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
回覆列表
  • 1 # 胃腸肝膽外科曾醫生

    (2018年8月7日 曾醫生有問必答)

    胃間質瘤是源於胃腸道未定向分化的間質細胞,很少見,可以說是胃腸道腫瘤中比較溫和的一種,難有周圍侵犯生長。我從醫那麼多年,接觸過胃間質瘤、十二指腸間質瘤、小腸間質瘤,都是透過手術治療,手術後的效果都非常好。

    胃間質瘤呈膨隆性生長,很少和胃癌一樣會侵犯和轉移。胃間質瘤小的時候,一般沒有症狀,很難被發現,而當長大到一定程度時,會出現潰瘍,表現季節性、規律性上腹部疼痛等胃潰瘍病特點。當腫瘤繼續長大,會出現出血,這個時候的腫瘤一般都超過10cm了。我見過的幾個病人,都是出現嘔血、解黑便等消化道大出血症狀才來就診的。

    醫學上一般認定>5cm的胃間質瘤為惡性腫瘤,但手術中如果能完全切除,是不需要清掃淋巴結的,且一般預後都非常好,所以大家也不必要太過擔心。

    如果胃間質瘤與周圍明顯粘連,分界不清,需要將周圍組織及器官被侵犯部分一起切除。術後需要口服伊馬替尼(格列衛)治療。伊馬替尼能針對性抑制此腫瘤的基因活性,對於治療進展期或有轉移的胃間質瘤,其有效率在50%左右。

  • 2 # 腫瘤微創醫生王先銀

    間質瘤

    胃腸道的間質瘤是一種具有潛在惡性傾向的侵襲性腫瘤.其惡性程度目前較經典的是根據腫瘤大小以及有絲分裂指數(MI)來評估.如腫瘤直徑<2cm,MI<5/50高倍視野則認為是良性的.

    胃腸道間質瘤是一種獨立的腫瘤,臨床並非十分罕見。腫瘤容易復發轉移。對化療藥、靶向藥一般不敏感,目前還沒有專門針對這種腫瘤的特效藥物。

  • 3 # 北大腫瘤張成海醫生

    胃間質瘤發病率逐漸增加,主要是本身發病增加,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人群對健康意識的增加,做胃鏡體檢的人較過去明顯增多,發現了原來沒有發現的間質瘤。

    間質瘤是來自胃黏膜下的間葉源性腫瘤,多數來自胃壁固有肌層,或黏膜下層或漿膜下層。顯微鏡下瘤細胞形態多數呈梭形,類似平滑肌瘤細胞形態。因此在過去一直與平滑肌瘤分解不清,統稱梭形細胞腫瘤。但是隨著研究的深入,發現這兩種腫瘤是完全不同的腫瘤型別。平滑肌瘤是純良性腫瘤,而間質瘤是具有惡性潛能的腫瘤。

    間質瘤不能簡單的用良惡性來區分,胃間質瘤2CM以內為小間質瘤,基本上是良性表現,但是也有極少數是中危。內鏡下表現為有潰瘍邊緣不規整等。臨床治療指南對於胃小間質瘤建議保守觀察,但是有不良因素,也可以手術考慮。

    但是如果是中高危的間質瘤,就表現出惡性腫瘤的特點,有復發和轉移的風險,這部分患者不僅需要完整手術切除,術後根據基因檢測結果,決定是否服藥以及服藥的時間,並且術後也要嚴格定期複查,至少半年複查一次。

  • 4 # 小克大夫

    胃腸道間質瘤是消化道最常見的間葉源性腫瘤,大多數發生在胃,也有發生在小腸或結直腸,也可發生在食管、網膜和腸繫膜等部位,但比較少見。這類腫瘤起源於胃腸道未定向分化的間質細胞,50歲以上的人發生的較多,腫瘤呈膨脹性生長,可向黏膜下或漿膜下浸潤形成球形或分葉狀的腫塊。腫瘤可以單發也可以多發,直徑從1cm到20cm以上不等,瘤體生長較大時引起瘤體內出血、壞死及囊性變,並在黏膜表面形成潰瘍導致消化道的出血。間質瘤的症狀與腫瘤發生的部位、大小和生長方式有關。瘤體小時症狀不明顯,可有上腹部不適或類似潰瘍病的消化道症狀。腫瘤浸潤到胃腸道腔內常有消化道出血表現,小腸的間質瘤容易發生腸梗阻,十二指腸間質瘤會壓迫膽總管引起梗阻性黃疸。

    在胃鏡檢查時會見到黏膜下腫塊,頂端可有中心潰瘍。超聲內鏡可以發現直徑<2cm的胃壁腫瘤。CT、MRI掃描有助於發現胃腔外生長的結節狀腫塊以及有無腫瘤轉移等情況。病理檢查會見到多數的梭形細胞,並且免疫檢測CD117和CD34過度表達,有助於病變性質的最終確診。間質瘤是具有惡性潛能的腫瘤,惡變危險程度與腫瘤部位、大小、細胞有絲分裂指數、腫瘤浸潤深度和有無轉移有相關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LPL解說娃娃加入RW戰隊,花名“RW韋小寶”,網友稱尹志平更好,是怎麼回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