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史生活觀

    史實是否的確如此

    答案是:是的!可以透過史料來例證的確是這樣的。

    馮唐易老的史例項證

    首先介紹一下馮唐,馮唐的祖父是趙華人,後來他隨著父親到了代地,漢朝建立之後,才遷徙到了長安。《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裡記載:

    唐以孝著,為中郎署長,事文帝。文帝輦過,問唐曰:“父老何自為郎?家安在?”唐具以實對。

    這句話向人們透露了兩點:

    【就是說馮唐向來孝順,所以才做了中郎將。】這裡涉及到一個漢朝的官員選拔制度,就是推舉制和孝廉制,推舉制是官員推舉賢才,但多被世家大族壟斷,孝廉制度則是普通平民百姓容易為官的另一個途徑。而馮唐是以“孝”而被推舉的,說明當時的官員不認可他的才能。

    【馮唐當時已經年邁】,這就比較好理解了,漢文帝都說了,老人家為什麼這個年紀還在當我的郎官。但凡是透過察舉制和孝廉製做官的人,都要先到宮中擔任皇帝的侍衛官,所以才有了漢文帝對馮唐這個老人的好奇心。所以可知,馮唐在被漢文帝知道的時候已經老了。

    《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裡又記載:

    文帝說。是日令馮唐持節赦魏尚,復以為雲中守,而拜唐為車騎都尉,主中尉及郡國車士。七年,景帝立,以唐為楚相,免。武帝立,求賢良,舉馮唐。唐時年九十餘,不能復為官,乃以唐子馮遂為郎。

    忽略漢文帝和馮唐具體話說的細節,但看結果可知兩點:

    【漢文帝因為馮唐的見識與耿直直言而賞識他】,更加說明馮唐年輕時候不被重是一種埋沒,可能是因為沒碰上漢文帝這樣禮賢下士的帝王。

    【漢武帝的時候,馮唐已經90多歲】,所以可想而知,馮唐年齡的確太大了,這時候才委以重任,不免讓人唏噓。

    李廣難封的史例項證

    李廣就不介紹了,飛將軍,我們直接看看他是否難封。

    《史記·李將軍列傳》記載:

    及孝景初立,廣為隴西都尉,徙為騎郎將。吳楚軍時,廣為驍騎都尉,從太尉亞夫擊吳楚軍,取旗,顯功名昌邑下。以梁王授廣將軍印,還,賞不行。

    第一次可以封侯的機會出現在七國之亂,結果李廣獲勝後居然接受了梁孝王的將軍印綬,梁孝王啊,有反心的王,李廣這麼做很單純,所以漢景帝很生氣,本來可以封侯,這下把他打發去守邊疆去了。

    《史記·李將軍列傳》記載:

    執法官判決李廣損失傷亡太多,他自己又被敵人活捉,應該斬首,李廣用錢物贖了死罪,削職為民。

    在一次與匈奴的對戰中,李廣戰敗被俘,後來僥倖逃脫回來,李廣用財產抵了死罪,被罷為平民。說明李廣曾經被打入低谷,人家封侯的都是步步為營,但是李廣因為失誤而被罷為平民,想封侯就更難了。

    《史記·李將軍列傳》記載:

    是時廣軍幾沒,罷歸。漢法,博望侯留遲後期,當死,贖為庶人。廣軍功自如,無賞。

    又一次封侯的機會來了,但是由由於張騫延誤戰機,導致李廣幾乎全軍覆沒,但即使是這樣,李廣也打退了匈奴軍隊,所以功過相抵,不封侯。

    《史記·李將軍列傳》記載:

    大將軍青亦陰受上誡,以為李廣老,數奇,毋令當單于,恐不得所欲。廣不謝大將軍而起行,意甚慍怒而就部,引兵與右將軍食其合軍出東道。軍亡導,或失道,後大將軍。大將軍與單于接戰,單于遁走,弗能得而還。

    這次李廣可能也意識到自己老了沒什麼機會了,所以急功近利,不聽指揮導致延誤戰機,讓單于逃走;有意思的是,漢武帝在衛青出征之前就囑咐,不要讓李廣單獨面對單于,此人命運不好,恐怕會耽誤大事,果然被漢武帝言中。最後李廣羞愧難當,自殺了。

    總而言之

    所以,馮唐易老,李廣難封,的確是史實,但是兩者的原因各有不同,馮唐是不被人賞識,得不到推薦,但是機遇來了就一飛沖天,可奈何年老不能重用;而李廣則是勇武有餘,卻不懂得為政,不懂得把握機會、規避風險,才導致了不能封侯的結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比較良心的早教機構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