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5
回覆列表
  • 1 # 慕什塔戈

    的確是被過譽了!顯赫的家世、帥氣的外表、滿口豪言壯語、經常標新立異,他是西點軍校有史以來學分最高、軍銜最高的畢業生,在校期間還曾以英俊瀟灑的外表創下了同時約會8個女朋友的西點軍校最高紀錄,他的所有外在形象和社會地位,都滿足被美國媒體和大眾進行追捧和吹噓的基本條件。他還是美國曆史上打敗仗最多的五星上將,他就是道格拉斯‧麥克阿瑟!

    1941年底,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國難當頭、缺兵少將的美軍再次將麥克阿瑟招至帳下,讓他擔任美國遠東軍總司令。到任之後的麥克阿瑟曾向羅斯福誇下海口,聲稱馬尼拉不會失守。結果面對日軍的猛烈攻勢,美軍毫無招架之功,麥克阿瑟曾一度拿出父親留給他的手槍,想結束自己的生命。最終,麥克阿瑟還是選擇了拋棄部隊、自行逃跑,於是在1942年3月11日的馬尼拉海濱,他厚著臉皮,對自己的部隊說了一句恬不知恥的名言:“我會回來的!”一個月後,75000名美軍落入日軍之手,後又慘遭巴丹行軍的蹂躪,這部分人被解救時非傷即殘。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如有錯訛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 2 # 一葉楓流

    麥克阿瑟好大喜功。靠他母親與上層社會的關係,他受到青睞。

    太平洋戰爭是海戰為主,陸戰為輔。日軍的島嶼大部分都是孤立的,大部分島嶼作戰都要依靠海軍,陸戰隊也是中堅力量。兩棲作戰程式一般是海軍飛機轟炸,海軍艦艇運輸登陸部隊上島,陸軍登陸,驅逐艦炮擊,建立飛機場,陸軍航空隊進駐,海軍運輸補給物資,海軍撤出傷員。

    麥克阿瑟指揮的作戰主要是圍繞新幾內亞島進行的逐島進攻,後來才發明了越島攻擊。

    麥克阿瑟最為人詬病的就是進攻菲律賓。如果按照越島攻擊戰術,可以直接進攻臺灣或者沖繩,打擊本土,爭取儘快結束戰爭,或者攻佔特魯克海軍基地,掃清前進道路上的障礙。攻佔菲律賓並不能加強封鎖日本。美國海軍的潛艇已經切斷了南洋群島到日本本土的航線。日軍聯合艦隊只能呆在汶萊才有石油做燃料。

    但是麥克阿瑟為了表現自己言而有信,要攻佔維律賓。最後只是轟炸特魯克,癱瘓其作戰能力,孤立起來。既然佔領了菲律賓,臺灣的意義就不大了,可以直接進攻沖繩,建立前進基地。為進攻本土做準備。

    麥克阿瑟最狂妄的就是北韓戰爭,要求總統杜魯門按照他的想法擴大北韓戰爭。忘記了總統才是總司令,打仗要依照外交政策決定,而不是戰爭決定外交。這是典型的越權行為。

  • 3 # 用心愛你40

    談不上過譽。中中國人有貶低麥克阿瑟的傾向,很大程度因為他作為中中國人民志願軍的對手,表現與他之前獲得的榮譽反差太大。這事其實還真不完全怨他,一怪過去100多年裡,中國軍隊在歷次對外戰爭中表現太差,幾千英法聯軍就能讓八旗軍全軍覆沒,長驅直入北京城、還火燒圓明園。後來的甲午海戰、八國聯軍進北京、日軍侵華就不用說了,完全給外中國人留下了不堪一擊的印象;二怪中中國人民志願軍表現太強悍,而且根本不按西方的套路來,動輒孤軍深入、穿插到美軍後方,令對方防線崩潰。據說還不會漢語的李光耀在歐洲時,對方的海關人員對他前倨後恭,轉折點就在抗美援朝二次戰役,“你們中中國人真厲害,敢和美中國人打仗,我們想都不敢想”。其實只是敢於鬥爭並不夠,同時善於鬥爭才能贏得尊重。

    中中國人有一個不太好的傾向,對把自己打慘的對手是痛恨,對在自己手下吃虧的對手卻是輕視。這種表現不但體現在麥克阿瑟身上,還有後來的印度。其實對手並不弱,他們共同的特點是吃了輕敵的虧,加上當時的中國統帥和軍隊都異常強悍。如果不能實事求是地看待這一點,難免日後會交學費。

  • 4 # 搬不動的小強

    個人覺得,麥克阿瑟並沒有被過譽,儘管很多人對於這位美軍五星上將的評價一般,更有甚者覺得他的五星榮譽是屬於陪馬歇爾艾森豪威爾的陪襯……但個人覺得,他配得上美國給他的一切榮譽。

    不管怎麼說,能夠做到美國最年輕的准將、西點軍校校長、陸軍參謀長……這已經足夠說明他的能力,別總說他要靠他爹的餘蔭,但是在軍隊中,這種父蔭最多能幫你引路,對未來的成長並沒有多大實際幫助……比麥克阿瑟更爛的紈絝子弟多了,用紈絝子弟來形容麥克阿瑟,是不公平的……

    從實際能力來說,雖然他在菲律賓幾乎全軍覆沒於日本,在北韓戰場更是晚節不保……但是,單就“蛙跳戰術”和“仁川登陸”這兩點,說麥克阿瑟是美軍的一流方面軍統帥,並不為過……

    現在我們對麥克阿瑟評價過低,首先是總是會拿他去跟馬歇爾艾森豪威爾和尼米茲這樣的將領相比,公允滴說,尤其是前兩位,那在國際軍事史上也是不世出的天才人物,拿麥克阿瑟跟他們比略顯欺負人……更何況,他仨的偉大,並不能掩蓋麥克阿瑟的偉大……

    其次,麥克阿瑟的人緣確實是差,大嘴巴、剛愎自用,再加上小氣、小心眼,沒有容人之量……尤其是他對馬歇爾和艾森豪威爾莫名其妙的敵意和壓制,讓他遭致很多的腹誹……也所以,在北韓戰場他被杜魯門果斷拿下之後,才發現遍地都是對頭,壓根就沒幾個朋友……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他失勢之後外界對他的評價也會因為當時對頭的刻意引導而更不樂觀和客觀了……

    再有,還要說,麥克阿瑟當年對於日本天皇的態度,雖然我們外界看起來有點莫名其妙,但從日本來說,保留天皇政體也是個五味雜陳的決定……雖然麥克阿瑟的政治才能並不令人信服,但作為那個時代日本的太上皇,麥帥在日本的人氣還是頗高的……

    所以,個人還是覺得,現在給予麥帥的評價,談不上過譽,反而有點低……

  • 5 # 別酒流年

    麥克阿瑟確實是被過譽了。

    尼米茲將軍

    從戰爭程序來看,麥克阿瑟指揮的軍隊一直活躍在新幾內亞沿岸,對於整體戰局,戰略意義不大。著名的“蛙跳”戰術,雖然是麥克阿瑟提出的,但具體實施仍是尼米茲領導的海軍和海軍陸戰隊。

    就是為了麥克阿瑟這句誓言,美國製定了攻佔菲律賓的作戰計劃。

    為了順利實施此計劃,保證攻擊菲律賓部隊的側翼安全,美國發起了帛琉戰役。其中的貝里琉戰役是美國在太平洋戰區最慘烈傷亡最大的一次,甚至到1947年戰鬥才結束。

    麥克阿瑟攻擊菲律賓則遇到了日本的三流部隊,進展順利。

    雖然麥克阿瑟在美軍當中人脈深厚,可是當初的曼哈頓計劃他卻是最晚知道的一個。對於是否核轟炸日本本土,杜魯門徵詢了歐洲戰區司令艾森豪威爾和太平洋戰區的尼米茲的意見,而太平洋戰區的盟軍總司令麥克阿瑟只是在轟炸前一天被告知美國研究出了新式武器。

    戰後進行的北韓戰爭,我們也能看出麥克阿瑟的指揮水平,打一打二流三流國家還是可以的,相對於二戰時期的名將來說,他差的太遠了。

    美國航母命名也能看出,麥克阿瑟在美軍眼中其實地位不高,和他同時期的艾森豪威爾、尼米茲都被命名了,但以前沒有將來也不會有一艘以“麥克阿瑟”命名的戰艦了。

  • 6 # 白楊樹下談歷史

    在生活中我們總會遇到這樣一些人,他們並沒有很高的本事,但常會通過不同常人的手段和言辭來獲取人們對他們關注。人越多,他們越是能表現自己,說白了就是“人來瘋”。

    在“粉絲”遍天下的今天,他們就有了一個別樣的名稱,“吸粉高手”。但這類人都有一個通病,愛慕虛榮、譁眾取寵,蠻橫頑固是他們最大的詬病。

    二戰中,美國名將麥克阿瑟就是一個“吸粉高手”。當然,他也有“吸粉”的資本,他風度翩翩,相貌不凡;他出身名門,是典型的“官二代”;他也曾是西點軍校的高材生,屢立戰功。這些資本讓他在美國軍界可謂一帆風順。

    他的人生經歷,就是一個追究關注的一生,以至於成為美軍歷史上唯一擁有元帥軍銜的人。可美軍沒有元帥銜,這是怎麼回事呢?

    這要從他和菲律賓的不解之緣說起。

    麥克阿瑟以總分第一的成績從西點軍校畢業後,被分到一個工程兵部隊,整天和水泥、鐵鍬和工程機械打交道,這和他躊躇滿志準備戎馬一生的理想差距甚遠。為了離開這個“鬼地方”,他想到了自己的將軍(三星中將)老爹了。

    哪個老爹不護兒子?真巧,老麥克阿瑟被任命為駐菲美軍總指揮,即將走馬上任。於是,“親點”自己的中尉兒子作為副官。這個命令,明眼人都知道他要幹什麼,但又不能說什麼。

    看來“拼爹”到處有。

    第一次來到馬尼拉的經歷,讓他長了不少見識,而且讓他官運亨通。首先,他跟著擔任日俄戰爭觀摩團團長的老爹,在日本待了大半年,研究日軍的建軍思想和戰術特點,迅速成為一個“日本通”。

    日俄戰爭結束後,他的這個經歷,讓時任總統的羅斯福(富蘭克林.羅斯福總統的叔叔)看中,擔任總統的副官。這個身份,讓他迅速在軍界成為知名人物,晉升之快,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他的父親去世後,對他打擊很大。因為,從小他的父親就是他的偶像,也正是父親的影響,讓他對職業軍人有一種特殊的感情。隨後,他參加了一戰,很快就晉升為准將,並擔任西點軍校有史以來最年輕的校長。

    1922年,他被任命為馬尼拉軍區司令。這其中的原因,一是其父親在軍界的影響,派他去有“安撫”的意思;二是他有兩年在馬尼拉的參謀經歷,更能勝任這項工作。

    當然更為重要的是,他是個不安於現狀的人。西點軍校的校長職務,說白了就是如何教學生?與實際的管理軍隊和實踐指揮藝術差距甚遠。當然,與慣於“吆五喝六”的性格比,他更喜歡去軍隊。

    於是,帶著他新婚不久的妻子,第二次來到了馬尼拉。他還是有戰略眼光的,作為美國在遠東的重要基地,為了可以事半功倍地擴大在遠東的影響力。他積極向上級建議,由美方來掌控該國的軍事管理權。

    三年後,他被調回國內,晉升為少將。這些“體制”內貓膩,想必不少人都清楚,每一次的調任就是一次晉升。看來,麥克阿瑟的老爹給他留下深厚的“仕途”遺產,說的再直白點,那就是“朝中”有人關照。

    這不,當他第三次來到馬尼拉時,已然是駐菲美軍總指揮了。這可是他第一次成為“土皇帝”,是他夢寐以求的位置。可以統轄一個獨立戰區的所有力量,他開始構建屬於自己的軍事“帝國”。

    然而,不幸的是,因夫妻不和,他離婚了。因為他的妻子一點也不喜歡這個又熱,又沒有商場可逛的“蠻荒之地”,死活不來這個“糟糕的地方”。

    又是三年後,胡佛總統決定讓他出任陸軍參謀長。他成為當時唯一的四星上將,實現了其父親終其一生也未能實現的願望。

    按理說,他已經達到了人生巔峰,可以安分守己了,可他不。參謀長畢竟不是三軍總司令,受人管是他最不願意做的事情。

    於是卸任後,他索性辭去軍職,第四次來到馬尼拉,專心的為這個國家組建一支有戰鬥力的軍隊,說白了,也就是“自己的”部隊。當然,菲律賓總統沒有虧待他,授予他元帥軍銜,全權指揮該國軍隊。

    他也便成了美軍歷史上唯一正式的元帥。

    然而這一次,成為他一生中揮之不去的“陰影”。

    二戰爆發後,日美關係日趨緊張。出於防禦上的考慮,羅斯福決定重新起用已經退役的“菲律賓通”麥克阿瑟,授予他駐菲美軍總司令一職,加強該地區的軍事力量。同時,統領遠東地區所有的陸海空部隊。

    愛出風頭的麥克阿瑟信心十足,向全世界宣稱:我就留在這裡,要讓日軍“死50萬人、花50億美元也上不了島”。問題是,從世局的發展來看,是日本人要趕他走。

    牛皮吹過了頭,自取其辱是必然下場。

    首先,當他得知日軍偷襲珍珠港,襲擊關島、馬來半島等地後,明明知道對手準備空襲的下一個目標就是自己,而他卻無動於衷。甚至狂妄的認為,日本人也就會欺負欺負手無寸鐵的中中國人,怎麼可能是美軍的對手?

    其次,當空軍指揮官要求先下手為強,先轟炸被日本佔領的臺灣機場,以絕後患時,被他一口回絕。問:為什麼?

    “沒有為什麼,服從是你唯一正確的選擇。”

    現實是,僅半個小時,日本便幾乎全殲美駐菲空軍,取得了制空權,打得美中國人毫無還手之力。不對,是他們壓根兒就沒有還手過。

    更有甚者,當手下質問他的時候,他不但沒有愧疚感,火氣反而比他還大:“我的計劃是陸上防禦,天上的事情你負責。”

    兩天後,美亞洲艦隊也撤走了,他要用擅長的陸軍來抵抗了。可還是兩天後,日軍把美、菲聯軍打得七零八落。直到現在,他才意識到日軍不像他之前預計的那樣好對付,無論是空軍、海軍還是陸軍,接二連三地遭到慘敗。

    他為自己的固執己見、好大喜功,屢犯大錯又死不悔改付出慘痛代價。撤離前,說的那句豪言:“我一定會回來的”,成為當時最振奮士氣的一句話。

    但按麥克阿瑟的一貫表現來看,就是臨走了,也要拉拉粉絲,作作秀。至於能不能回來?他也不知道。

  • 7 # 那些年我們追過的足球

    作為後輩人,我們不好評說麥克阿瑟將軍是不是被過譽了。摒棄個人政治感情色彩,就從太平洋戰場其表現出來的抗日決心和實際行動而言,他無疑是一個偉大的將軍。但是相較與另一位五星上將尼米茲將軍來說,個人感覺麥克阿瑟沒有尼米茲指揮實戰的次數多。而軍人的榮譽正是靠一場場血戰打出來的,正所謂一將功成萬骨枯。麥克阿瑟之所以比尼米茲名號更響,更為世人所熟悉,是因為麥克阿瑟更會通過媒體宣傳自己,麥克阿瑟的“語出驚人”性格正好契合了喜歡補風捉影媒體記者的需求。而尼米茲確恰恰相反,這注定兩人之間會有一些磕磕絆絆,兩個太平洋最高將領之間的這些問題反應到作戰上,就讓太平洋美國陸海軍之間的配合出現了一些小問題,但是大家長總統羅斯福很會協調兩者之間的矛盾,所以美國陸海軍並沒有發展成日本陸軍馬鹿和海軍馬鹿那種水火不容的矛盾。但是這種小矛盾也多少影響了太平洋美軍的實際作戰。比如有名的瓜達爾卡納爾戰役中,由於進攻該島不符合麥克阿瑟陸軍的進攻策略,所以爭吵無果後,麥克阿瑟決定陸軍不參與瓜島爭奪戰,尼米茲沒有辦法只能搬出了手底下海軍陸戰隊的陸戰一師出來救場,也正是麥克阿瑟的“任性”成就了陸戰一師的一戰成名。縱觀太平洋諸多戰役,大部分也都是尼米茲指揮下的海軍主導的。比如珊瑚海戰,中途島戰役,瓜島戰役,馬里亞納海戰,塞班島爭奪戰,沖繩、硫磺島爭奪戰,阿留申群島戰役等,一路數來尼米茲指揮海軍戰功赫赫。麥克阿瑟的二戰履歷則是從菲律賓敗退開始的,麥克阿瑟的最大戰績就是收復新幾內亞和菲律賓,而且收復菲律賓的登陸戰,萊特灣登陸也是在海軍的配合下完成的。這麼一看麥克阿瑟是不是與他的名聲不相稱,在這我們不能忽視麥克阿瑟的功勞。首先,麥克阿瑟在太平洋戰場初期,盟軍處於劣勢的情況下,他堅定不移的到處遊說美國政軍高層,加強對太平洋戰場的支援力度,美國當時的政策是先歐後亞,他們關注的重點是歐洲戰場。正是由於麥克阿瑟的努力,美國政府開始加大了對太平洋戰場的支援,為最終扭轉局勢奠定基礎。第二,麥克阿瑟對抗日軍的堅定決心形象通過廣大媒體的宣傳,影響了無數的前線將士。尤其在他從菲律賓敗退,太平洋被日軍蠶食鯨吞之際,他發出了“打回菲律賓”的號召,振聾發聵,給低迷的戰場態勢注入一計強心針。還有就是他為美國守住了澳洲和新幾內亞,守住了西南太平洋戰場。如果任憑日軍大舉南下佔領澳洲,日軍將會獲得澳洲的大量資源,很有可能將這個南太平洋上最大的島變成日軍的後備基地,後果不堪設想。而來自於美國本土的大批戰略物資將無處可放,太平洋美軍艦隊的後勤供應將是最大的問題。最後麥克阿瑟指揮的奪回菲律賓戰役成為了他胸前最閃亮的軍功章,他兌現了他的諾言,親自涉水從萊特灣登陸菲律賓,這更增加了他的傳奇色彩。麥克阿瑟無愧於其榮譽,雖然他缺點不少,但是瑕不掩瑜,在他的指揮下,美軍最終戰勝了日本軍隊。我希望大家加強對另一位太平洋戰場的中流砥柱尼米茲將軍的關注,他同樣戰功赫赫。正如飄揚在密蘇里號上的兩面將星旗一樣,兩者並駕齊驅,共同譜寫了太平洋戰爭的不朽傳奇。

  • 8 # 海樵4

    蛙跳戰術創立者。世上沒有公平而言,美軍變態的火力和後勤支援基本保證不會在戰略上失敗。麥帥指揮能力在合格線以上,最大功績是做為日本總督改造了日本,成為一個精神正常國家,至少大部份時間是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澳洲白人女孩被八名黑人暴打,你怎麼看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