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追心的稻草人
-
2 # 你看我的名字zz
技術角度說,這實際上是個模式識別問題,也就是說用模式識別的辦法去比較二維脈搏影象的幅度插值和波形區別。可是就像心電圖片子一樣,雖然大家都知道波形應該啥樣兒,但是用模式識別沒意義,因為醫生不僅需要看波形,更重要是根據波形問診。所以診脈機器即使有,相信也不會推廣的。因為【過度技術】沒意義
-
3 # 本才白話
智慧手錶,目前就能診脈了,能測心跳能測脈搏。根據其輸出的持續的心電圖資料做一個AI訓練演算法。就是智慧手錶上的App智慧診脈程式。
-
4 # 智動機
最近一年在給客戶做的專案剛好是小型脈診儀,雖然我不是學中醫的,但做智慧硬體是我的強項,下面分享一下我對此的看法。
雖然很多中醫醫師認為中醫是“陰陽融合的”“模糊的”,但是在這個科學思維盛行的時代,也有部分醫師認為中醫的流程可以透過儀器實現,因為他們認為自己的流程是標準化的,既然是標準化的,就能實現自動化、資料化,甚至智慧化。我的這位客戶就是這樣的一位醫師,她做脈診儀的目的是為了模擬中醫醫師脈診的過程,包括採集脈搏資訊、分析資訊並給出結論。
一開始我以為脈搏的波形圖無非就是波峰波谷加噪音,噪音過濾後,就剩個正弦波,畢竟心跳節奏短時間內不會發生很大變化,是穩定、單一訊號源。我用了很多種淘寶裡的脈搏感測器採集脈搏波形資料,結果發現和醫師給我的理論波形不太一樣,只能看到波峰波谷,計算出脈搏頻率,看不出什麼胃經、肺經之類的資訊。這種情況下,要麼是中醫理論有誤,要麼是感測器靈敏度低了,畢竟我買的這幾個都是幾十塊的。
於是我查了一些其他脈診裝置的感測器,又買了大幾百的醫用脈搏感測器,繼續實驗。經過一段時間摸索(包括標定脈搏位置、感測器固定方式、面板接觸材料選型等,省略一萬字過程內容),總算採集出了類似下圖的脈搏資訊,這和醫師給的理論波形有點像了。
有些人可能會問,這和一般的脈搏感測器採集出的波形圖有什麼區別,其實仔細看的話,能看到有在波峰向波谷的部分還有個小波峰,甚至更小的波峰。雖然可能有些人會說,自己以前看電影就留意過,不過對我這個醫學外行來說,這還是第一次發現原來脈搏裡藏著這樣的幾個小波峰,而且普通的感測器根本沒法穩定的採集到這樣的小波峰。
又有人可能會問,看到這些小波峰有什麼意義呢?這就到了咱們訊號處理的專業領域了。對這組波形進行頻域分析可以得到新的圖,能看到在頻域內,出現了大約6個波峰,對應著特定的頻率。雖然和醫師給出的理論上十二個頻率有差距,不過至少說明這個幾百塊的感測器還是挺好的。
據醫師說,這些頻率所對應的就是人體的心經、腎經、肺經、胃經等十二經絡,之後可以根據這些波形的狀態進而分析使用者的身體健康狀況。
對於後來的分析計算和結論評估工作,由於涉密,我就不多細說了。我只是透過這次的專案,發現脈搏裡的資訊比我以前認為的“僅僅表示了心跳頻率”要多得多。雖然我只能做好智慧硬體,但是對於醫師來說,用我做好的裝置,給大量的人群進行資料採集和分析,才有可能驗證中醫傳統理論是否正確,才能推動中醫醫學的現代化程序。在這一點上,現代科技給予了中醫醫學很大的幫助,相信自動化、智慧化的機器人給大眾脈診,就在不遠的未來。
-
5 # 掙扎的L
不現實,中醫不同於西醫那樣,全靠資料說話,診脈只是一個環節,還要結合患者的生活習性,氣色等因素綜合判斷,不是心電圖加化驗結果的資料就能下判斷的,最主要的是脈搏的判斷很難統一化,一點不同就有很大區別,包括學中醫的有經驗的和沒經驗的都會有不同的診斷
回覆列表
診脈是什麼,就是把手指放在腕動脈上感覺脈搏的震動,然後據此判斷身體運作的狀況。
為什麼切脈放在中醫望聞問切的最後一位,是因為這個最不準,很多經驗主管因素在裡面。
關鍵在於,西醫體系中,脈搏對於診斷的參考意義很小,所以才沒有人開發診脈的儀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