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物理思維

    在元素週期表中,鐵、鈷、鎳、銅是挨著的,鐵是八族元素,鈷是九族元素,鎳是十族元素,銅是十一族元素。

    鐵的原子序數是26,電子結構是[Ar]3d^64s^2,其中3d電子未填充滿,同時3d電子是傳導電子,換句話說3d電子並不隸屬於某個原子核,而是被全部原子核所共享的。

    原子能級填充次序,可見先填充4s,再填充3d。

    鈷的原子序數是27,電子結構是[Ar]3d^74s^2,鎳的原子序數是28,電子結構是[Ar]3d^84s^2。鐵、鈷、鎳的原子結構是類似的,3d電子都沒有填充滿,這意味著未填充滿的3d電子有可能是鐵、鈷、鎳具有鐵磁性的原因。

    常見鐵磁體的居里溫度和磁矩。

    實驗發現鐵、鈷、鎳平均到每個原子身上的磁矩不是整數,這說明用局域電子的磁矩無法解釋鐵、鈷、鎳的鐵磁性,我們必須把鐵、鈷、鎳的3d電子考慮為巡遊電子。

    銅的原子序數是29,電子結構是[Ar]3d^104s^1。和鐵、鈷、鎳不同,銅原子的3d電子是填充滿的,對磁矩的貢獻正好抵消,我們只需要考慮4s電子(銅的4s電子是巡遊電子)。

    為了解釋巡遊電子的磁性,斯通納發展出了巡遊電子磁性理論。我們首先從哈伯德模型出發:

    上式中的t項表示電子在晶格中的運動,對應電子的動能項。假設沒有電子的相互作用(U項,相同格點有1個自旋向上和1個自旋向下的電子的時候,會有一個能量的增加),對應“自由電子”的色散關係ε(k)。

    ε(k)對自旋向上和自旋向下是“對稱”的,換句話說巡遊電子的一半會佔據自旋向上的態,另一半將佔據自旋向下的態,對外不顯示出磁性。銅對應的就是這種情況,對於銅來說U項很小,因此銅不具有鐵磁性。

    考慮U項後,自旋向上的電子數目和自旋向下電子數目可能不同,造成U項的減少,同時T項會增加,如果“U項的減少”比“T項的增加”多時,自旋向上和自旋向下電子數目的不均衡就會自發地發生。

    這對應著名的斯通納判據,UD(Ef)>1。

    D(Ef)表示費米麵處的態密度,“T項的增加”是:

    這裡D(Ef)δε對應自旋向下電子數目的減少,這部分電子構成了自旋向上電子數目的增加,由於泡利不相容原理,它們只能佔據高於費米麵的狀態,對應能量的增加是D(Ef)δε^2。

    與此同時U項是減少的:

    斯通納條件:

    即:UD(Ef)>1。

    對鐵、鈷、鎳來說,恰好滿足UD(Ef)>1,巡遊電子中自旋向上電子數不同於自旋向下電子數的狀態更穩定,因此具有鐵磁性。

    在不同維度下,電子的態密度是不一樣的,某些材料在3維時不滿足斯通納判據,但被限制在2維時,由於態密度D(Ef)的增加而滿足斯通納判據,從而具有鐵磁性。基於這個考慮,有些科學家推測Pd或V的單原子層會具有鐵磁性。

    銅和C60都沒有鐵磁性,但當我們把銅和C60的薄膜放在一起的時候,銅就具有了鐵磁性。

    此外,最近有一個實驗表明,銅和C60的多層膜結構,由於C60層的存在,使銅中的3d電子和C60的π電子發生混合,相當於銅中的一些電荷(3d電子)發生了“轉移”,這使得本來不具有磁性的銅變得有鐵磁性了。

  • 2 # 永動機45

    鐵原子核可以產生有序自旋排列,自旋方向一致,能夠帶動周圍其它粒子自旋方向保持有序自旋,所以能產生磁場,金銀銅不能產生磁場是因為他們的原子核不能產生自旋,不能帶動周圍其它粒子有序排列自旋,他們的原子核周圍的其它微粒都處於雜亂無章的自旋,所以就不能顯出磁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最近看上了春風650gt,這車騎行品質怎麼樣?和以前650nk相比質量有提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