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貳一橙
-
2 # AlexanderG
根據《明史》,朝鮮以燕山君的名義上表,說嫡長子夭折,自己哀慟成疾,不能理政,現將朝政大權交給自己的兄弟晉城大君,國人請封。一開始明朝庭不允,只說等燕山君死後再封,後來是王太后貞顯王后上表請才允的
根據《明史》,朝鮮以燕山君的名義上表,說嫡長子夭折,自己哀慟成疾,不能理政,現將朝政大權交給自己的兄弟晉城大君,國人請封。一開始明朝庭不允,只說等燕山君死後再封,後來是王太后貞顯王后上表請才允的
燕山君是誰?北韓李朝第十任國王李隆,李朝北韓歷史上有名的暴君,也是第一位被廢的王上(第二位是親清的光海君李琿)。
北韓在元明清兩朝一直都是以附屬國的性質而存在的,尤其是對明朝,基本可以說是事事聽從。
燕山君被廢,明朝為何充耳不聞?不論在哪個時代,廢立君王都是一件大事,北韓從朱元璋開始賜予國號之時,每任君王的繼位都需要和明朝打聲招呼:前任國王因何故退位(死了還是病了禪讓);接任國王與前代國王的關係等等。
可燕山君作為明朝承認的國君,明朝卻在他被廢后不管不問,這又是什麼情況呢?
可以肯定的是,明朝是不管燕山君有多荒淫無度的,從某種角度來看,明廷巴不得北韓內部越來越好。像之後的光海君被廢時,負責管理北韓事宜的登萊巡撫袁可立都想著上表和朝廷說明情況,用朝廷的壓力來否決北韓的自作主張。光海君可是有著政治立場的失誤(親清),而且他的世子之位一開始是不受明廷所承認的。像這樣一個君王,明朝尚且要因為他的被廢而對北韓興師問罪,何況是燕山君。
燕山君的被廢,是因為他淫亂宮廷、寵幸妖姬張綠水、炮烙大臣等等,基本就是紂王的翻版。不過這些明廷可是不理的,他們最後對於燕山君的被廢不聞不問的原因,其實是因為明廷:一受到了欺騙;二正德皇帝剛繼位;三新繼位的李懌很得人心。在燕山君被廢后,北韓給明朝上一奏表,裡面的內容卻和實際上的完全不同。
《明史》:正德二年,隆以世子夭亡,哀慟成疾,奏請以國事付其弟懌,其華人復奏請封懌。禮部議命懌權理國事,俟隆卒乃封。既陪臣盧公弼等以朝貢至京,復請封懌,廷議不允。十二月,隆母妃奏懌長且賢,堪付重寄。於是禮部奏:‘隆以痼疾辭位,懌以親弟承託,接受既明,友愛不失。通國臣民舉無異詞,宜順其請’。上乃允懌嗣位,遣中官敕封,並賜其妃尹氏誥命”。意思就是:北韓國王李隆,因為世子夭折而哀痛不已,將國事交託給了李懌,之後李隆以有病辭去國君之位,將其讓於李懌,現如今李懌已登君位,特上表來向朝廷報告,望批!
可見北韓君臣對這場政變是絕口不提,而硬生生地捏造出一副“堯禪舜接”的和平景象出來。當然明廷這時候也是焦頭爛額,剛繼位才四個月的正德皇帝朱厚照,開始放飛自己。不但經常微服出宮,還寵幸宦官,自娛自樂去了,完全不想管繁雜的國事。
皇帝這樣子,大臣們肯定要好好規勸、事事關心了,也就是這樣,一向對北韓牽制得緊的明廷,因為北韓已經很聽話和正德皇帝好玩,而不去理會遠在百里之外的北韓附屬國到底發生什麼事了。他們也不會去質疑:一個才十九歲的小年輕,怎麼可能代替君王處理政務呢?前面的《明史》也記載到:通國臣民舉無異情,宜順其請。既然李懌是北韓人心所向,明廷也就不好說什麼了。這一點其實在明太祖時期和明成祖時期都遇到過。
太祖朱元璋那一次是在洪武七年,北韓(那時候還叫高麗)權臣李仁人殺了受太祖封號的高麗國王,立了辛禑為國王,並遣使去朝貢,朱元璋不受,直到洪武十八年。因為辛禑的地位日益穩固,朱元璋才不得不承認他的合法地位,恢復兩國朝貢。
而成祖那一次是發生在遠征安南時期,越南陳朝被權臣黎季犛掌控,甚至改朝換代。黎氏殺光了陳氏子孫,上表向朱棣報告說陳氏斷了香火。自己是陳氏的侄子,希望繼位安南國王。朱棣被蒙了,於是同意黎季犛繼位,不過最後還是東窗事發,導致了後來的明徵安南之戰。
這些政變雖然都發生在宗主國眼下,但因為皇帝受騙或者國事頹廢等原因,而採取了敷衍了事的態度。燕山君的被廢也是一樣的道理,明廷在一連串焦慮之下,根本沒有精力調查其中的原委。即使有一兩個明白人,此時也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