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宋弘舉薦沛華人桓譚當了議郎、給事中。皇帝劉秀讓桓譚彈琴,喜愛他彈的那種複雜的音調。宋弘聽說後,感到不高興,打聽到桓譚從宮中出來,宋弘穿戴好公服坐在大司空府中,官吏去召桓譚。桓譚到來之後,宋弘不給他座位就責備他,並且說:“能自己改正過失嗎?還是讓我根據法律檢舉你呢?”桓譚磕頭謝罪,過了很久,宋弘才打發他走。後來,劉秀大會群臣,讓桓譚彈琴。桓譚看見宋弘,不像以前那樣的態度了。劉秀感到奇怪,問宋弘是怎麼回事。宋弘於是離開座席,摘下帽子,謝罪說:“我所以舉薦桓譚,是盼望他能用忠心和正義輔導君主;而他卻讓朝廷上下沉緬於鄭國的音樂,這是我的罪過。”劉秀一聽,表情變為慚愧,向宋弘表示歉意。原文:弘薦沛國桓譚,為議郎、給事中。帝令譚鼓琴,愛其繁聲。弘聞之,不悅,伺譚內出,正朝服坐府上,遣吏召之。譚至,不與席而讓之,且曰:“能自改邪,將令相舉以法乎?”譚頓首辭謝,良久,乃遣之。後大會群臣,帝使譚鼓琴。譚見弘,失其常度。帝怪而問之,弘乃離席免冠謝曰:“臣所以薦桓譚者,望能以忠正導主;而令朝廷耽悅鄭聲,臣之罪也。”帝改容謝之。出自北宋司馬光《資治通鑑·漢紀》。擴充套件資料《資治通鑑》所記歷史,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迄後周顯德六年(959年),前後共1362年。全書按朝代分為十六紀,即《周紀》五卷、《秦紀》三卷、《漢紀》六十卷、《魏紀》十卷、《晉紀》四十卷、《宋紀》十六卷、《齊紀》十卷、《梁紀》二十二卷、《陳紀》十卷、《隋紀》八卷、《唐紀》八十一卷、《後梁紀》六卷、《後唐紀》八卷、《後晉紀》六卷、《後漢紀》四卷、《後周紀》五卷。內容以政治、軍事和民族關係為主,兼及經濟、文化和歷史人物評價,目的是透過對事關國家盛衰、民族興亡的統治階級政策的描述警示後人。書名的由來,就是宋神宗認為該書“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而欽賜此名的。由此可見,《資治通鑑》的得名,既是史家治史以資政自覺意識增強的表現,也是封建帝王利用史學為政治服務自覺意識增強的表現。
譯文:宋弘舉薦沛華人桓譚當了議郎、給事中。皇帝劉秀讓桓譚彈琴,喜愛他彈的那種複雜的音調。宋弘聽說後,感到不高興,打聽到桓譚從宮中出來,宋弘穿戴好公服坐在大司空府中,官吏去召桓譚。桓譚到來之後,宋弘不給他座位就責備他,並且說:“能自己改正過失嗎?還是讓我根據法律檢舉你呢?”桓譚磕頭謝罪,過了很久,宋弘才打發他走。後來,劉秀大會群臣,讓桓譚彈琴。桓譚看見宋弘,不像以前那樣的態度了。劉秀感到奇怪,問宋弘是怎麼回事。宋弘於是離開座席,摘下帽子,謝罪說:“我所以舉薦桓譚,是盼望他能用忠心和正義輔導君主;而他卻讓朝廷上下沉緬於鄭國的音樂,這是我的罪過。”劉秀一聽,表情變為慚愧,向宋弘表示歉意。原文:弘薦沛國桓譚,為議郎、給事中。帝令譚鼓琴,愛其繁聲。弘聞之,不悅,伺譚內出,正朝服坐府上,遣吏召之。譚至,不與席而讓之,且曰:“能自改邪,將令相舉以法乎?”譚頓首辭謝,良久,乃遣之。後大會群臣,帝使譚鼓琴。譚見弘,失其常度。帝怪而問之,弘乃離席免冠謝曰:“臣所以薦桓譚者,望能以忠正導主;而令朝廷耽悅鄭聲,臣之罪也。”帝改容謝之。出自北宋司馬光《資治通鑑·漢紀》。擴充套件資料《資治通鑑》所記歷史,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迄後周顯德六年(959年),前後共1362年。全書按朝代分為十六紀,即《周紀》五卷、《秦紀》三卷、《漢紀》六十卷、《魏紀》十卷、《晉紀》四十卷、《宋紀》十六卷、《齊紀》十卷、《梁紀》二十二卷、《陳紀》十卷、《隋紀》八卷、《唐紀》八十一卷、《後梁紀》六卷、《後唐紀》八卷、《後晉紀》六卷、《後漢紀》四卷、《後周紀》五卷。內容以政治、軍事和民族關係為主,兼及經濟、文化和歷史人物評價,目的是透過對事關國家盛衰、民族興亡的統治階級政策的描述警示後人。書名的由來,就是宋神宗認為該書“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而欽賜此名的。由此可見,《資治通鑑》的得名,既是史家治史以資政自覺意識增強的表現,也是封建帝王利用史學為政治服務自覺意識增強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