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漢族婦女面飾。女子為了使眉目分明,容顏美麗,以一種青黑色的顏料——“黛”畫眉毛。中國婦女的畫眉之風,早在戰國時期已經形成。《楚辭·大招》雲:“粉白黛黑,施芳澤只。”到漢魏六朝時期,畫眉之風則相當普遍,黛成為女子的必備之物。《釋名·釋首飾》載:“黛,代也;滅眉毛去之,以此畫代其處也。”婦女畫眉即將原來的眉毛剃去,然後用一種以柳條燒焦後製成的青黑色顏料畫上各種形狀,名叫“黛眉”。盛唐以後,畫眉之風更加盛行,婦女黛眉的名目甚多,既有形如蠶蛾的長眉,又有寬而闊的“廣眉”。唐初黛眉尚闊與濃,也是唐代婦女畫眉時採用得最多的一種形式。至開元、天寶間黛眉則尚細與淡。白居易《上陽白髮人》:“青黛點眉眉細長,天寶末年時世妝”的詞句。《佩文韻府》引《海錄碎事》雲:唐玄宗命畫工畫十眉圖,有鴛鴦眉,小山眉,五嶽眉、三峰眉、垂珠眉、月稜眉、分梢眉、涵煙眉、拂雲眉、倒暈眉等。宋元時期的眉式,雖不及唐代豐富,但仍有不少變化。宋代畫眉的特點,不論是皇后還是宮女,眉毛統畫成寬闊的月形,另在一端用筆暈染,由深及淺,逐漸向外部散開,一直過渡到消失,別有一番風韻。元代后妃的眉式,不分先後,都畫“一”字眉式,這種眉式不僅細長,而且平齊。明清婦女崇尚秀美,眉毛大多畫得纖細而彎曲,長短、深淺等變化日益減少。畫眉之風一直沿續至現代。
古代漢族婦女面飾。女子為了使眉目分明,容顏美麗,以一種青黑色的顏料——“黛”畫眉毛。中國婦女的畫眉之風,早在戰國時期已經形成。《楚辭·大招》雲:“粉白黛黑,施芳澤只。”到漢魏六朝時期,畫眉之風則相當普遍,黛成為女子的必備之物。《釋名·釋首飾》載:“黛,代也;滅眉毛去之,以此畫代其處也。”婦女畫眉即將原來的眉毛剃去,然後用一種以柳條燒焦後製成的青黑色顏料畫上各種形狀,名叫“黛眉”。盛唐以後,畫眉之風更加盛行,婦女黛眉的名目甚多,既有形如蠶蛾的長眉,又有寬而闊的“廣眉”。唐初黛眉尚闊與濃,也是唐代婦女畫眉時採用得最多的一種形式。至開元、天寶間黛眉則尚細與淡。白居易《上陽白髮人》:“青黛點眉眉細長,天寶末年時世妝”的詞句。《佩文韻府》引《海錄碎事》雲:唐玄宗命畫工畫十眉圖,有鴛鴦眉,小山眉,五嶽眉、三峰眉、垂珠眉、月稜眉、分梢眉、涵煙眉、拂雲眉、倒暈眉等。宋元時期的眉式,雖不及唐代豐富,但仍有不少變化。宋代畫眉的特點,不論是皇后還是宮女,眉毛統畫成寬闊的月形,另在一端用筆暈染,由深及淺,逐漸向外部散開,一直過渡到消失,別有一番風韻。元代后妃的眉式,不分先後,都畫“一”字眉式,這種眉式不僅細長,而且平齊。明清婦女崇尚秀美,眉毛大多畫得纖細而彎曲,長短、深淺等變化日益減少。畫眉之風一直沿續至現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