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鄜延路節度使李

    史彌遠(1164年2月23日—1233年11月27日),字同叔,號小溪,別號靜齋。明州鄞縣(今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人。南宋奸臣,至宰相,尚書右僕射史浩第三子。

    淳熙十四年(1187年)進士。開禧三年(1207年),韓侂冑北伐失敗,金國來索主謀。史彌遠時任禮部侍郎兼資善堂翊善,與楊皇后等密謀,遣權主管殿前司公事夏震於玉津園槌殺韓侂冑,後函其首送金請和。史彌遠在韓佗胄死後的嘉定元年(1208年)十月升任右丞相,此後掌權宋寧宗朝17年。

    史彌遠權勢燻灼,太子趙竑心不能平,常說要發配史彌遠到八千里外,並且預先定好“瓊州或崖州”為其貶謫之處,史彌遠恐懼,潛謀“伊尹、霍光之事”。嘉定十七年(1224年)宋寧宗病危,史彌遠於是假傳聖旨立沂王趙貴誠為皇子,寧宗駕崩後,他聯同楊皇后義兄楊次山子楊谷及楊石,成功勸服楊皇后,矯詔擁立皇子趙貴誠繼位,是為宋理宗,並貶趙竑為濟王,藩封霅川(今浙江湖州)。寶慶元年(1225年)正月,霅川之變發生,又藉口謀反罪,賜死趙竑,趙竑自縊,史彌遠對外謊稱病死。史彌遠因立宋理宗之功,更加掌握大權,至到1233年去世之前,史彌遠一直掌握南宋實權,前後掌政約25年,是宋朝掌政最久的宰輔。

    宋朝以左相為尊,史彌遠卻刻意屈於右相,目的是使政壇無人敢挑戰其權威,更藉此造成長期“獨相”執政的局面。史彌遠死後,理宗得以親政,但其侄史嵩之仍居高位掌權。史浩、史彌遠、史嵩之祖孫三代皆拜相。史彌遠的政治地位過於突出,宋理宗的光芒亦被湮沒,有“淵默十年無為”之說。

    史彌遠掌權二十六年期間,雖因金國受蒙古威脅無暇南顧,而能保持南宋安定,但彌遠排斥異己,貪汙中飽,貨賂公行,南宋國勢漸衰。史彌遠篡改宋寧宗的遺詔,立宋理宗繼位,並假借霅川之變迫死濟王趙竑,干擾皇統的繼立。比南宋其他的權臣更為過分,例如秦檜察覺身為皇子的宋孝宗經常與自己作對,但最後並沒有成功改變宋孝宗皇儲的身份。但史彌遠不同於南宋其他權臣(如秦檜妻族),其家族並未顯達。而更不像韓侂冑鋒芒太露。

    史彌遠並不太反對理學,所以《宋史》未將史彌遠列入《奸臣傳》,《宋史·史彌遠傳》只形容彌遠“迨寧宗崩,廢濟王,非寧宗意。立理宗,又獨相九年,擅權用事,專任儉壬。理宗德其立己之功,不思社稷大計,雖臺諫言其奸惡,弗恤也。”而傳中評論又指出“史彌遠廢親立疏,諱聞直言…彌遠之罪既著,故當時不樂嵩之之繼也,因喪起復,群起攻之,然固將才也。”

    韓侂冑當政時期,雖然專權和排斥異己,且用兵不當導致北伐失敗,但其北伐的決心仍在當時獲得一些正面評價。但是在宋朝的史書之中他竟然被例入奸臣傳中,主要是他禁止理學,得罪了朱熹,而朱熹是理學集大成者,韓侂冑壓制理學主要也為北伐作準備防止輿論導向不穩,後來他還是開放了黨禁。

    羅大經的《鶴林玉露》為韓侂冑鳴不平:“開禧之舉,韓侂冑無謀浪戰,固有罪矣。然乃至函其首以乞和,何也…譬如人家子孫,其祖父為人所殺,其田宅為人所吞,有一狂僕佐之復仇,謀疏計淺,迄不能遂,乃歸罪此僕,送之仇人,使之甘心焉,可乎哉!” 韓侂冑流傳至今的臭名聲就是因為得罪理學祖師(道學宗師-朱熹),以至於在後世,理學盛行的文化中,心胸狹窄的理學徒子徒孫都抹黑韓侂冑為奸臣,韓侂冑的愛國心實在該被好好讚揚,如果撇開韓侂冑的身分,他的遭遇與下場,其實跟西漢景帝時的晁錯雷同,強調重視五倫、忠君愛國的儒生,卻總要讓趙家皇帝卑躬屈膝地跟遼國、金國俯首稱臣當哈巴狗,只圖鴕鳥式的偏安,這算什麼愛國;如同北宋時期王安石的變法,變法失敗後,王安石就被打為奸臣。至於當官的會排擠他人,如同鄒忌排擠田忌、晏嬰排擠孔丘、這本來就是官場上的常態,官場上的鮑叔牙,根本就沒幾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二戰德軍在莫斯科會戰失敗後,為何還要發起斯大林格勒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