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劉鳳剛86
-
2 # 能豆子養豬場老闆
這是中國古代諺語,啟發的是身教的重要性。
通常,我們都是這樣解釋這個諺語的:桃李有芬芳的花朵、甜美的果實,雖然不會說話,但仍然能吸引許多人到樹下觀賞花卉品嚐果實,以至於樹下走出一條路來。
其實,在傳統文化中,常常以“花”來代表修因,以“果”來代表修行的成就,即聖果。桃李是人們喜愛的水果,代表聖果都是世人所樂於追求的。桃李的開花結果,是有一定的時節的,它就展現在我們面前。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這是啟發為師者:人都有悟性,你只要給後學示範什麼時候該修什麼樣的因,才能證得什麼樣的聖果,後學自然會效法你的行持,這樣,上行下效、自覺化他同成聖道的事蹟,自然能傳之後代,為子孫後代所效法,能度無數人共同修行即身轉凡成聖!所以,這個諺語講的是身教的重要性。
舉兩個例子:
①《論語》中講”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講的就是孔子的身教。七十二賢人就是因為效法孔子的身教,而成就大學之道的。
②釋迦今生入世做太子,半夜逃離王宮,入雪山修苦行整整六年後,於菩提樹下坐禪七天七夜證得佛果。正是因為釋迦太子的身教,後來隨佛出家修行的數以萬計的比丘比丘尼,效法佛陀的行持,全部都證得了大阿羅漢果。所以,釋迦的示修,是啟發住世的補處菩薩即護法:一定要為後學示範修利他的苦行,方能度眾生同成佛道。
有個成語,我們都很熟悉,就是言傳身教,講的就是言傳之,必須要有身教之。若無身教,言傳便成空洞的理論。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桃樹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實,人們在它下面走來走去,走成了一條小路。人與人之間只要你有一顆善待他她人真誠、忠實的心,也許短期內不被認可,但你幾十年甚至一輩子,一直這樣善待家人(親朋和他人),日久見人心,時間驗證了你的真心,他人就會感謝你(您)一輩子~飲水思源懂得感恩的人,大自然也會善待回饋於你:好人、有善德之人,永遠是值得尊敬的人……
昨天的“因”~你努力的善待自然界的一切,決定了今天的你~大自然回饋予你的“果”~明天的生活又取決於你今天的選擇……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人生幾萬天,看你每天怎樣去選擇……
人生是在茫茫人海中的過渡,每個人都是自己的航行舵手,如何注重自己的航向~千萬別走錯了路……
人生會時常面對各種考驗,風霜雨雪、艱難困苦、生老病死~好多都是人生不可迴避的經歷。
無善德枉然索取者,往往狂費了很大心機,卻在某個不經意的瞬間,那些你貪圖的目標卻遠你而去;而那些善德之人,卻在不經意間意外的收穫了一些驚喜~財喜福祿壽卻一起擁來……
想索取者和“忘我者”(善德者)雖僅是字面幾個字的區別,但內涵和境界卻截然不同,對於這個世界來說,這種區別,對於你來說可能只是一種普通現象,但對於現象本身而言,你就是整個世界兩種境界中其中的一種。
前者重在貪念;後者在於利人~“舉貪”還是“舉德”?利己還是利人,雖僅有一字之差,卻是兩個境界和所期許目標的不同……
正如仁人志士所告誡世人的那樣:人生並非都是選擇題或是是非題,大部分是應用題,要我們一點一滴的去親歷~取捨的過程,就是兩種境界的不同……
世人都慕花兒綻放時的豔麗,但更不要錯過花瓣飄落時在風中悠揚飛舞的浪漫~彩虹雖呈現多彩只一瞬,但那是她生命的再現,她已實現了她真正的價值,即使稍縱即逝也無遺憾!
人生為他人為社會奉獻自己的人儘管很多,可有些人卻視而不見~關注點在哪,你的作為就是標籤!
大自然想把世界上最好的都賜給你,因為在這個世界上,最好的那道風景就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