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吾與軒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劉禹錫這句千古名句裡。“王謝”的“謝”字就是指的當時顯赫一時的謝安家族。

    永和九年,一群人在會稽山陰的蘭亭舉行了一個集會,他們流觴曲水、飲酒賦詩,好不暢快。這便是歷史上有名的蘭亭集會。這其中就有當時已經名滿天下的名士謝安。

    當時謝安、謝萬、王羲之、王凝之、王徽之、王獻之等40多位名士參加了這次集會。不過,可能人們並不會想到後來的謝安會成為東晉朝廷舉足輕重的人物,解決了一系列重大政治事件,並部署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戰,擊破前秦的百萬大軍,給東晉朝廷又留下了一些殘存的時光。而謝安本人也成為後世倍加敬仰和推崇的物件。

    其實謝安再出世之前本為一名隱士,縱情山水,不問世事。並且多次拒絕了朝廷的橄欖枝,哪位為什麼後來謝安又選擇出仕呢?

    蘭亭集會五年之後,謝安的長兄、豫州刺史謝奕因病去世,由他們的弟弟謝萬接任,緊接著的北伐戰爭中,謝萬打了一個大敗仗,被廢為庶人,這樣謝家就遭遇了巨大的政治危機,為了家族的利益,謝安只能出山了。這也是成語“東山再起”的來歷。

    六年後,苻堅舉全國之兵南下,號稱雄兵百萬,志在吞併東晉。當時的前秦大軍並分三路,一路其實已攻下益州,一路攻中游,由荊州刺史桓衝主要承擔防守;以上兩路均為虛攻策應。真正的前秦主力則集中下游,準備攻金陵。而謝安也相應的做出部署,安排謝石、謝玄、謝琰和桓伊等人率軍前去抵禦。謝玄率領北府兵主動渡江出擊,雙方在淝水相遇,淝水之戰爆發。苻堅自己應該也沒有料到東晉部隊會主動出擊,並且進軍速度會這麼快,雙方一交兵,前秦部隊竟敗下陣來,加之統帥的臨場指揮不利,幾十萬的部隊嘩啦啦的潰敗,“淝水之戰”成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之一。

    “風聲鶴唳”、“草木皆兵”這兩句成語皆源於此役。

    淝水之戰讓謝安和謝家的名望達到了頂峰,隨之而來的則是猜疑和讒毀。朝廷甚至沒有及時地對參戰將士論功封賞。或許謝安本人也不願朝廷頒賞,以免自己成為其時眾目所視的政局焦點。與王敦、庾亮、桓溫屢屢以藩鎮兵力制中樞不同,雖然手握北府兵,謝安選擇了讓出權力,退到了廣陵。

    田餘慶先生在《東晉門閥政治》一書中認為:東晉自從“王與馬共天下”以來,每當一個士族權勢鼎盛,必有另一門戶俟隙而起,制約它然後取代它。......輔政的謝安如果不走桓溫的舊路,就應當幫助孝武帝振興皇權,否則就不能維持各家士族的平衡存在,因而也不可能有比較穩定的門閥政治的繼續。

    而謝安與以前的當軸士族不同,他選擇了後者,讓出權力,改變局面。

  • 2 # 盛說紛紜

    謝謝邀請!首先我們來說說謝安這個人。謝安史稱東晉最完美的男人,沒有之一,且在後世圈粉無數,稍微說說他的粉絲,就大的驚人!比如目高於頂、自命不凡的詩仙李白,一生能夠看得上的人沒有幾個,但卻對謝安推崇倍至,讚譽有加,看看李白筆下的謝安,“但用東山謝安石,為君談笑靜胡沙”。但歷史上真實的謝安真有如此完美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若他真是東晉最完美的男人,有怎麼會丟了兵權,失了寵呢?

    謝安在歷史上能夠暴得大名,除去其在文學方面的造詣,主要還是因為淝水之戰。淝水之戰,東晉意外獲得大勝,戰後論功行賞,頭等功勞自然而然的記在了總指揮謝安的身上,謝安成了“挽狂瀾於既倒”的英雄人物,從此聲譽鵲起。

    但是細讀歷史就會發現,其實淝水之戰的勝利謝安並沒有起太大作用。可以這麼說,淝水之戰,前秦方面的失敗,完全不是由於謝安等人有什麼文韜武略、高明的戰略戰術,而是前秦自己打敗了自己。謝安等人只不過在對的時間、對的地點,白撿了一個便宜,僅此而已!若對此處有什麼疑義,大家可以仔細讀讀當時相關的史料記載。

    所以要說到謝安怎麼丟掉兵權的,這肯定是各種因素綜合的結果,但無論如何,掌權者怎麼可能一直把兵權交給一個“盛名之下,其實難副”的人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菜籽油好壞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