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物考古聊歷史
-
2 # 真相很簡單
前兩天還在看這個,說玉皇大帝的出現,其實是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古人敬天,覺得應該有這麼一個天帝,然後就有各種關於天帝的叫法,但莫衷一是,也比較模糊。
第二階段,在道教中出現了明確叫玉帝的神仙,但這個神仙地位較低,多低呢?資料說,在《真靈位業圖》位列右位第十九神階。反過來,我們也可以說,雖然地位低,但還是神仙榜上有名稱了。
第三階段,隨著道教的興起,尤其是宋代,更尤其是宋徽宗對道教的推崇,玉皇大帝獲得了地位,更獲得了民間廣泛的認可——地上有皇帝,天上不是也應該有嘛!
玉皇大帝就這樣潤物無聲地變成了一種供奉的現實。
-
3 # 民間文學黑戶
最早在公元400年左右,南朝道士陶弘景的畫作《真靈位業圖》,記載有一位號稱玉帝道君的神靈,列右位第十一位,僅為元始天尊的輔佐。玉皇大帝信仰最盛的時候是唐宋年間。但是唐朝的玉帝還只是一位普通神仙,還沒有天上人間最高統治者的形象。宋真宗趙恆大中祥符八年,即1105年,尊玉皇號為“太上開天執符御歷含真體道玉皇大天帝”。宋徽宗趙佶政和六年,即1116年,又尊玉皇號為“太上開天執符御歷含真體道昊天玉皇上帝”。這已經是玉皇大帝信仰最隆重的封祭,此後不見官方拜謁。後期的道教說,玉帝在天界的位置,正好像人間的皇帝,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而玉皇大帝,上掌三十六天,權力無邊。下管地府,已經儼然佛教理事,正因為是後起之秀才加入了閻羅概念。至於玉皇誕的傳說,已經不知道是《西遊記》附會民間傳說的好,還是民間傳說附會《西遊記》的好,魚目混珠是玉皇大帝信仰的一大特色。
其實,玉皇大帝是沒有原型的,或是說他的原型不是人類,也不是固定的。
對於玉皇大帝的崇拜起源於史前時期,那個時候還沒有這個稱呼,只稱呼“上帝”或“帝”,上有天的意思,其實就是天帝,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非要說玉皇大帝的原型,那應該是天地吧。史前時期的先民,對世間萬物都有敬畏之心,颳風、下雨、打雷、閃電、地震、洪水、乾旱等等,先民們覺得這是天在作祟,因此產生了對天的崇拜。
由於那個時候還沒有成熟的文字,我們也難窺究竟。但是到了商朝,甲骨文卜辭中已經有了“帝”與“王”的同時出現。根據卜辭內容,天上的“上帝”最有威力,可以“令風”、“令雨”、“令雷”、“降禍”等。周滅商後,直接繼承了商人的天帝觀。稱呼其為“昊天上帝”(《大雅·雲漢》),“皇天上帝”(《月令》)等,並且還想象出,天帝也有一個類似人間朝廷的宮殿,叫“帝廷”或“帝所”。並且周朝對於上帝觀是大力提倡的。周康王之後為什麼會自稱為“周天子”?就是因為強調君權神授,自詡為天帝的兒子。
到了戰國時期,認為“天帝”就是北極星。北極星處在地球的轉動軸上,因此在地球上看來是相對不動的。根據道家的宇宙觀,此時“上帝”名為“太一”。因為“太一”是天地萬物的本質,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秦漢之際,依託道教的觀念,進一步完善了“上帝”的形象,紫微宮就是天帝的宮殿,北斗七星就是天帝的御車。在山東武氏祠中有一幅壁畫,表達的就是“太一”神乘坐北斗車出巡的影象。
山東武氏祠壁畫之後南北朝時期“玉帝”、“玉皇”之名才開始出現,並廣泛的流傳下來。然後直到唐宋之際,玉皇大帝才真正走上了天帝至尊的地位。這主要是因為唐代是李唐,他們認為先祖是老子,也就是李耳,因此更加尊奉道教了。而宋代,“檀淵之盟”之恥後,宋真宗假借天書進一步昇華了玉皇大帝的正統地位。並且還安排了一出玉皇大帝登基的戲碼。玉皇大帝至此擁有了正式的、官方認同的正統至尊地位。所以,你看《西遊記》裡的玉皇大帝的形象,也很有宋代官員的風格。我猜當是受此影響。
所以,玉皇大帝的產生與封神,和宗教有關,但最主要的還是統治者的扶持。是統治者藉以愚民利己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