4.選丸:用適宜的藥篩將丸粒篩選均勻一直的丸粒,過小的丸粒再泛大,過大的畸形的應分離出來作適當處理。
5.蓋面:蓋面的目的是使丸粒表面緻密、光潔,色澤一致。常用的方法有乾粉蓋面、清水蓋面和清漿蓋面三種。
6.乾燥:因水丸水量較大,應及時乾燥(60度以下)。乾燥時應逐漸升溫,並不斷翻動,以免產生陰陽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