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是指農曆一年中的最後一天,也稱為“大年三十”,古時候叫“歲除”。字面上解釋:除是除去,夕是晚上。除夕在百姓心中是具有特別意義的一天,背井離鄉的人們不論在多遠的地方,都要趕在這一天之前回到家中跟家人團聚。在這一天裡當然有很多習俗,不過你可能只是知道有,但不清楚為什麼。
到了除夕必須要做的第一件事是貼門聯,門聯也叫對聯,古時候人們貼門聯寓意著人們對來年美好生活的嚮往,聯上的文字則要簡潔精巧、對仗工整,最好還是吉祥話。紅色的春聯貼在門上一來增添喜慶的氣氛,二是表達了百姓一種驅邪避災、迎接美好祝福的願望。
據記載這一習俗源於宋朝,盛於明朝。大家都知道明太祖朱元璋是窮苦出身,當過和尚要過飯,他建立明朝之後出於補償心態,特別喜歡大排面,尤其喜歡小時候可望而不可得的富裕家庭在除夕掛的桃符,於是就想推廣一下,但因為桃符造價太高,朱元璋只能要求家家戶戶在除夕當天用紅紙寫上字掛門前,迎接新年。有了巨V皇帝陛下的推廣,春聯瞬間成了爆款,直到現在仍舊存在,可以說是過年眾多習俗中最重要的一個。
按照流程,長輩們貼完春聯,下一件事是祭祖。中國有四大祭祖節日,分別是清明節、中元節、重陽節,和除夕夜。至於怎麼祭祖,可能每個地區都有不同的做法,比較簡單的是在家門口燒上一疊紙錢,再叩拜三下。而隆重的就很硬核了,比如說,在老家的一個大家族共同祭祖,聲勢非常浩大,各種禮儀都很鄭重,先是擺上豐厚的飯菜,點上香燭,再由家族中的長者帶領晚輩們進行叩拜,這樣做目的有兩個,一是希望祖先的靈魂能得到安息,二是得到祖先的庇護,保佑家族人丁興旺、永久昌盛。
接下來,便是除夕中最溫馨的時刻:一家人其樂融融坐在飯桌前,有說有笑,吃上一頓年夜飯。但你可能不知道,除夕年夜飯在過去也是有講究的,飯桌上一定要有一些特定食物,比如雞(代表吉利)、湯圓(代表團圓)、魚(代表年年有餘)、麵條(代表長長久久)、南方某些地區還會擺上年糕(代表年年高升)等。
現如今隨著時代不斷髮展,很多人為了掙錢,都選擇背井離鄉外出工作,但不論多困難,也要在除夕之前趕回家,跟家人團聚,那是否可以說,除夕夜這頓飯,是我們華人一年中最重要的一頓呢?值得一提的是,以前的年夜飯多是家人自己做,邊做邊有小孩子在一邊偷吃,現在大家經濟條件都好了,更多的家庭選擇了在酒店吃,這樣比較方便,算是習俗跟著時代的發展而做出的改變!
以前吃年夜飯,我們小孩子總是吃著吃著就提前跑了,拿著提前買好的鞭炮到外面去放,這是除夕當天,小孩子們最喜歡的一個習俗。過了晚上十二點,家家戶戶同時開始放鞭炮,一是歡送過去的一年,二來也是迎接新年的到來。
關於鞭炮的傳說大家應該耳熟能詳了,說是古時候有個怪獸叫“年”,每當一年結束時,他就會悄悄闖入百姓家,把每家每戶的糧食給吃掉,人們很討厭他,想方設法要趕走他,後來有人發現他最怕兩樣東西:怕響、怕紅色。為了趕跑“年”,人們便開始放紅色的鞭炮。這個習俗流傳至今,除了小孩子偶爾玩的花炮,你能見到的鞭炮都是紅色的。但這幾年,由於環境汙染加重,很多地區為了治理環境汙染,已經禁止過年放炮了,畢竟時代不同了,新年習俗也要根據時代的發展做出改變。
以上4個,就是以前我們每個人到了除夕這一天都會做的事情,而除夕還有另一個重要的習俗,叫“守歲”相傳在古時候,有個怪物名叫“崇”,會在過年這天晚上,趁著人們團聚防備比較薄弱的時候出來作亂,因為他會傷害家裡的孩子,大人們便會在除夕夜,陪著孩子一晚上不睡覺,等待第二天的到來,除夕之夜“守崇”的習俗便是由此而生,之後經過多年的演變,“守崇”變成了“守歲”,寓意也發生了變化,守歲不睡覺,是為了送走這一年,迎接新年。
“除夕”是指農曆一年中的最後一天,也稱為“大年三十”,古時候叫“歲除”。字面上解釋:除是除去,夕是晚上。除夕在百姓心中是具有特別意義的一天,背井離鄉的人們不論在多遠的地方,都要趕在這一天之前回到家中跟家人團聚。在這一天裡當然有很多習俗,不過你可能只是知道有,但不清楚為什麼。
到了除夕必須要做的第一件事是貼門聯,門聯也叫對聯,古時候人們貼門聯寓意著人們對來年美好生活的嚮往,聯上的文字則要簡潔精巧、對仗工整,最好還是吉祥話。紅色的春聯貼在門上一來增添喜慶的氣氛,二是表達了百姓一種驅邪避災、迎接美好祝福的願望。
據記載這一習俗源於宋朝,盛於明朝。大家都知道明太祖朱元璋是窮苦出身,當過和尚要過飯,他建立明朝之後出於補償心態,特別喜歡大排面,尤其喜歡小時候可望而不可得的富裕家庭在除夕掛的桃符,於是就想推廣一下,但因為桃符造價太高,朱元璋只能要求家家戶戶在除夕當天用紅紙寫上字掛門前,迎接新年。有了巨V皇帝陛下的推廣,春聯瞬間成了爆款,直到現在仍舊存在,可以說是過年眾多習俗中最重要的一個。
按照流程,長輩們貼完春聯,下一件事是祭祖。中國有四大祭祖節日,分別是清明節、中元節、重陽節,和除夕夜。至於怎麼祭祖,可能每個地區都有不同的做法,比較簡單的是在家門口燒上一疊紙錢,再叩拜三下。而隆重的就很硬核了,比如說,在老家的一個大家族共同祭祖,聲勢非常浩大,各種禮儀都很鄭重,先是擺上豐厚的飯菜,點上香燭,再由家族中的長者帶領晚輩們進行叩拜,這樣做目的有兩個,一是希望祖先的靈魂能得到安息,二是得到祖先的庇護,保佑家族人丁興旺、永久昌盛。
接下來,便是除夕中最溫馨的時刻:一家人其樂融融坐在飯桌前,有說有笑,吃上一頓年夜飯。但你可能不知道,除夕年夜飯在過去也是有講究的,飯桌上一定要有一些特定食物,比如雞(代表吉利)、湯圓(代表團圓)、魚(代表年年有餘)、麵條(代表長長久久)、南方某些地區還會擺上年糕(代表年年高升)等。
現如今隨著時代不斷髮展,很多人為了掙錢,都選擇背井離鄉外出工作,但不論多困難,也要在除夕之前趕回家,跟家人團聚,那是否可以說,除夕夜這頓飯,是我們華人一年中最重要的一頓呢?值得一提的是,以前的年夜飯多是家人自己做,邊做邊有小孩子在一邊偷吃,現在大家經濟條件都好了,更多的家庭選擇了在酒店吃,這樣比較方便,算是習俗跟著時代的發展而做出的改變!
以前吃年夜飯,我們小孩子總是吃著吃著就提前跑了,拿著提前買好的鞭炮到外面去放,這是除夕當天,小孩子們最喜歡的一個習俗。過了晚上十二點,家家戶戶同時開始放鞭炮,一是歡送過去的一年,二來也是迎接新年的到來。
關於鞭炮的傳說大家應該耳熟能詳了,說是古時候有個怪獸叫“年”,每當一年結束時,他就會悄悄闖入百姓家,把每家每戶的糧食給吃掉,人們很討厭他,想方設法要趕走他,後來有人發現他最怕兩樣東西:怕響、怕紅色。為了趕跑“年”,人們便開始放紅色的鞭炮。這個習俗流傳至今,除了小孩子偶爾玩的花炮,你能見到的鞭炮都是紅色的。但這幾年,由於環境汙染加重,很多地區為了治理環境汙染,已經禁止過年放炮了,畢竟時代不同了,新年習俗也要根據時代的發展做出改變。
以上4個,就是以前我們每個人到了除夕這一天都會做的事情,而除夕還有另一個重要的習俗,叫“守歲”相傳在古時候,有個怪物名叫“崇”,會在過年這天晚上,趁著人們團聚防備比較薄弱的時候出來作亂,因為他會傷害家裡的孩子,大人們便會在除夕夜,陪著孩子一晚上不睡覺,等待第二天的到來,除夕之夜“守崇”的習俗便是由此而生,之後經過多年的演變,“守崇”變成了“守歲”,寓意也發生了變化,守歲不睡覺,是為了送走這一年,迎接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