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高考語文,這兩個成語沒入考卷,同學們還是不輕鬆,最近網上的估分出來,看後心情壓抑。和光同塵固然好,要好大家好,Sunny大家同,堅決不與"歪門邪道",同流合汙,為了點閱讀量,危言聳聽,讓本來就不爽的同學們膽顫心驚,更加不爽。
這兩個看上去極其相似的成語,擺上歷史事件來說,和光同塵與同流合汙則昭然天隔,有道是漢朝初期的實際形式,事件之具體體現。當時用黃老思想來指導"休養生息",匈奴,南越,東夷西狄非常拽,但是,漢朝自漢高祖平城之戰後,釆用不露鋒芒,與世無爭的平和處世治國馭民方法。與四鄰"和光同塵"地和平發展。私下裡卻在狠命地積蓄力量,悶聲發財。以圖後進。
秦始皇死後,李斯,胡亥與趙高"同流合汙",篡改詔書,引發天下大亂。顯然,這詞貶義無疑。"同流合汙",一沾上就晦氣不說,還招人痛恨而且不恥。
同者,就是一塊兒混在一起;流者,流動的水;合,與同一樣;汙,就是汙垢,見不得Sunny的醜事壞事。意義淺顯而明白:一塊兒幹壞事。
再說"和光同塵",和與同,意義相近,混合,混雜,混亂,攪和之意。各種光譜,放一塊兒,攪拌成一種公認的光,或白或黑,非黃即綠……同塵:共同相處於塵世。探究起來,就是微觀世界的"塵",與宏觀世界的"光"和諧共存,同處於一個生存的空間與時間之內。
老子的《道德經》是這樣說的:“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 裡面的"玄同"則是非常微妙地大同。毛主席有詩云"太平世界,環球同此涼熱",這個"同"與"同其塵"的"同"等義。和,混淆,混合,混和均可。"如光同塵",含蓄地表達了一個"大同世界"的思想境界。亦即要求人們 不露鋒芒,消解紛爭,挫折鋒芒,收斂光耀,混和塵世,和合自然,順應自然地處生存下去。這就是消積應世的處世哲學。
與此相應的有獨特個性,特立獨行,獨立自主之類的"立異標新",也可以說是"木秀於林",還可以說是"出頭檁子"。所謂"成大事者,不與人謀;成大禮者,不辭小讓"等等之類的對立統一。
總而言之,一言以蔽之。和光同塵講的就是大同世界,人在江湖,與世俯仰,隨波逐流,混淆自我,人云亦云的生活個大概模樣,造成不露鋒芒,與世無爭的消極處世態度,實在與儒家的"齊家治國安天下"的進取精神背道而弛。顯然,"和光同塵"與個人奮鬥有悖,扼殺追求人格獨立的激進的精神力量。與之相應的還有"渾俗和光″"與世無爭"之類,在歷史長河中,波浪不滅,氾濫成災。
散見於各種文獻的記載和引申,大概有郭沫若《南冠草》第三幕:“象杜九皋他們不是在走這樣的路嗎?表面上和光同塵,骨子裡滅滿興漢"。《晉書·宣帝紀論》:“和光同塵,與時舒捲;戢鱗潛翼,思屬風雲",《後漢書·張奐傳》:“吾前後仕進,十要銀艾,不能和光同塵,為讒邪所忌",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嵇叔夜排俗取禍,豈和光同塵之流也",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九:“柳下惠視袒裼裸裎,焉能浼我,可謂和光同塵矣",《道德經》第五十六章原文:"知者弗言,言者弗知。塞其兌,閉其門;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故不可得而親,亦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亦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亦不可得而賤,故為天下貴"。
最後抄錄古賢者引證解釋:
《老子》:“和其光,同其塵。”王弼·注:“無所特顯,則物無所偏爭也;無所特賤,則物無所偏恥也。”吳澄注:“和,猶平也,掩抑之意;同,謂齊等而與之不異也。鏡受塵者不光,凡光者終必暗,故先自掩其光以同乎彼之塵,不欲其光也,則亦終無暗之時矣。”後以“和光同塵”指隨俗而處,不露鋒芒。
(無翔實圖片可用,從略)。
和光同塵,光天乾也,塵坤也,天地生萬物,和諧永珍。同流合汙一條汙水之流,很少,不和諧。"還是清潔的水流多吧?形容一條線上的壞人。
這次高考語文,這兩個成語沒入考卷,同學們還是不輕鬆,最近網上的估分出來,看後心情壓抑。和光同塵固然好,要好大家好,Sunny大家同,堅決不與"歪門邪道",同流合汙,為了點閱讀量,危言聳聽,讓本來就不爽的同學們膽顫心驚,更加不爽。
這兩個看上去極其相似的成語,擺上歷史事件來說,和光同塵與同流合汙則昭然天隔,有道是漢朝初期的實際形式,事件之具體體現。當時用黃老思想來指導"休養生息",匈奴,南越,東夷西狄非常拽,但是,漢朝自漢高祖平城之戰後,釆用不露鋒芒,與世無爭的平和處世治國馭民方法。與四鄰"和光同塵"地和平發展。私下裡卻在狠命地積蓄力量,悶聲發財。以圖後進。
秦始皇死後,李斯,胡亥與趙高"同流合汙",篡改詔書,引發天下大亂。顯然,這詞貶義無疑。"同流合汙",一沾上就晦氣不說,還招人痛恨而且不恥。
同者,就是一塊兒混在一起;流者,流動的水;合,與同一樣;汙,就是汙垢,見不得Sunny的醜事壞事。意義淺顯而明白:一塊兒幹壞事。
再說"和光同塵",和與同,意義相近,混合,混雜,混亂,攪和之意。各種光譜,放一塊兒,攪拌成一種公認的光,或白或黑,非黃即綠……同塵:共同相處於塵世。探究起來,就是微觀世界的"塵",與宏觀世界的"光"和諧共存,同處於一個生存的空間與時間之內。
老子的《道德經》是這樣說的:“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 裡面的"玄同"則是非常微妙地大同。毛主席有詩云"太平世界,環球同此涼熱",這個"同"與"同其塵"的"同"等義。和,混淆,混合,混和均可。"如光同塵",含蓄地表達了一個"大同世界"的思想境界。亦即要求人們 不露鋒芒,消解紛爭,挫折鋒芒,收斂光耀,混和塵世,和合自然,順應自然地處生存下去。這就是消積應世的處世哲學。
與此相應的有獨特個性,特立獨行,獨立自主之類的"立異標新",也可以說是"木秀於林",還可以說是"出頭檁子"。所謂"成大事者,不與人謀;成大禮者,不辭小讓"等等之類的對立統一。
總而言之,一言以蔽之。和光同塵講的就是大同世界,人在江湖,與世俯仰,隨波逐流,混淆自我,人云亦云的生活個大概模樣,造成不露鋒芒,與世無爭的消極處世態度,實在與儒家的"齊家治國安天下"的進取精神背道而弛。顯然,"和光同塵"與個人奮鬥有悖,扼殺追求人格獨立的激進的精神力量。與之相應的還有"渾俗和光″"與世無爭"之類,在歷史長河中,波浪不滅,氾濫成災。
散見於各種文獻的記載和引申,大概有郭沫若《南冠草》第三幕:“象杜九皋他們不是在走這樣的路嗎?表面上和光同塵,骨子裡滅滿興漢"。《晉書·宣帝紀論》:“和光同塵,與時舒捲;戢鱗潛翼,思屬風雲",《後漢書·張奐傳》:“吾前後仕進,十要銀艾,不能和光同塵,為讒邪所忌",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嵇叔夜排俗取禍,豈和光同塵之流也",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九:“柳下惠視袒裼裸裎,焉能浼我,可謂和光同塵矣",《道德經》第五十六章原文:"知者弗言,言者弗知。塞其兌,閉其門;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故不可得而親,亦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亦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亦不可得而賤,故為天下貴"。
最後抄錄古賢者引證解釋:
《老子》:“和其光,同其塵。”王弼·注:“無所特顯,則物無所偏爭也;無所特賤,則物無所偏恥也。”吳澄注:“和,猶平也,掩抑之意;同,謂齊等而與之不異也。鏡受塵者不光,凡光者終必暗,故先自掩其光以同乎彼之塵,不欲其光也,則亦終無暗之時矣。”後以“和光同塵”指隨俗而處,不露鋒芒。
(無翔實圖片可用,從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