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sunjin6278

    “知與之之為取,政之寶也。”欲想得之,必先與之,在滿足了別人私慾的基礎上,方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春秋時候的晉國想伐虢國,需要假道虞國。那麼怎樣才能讓虞國借道呢?晉華人利用虞國國君貪婪的特性,就給虞君送去了美玉白璧一雙,良馬一匹,虞君果然愛不釋手,爽快地答應了借道給晉國。晉國大軍通國虞國便道,攻打虢國,很快滅了虢國,在返回的途中,又順道把虞國也給滅了。晉人拿著白璧,牽著良馬,高興地說:“白璧完好無損,只是馬齒加長了!”這就是“欲要得之,必先與之”的最好詮釋。楚漢戰爭中的劉邦,在與楚霸王項羽爭鋒中,採取了與項羽截然不同的對策。項羽殘暴不仁,寡恩苛下,劉邦則寬懷仁義,厚恩結下;項羽急躁冒進,輕用其鋒,劉邦則穩心持重,暗蘊力量。如此幾年下來,本來都跪服於項羽淫威的諸侯們,紛紛倒向劉邦,本來是項羽處的精英人才,也都相繼投靠劉邦。劉邦以寬容仁信,厚賞厚恩,獲取了士心民心,得到了韓信、蕭何、張良等人傑的全力輔佐,集結了天下眾人的支援,最終打敗了不可一世的楚霸王項羽,開創了大漢四百年的基業,成了千百年來盛讚的漢高祖。

    常言道:“捨不得孩子,套不住狼”。漢劉邦比楚霸王項羽唯一高明的,就在於他善結民心,以仁義誠信,推誠諸侯世家,厚賞功臣名將。待到定鼎天下後,再來一個兔死狗烹,鳥盡弓藏,順勢穩定了大漢天下。

  • 2 # 相忘於江湖7555

    對下,劉邦約法三章,寬待百姓。對上,劉邦有功必賞,願以天下與屬下共利,即使是自己最討厭的雍齒,也能做到有功賞而不是殺掉。對於手下的正確意見能做到從善如流,故天下賢才大都願跟隨劉邦,一來施展抱負,二來也是為自己謀富貴。所以劉邦的隊伍到最後越來越壯大。

    項羽殘暴不仁,坑降屠城,大失民望。且剛愎自用,聽不得與自己相左的意見,提意見甚至還有生命危險。有一范增而不能用,人才也會被逼走,韓信陳平就是從項羽那出走的。諸侯分封處置不公,與諸侯離心離德。對屬下有功難賞,印信在手裡磨玉了都捨不得賞人,人家跟著你是想有肉吃,湯都沒有,誰會願為你賣命?到最後只會孤家寡人。

  • 3 # 記錄怪咖

    我是老爹,一個喜歡研究歷史文化的普通人。

    老爹認為,劉邦能夠得民心,有三個方面的原因。

    1.秦朝的暴政,讓老百姓苦不堪言,心中都在期盼著秦朝的滅亡。

    秦朝歷經三世而滅亡,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始皇帝、秦二世的暴政。秦始皇北擊匈奴,建築萬里長城,南征百越,建馳道,修陵墓等等,雖然是豐功偉績,但它的背後,不知流了多少老百姓的鮮血,不知道有多少老百姓家破人亡。

    秦始皇的豐功偉績,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去支撐。這些錢從哪來?還是從老百姓的手中來。

    所以,秦朝的暴政,讓老百姓苦不堪言,心中都在期盼著秦朝的滅亡。

    2.劉邦第一個入咸陽,秦朝滅亡。

    秦末農民起義,各地都是反秦勢力。那會的秦朝皇宮裡,秦二世已被趙高弒殺了,立了二世的侄子嬰,貶去帝號,稱秦王,子嬰後來又襲殺了趙高。等到劉邦攻入咸陽時,子嬰投降劉邦,獻上玉璽。秦朝滅亡。

    劉邦將宮中的財寶,都封存好,將老百姓都召集起來,宣佈廢除秦朝的律法,只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老百姓都十分高興,送上很多吃的,來犒賞劉邦的軍隊,但是劉邦一概不收。

    最後,將軍隊撤回霸上,等待其他諸侯軍隊。

    3.項羽入咸陽,屠城,殺子嬰,燒秦宮。

    項羽隨後進入咸陽後,屠城,殺了已經投降的子嬰,火燒秦朝宮殿,搶佔秦朝宮中的財寶,霸佔秦朝的宮中美女,然後發號施令,分割天下。

    其實,老百姓要的東西很簡單,就是一個和平的環境,可以安安穩穩的過日子。只要你給了老百姓這些,老百姓就會支援你。

    相比之下,劉邦進入咸陽的舉動和採取的措施,都是比項羽,更容易得到老百姓的支援。

    所以,劉邦進入咸陽,更得民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魯智深打死鎮關西,是蓄謀已久還是衝動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