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鹹魚閒聊

    伏龍特工隊的正式名稱叫“伏龍單兵水下攻擊系統”,聽上去是不是感覺很高階?而實際上卻如同題主所說的,是非常的不靠譜。

    在1945年,隨著美國等盟軍從海上迫近日本本土,準備登陸的時候,日軍為了進行“本土決戰”,針對盟軍艦艇的登陸而開發了這麼一套“單兵水下攻擊系統”,這套系統在設想中被用作近海的防禦,即潛水員穿戴潛水服後,較長時間的埋伏在日本近海的深水中,等待盟軍的登陸艇開始衝灘登陸時,在水下找準目標,用長竹竿將“五式”水雷撞向登陸艇的船底外殼上(該水雷為機械引信),水雷爆炸,摧毀登陸艇及艇上士兵而實現作戰目的,當然不必說潛水員也肯定命喪當場,所以伏龍特工隊實際上就是和神風敢死隊一樣性質的自殺式襲擊!

    正如同神風敢死隊一樣,伏龍特工隊也體現出了日軍最後的瘋狂,完全不把士兵的性命當回事,但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伏龍特工隊在現實中是很難實現戰略價值的。

    首先是海況。由於海底水流複雜,能見度很差,再加上笨重的潛水服和水雷,潛水員的機動能力是很低的,潛水服及氣瓶系統總重約58Kg,水雷重15Kg,試想一下一個人揹負這麼重的裝備在複雜的海水進行偵查和其他操作,真不是一般人能幹的事。

    其次是自身裝備的缺陷。按照最初的設計方案,潛水裝具是由母船透過通氣管輸送壓縮空氣供潛水員呼吸的,但後期為了增強隱蔽性而放棄了通氣管方案,改由潛水服上的壓縮氧氣瓶和二氧化碳吸收系統供氣,而潛水服中存有氫氧化鈉,用於吸收潛水員撥出的二氧化碳,避免潛水服內二氧化碳濃度過高,但一旦潛水服、潛水頭盔上出現極小的破裂,海水就會在水壓作用下一擁而入,與氫氧化鈉接觸後劇烈放熱,強鹼性的沸水衝入潛水員肺部而立即致死,再加上二氧化碳中毒、潛水裝置失效等事故,可以說伏龍特工隊的隊員真要上了戰場可能連盟軍的艦艇都看不見,就得因為這些簡陋的裝備而先死一半!

    最後我想要說的是,由於日本的投降,這批伏龍特工隊因沒有來得及上戰場而逃過一劫,但是即便日本沒有投降,我相信憑藉日本人因最後的瘋狂而無限降低的智商,這種自殺式襲擊對盟軍的登陸也造不成任何影響,這種拿著竹竿捅軍艦的行為日後也一定會讓人笑掉大牙的。

  • 2 # 戰略論

    ‘’伏龍‘’是二戰日本為了本土決戰而發明了五種海上特攻作戰方式中的其中一種,也是最原始的一種作戰。即由士兵戴上簡易的潛水器帶著棒狀的地雷,潛伏在盟軍登陸地點的海中,當盟軍的登陸船隻透過其頭上時,用棒狀地雷衝擊艦艇,爆炸後與盟軍的登陸艇同歸於盡。

    “伏龍特攻隊”裝備一個15公斤重的地雷,一根5米左右長的竹竿以及一套58公斤重的潛水服,他們將在海底進行行走以來回機動,所以從竹竿的長度來看,特攻並只能在5到7米左右的深度進行作戰,這正好是盟軍的登陸艦停下解除安裝部隊的高度,顯然日本向透過大量摧毀盟軍的登陸艦來阻止其登陸。想法不錯,然而實現的可能性很小。

    首先是日本無法判斷盟軍到底何時會發起大規模的登陸,因為伏龍特攻隊的潛水裝備最多能在海里待5至6小時的距離,所以不能過早的就派出這支部隊,否則在盟軍還沒登陸呢就得憋沒氣了。另外也不能等盟軍開始登陸了再派出這支部隊,盟軍一旦開始登陸,其強大的艦炮和空中火力將摧毀海岸上一切的活物,這些裝備笨重的特攻兵根本不可能盟軍的打擊下成功的潛入水中。

    即使特攻隊成功了潛入了水下,在渾濁的水下找到登陸艦也非常困難,而且登陸艦停留的時間也非常短,總是在來回奔波中,特攻兵用竹竿戳中登陸艦的可能性太低了。最要命的是在日本開始訓練大量的特攻隊員時,卻沒能為他們提供與之配套的武器裝備,直到戰爭結束這支部隊都沒能具有真正的戰鬥力,如果日本不投降的話,“伏龍特攻隊”真的就是必死無疑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清朝的兩位皇后,難道真是皇帝自己害死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