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電影基本法

    非常精彩,太好看了,劇情燒腦、演技線上。短短五集就已經風雲突變、危機四伏、十面埋伏……

    先來句臺詞感受一下:文叔,你活了那麼多年,還相信人?當然信錢了……

    金融、內幕、陰謀、懸疑、復仇、商戰……,多種因素融於短短五集劇情,再加上張孝全、吳鎮宇、譚耀文、余男、張可頤等一票實力派演員加盟,鵝廠出品,劉德華投資並監製,都是爆紅元素……

    據說當初演員很難找,製作方也不知道片酬應該按電影還是電視算,按電影算成本太高,按電視算只有五集很多演員不願意演。最後是劉德華出馬才最終搞定,就算別的不相信,我也相信劉德華的眼光,想想林家棟、想想姜皓文……

    大概講一下劇情吧,曾經親密的師徒(吳鎮宇與張孝全)聯手為政府擺平金融危機,之後更與志同道合之士(譚耀文與張可頤)成立不受政府幹預的“白武士”隊伍,沒想到之後喪心病狂事態失控,更是鬧出人命……

    十年後,被放逐的張孝全霸氣迴歸,開始復仇大計,他的目標正是已經是政府高官的曾經的師傅吳鎮宇。兩個頂尖的陰謀家並金融炒家,開始雙雄對決……

    張孝全登場那一刻的表演相當霸氣,一個電話就即刻換來股市勃勃生機,彷彿金融界的滅霸,響指之間股票漲跌隨意操控……

    金融市場,風雲再起……

  • 2 # 湯禎兆

    《東方華爾街》作為FOX麾下的劇集,加上有劉德華監製以及黃國強的信譽保證(《天與地》及港視開臺作《選戰》導演,後者收視每天高達56萬人),而且又是以金融劇為本,因此備受期待乃自然而然的事。

    只不過由衷而言,迄今為止劇集的水平屬差強人意。 《東方華爾街》號稱以美劇為藍本,我也想借此釐清一些謬誤。 所謂美劇化,很多人概略地大而化之以為節奏明快就是基本風格,再膚淺的演繹便淪為快速的剪接,場面剪碎且呈凌亂感,於是便容易予人美劇化的印象。

    是的,《東方華爾街》在這方面優而為之,在第一集尤其明顯,但其實那是港產片慣常以快打慢,從而令觀眾無暇細想背後劇本細節得失的技倆,簡言之是一種花巧的掩眼法。

    好了,另一美劇化的卷標就是專業化,即指涉範疇呈現內行人的專門知識,令人更能投入當中的戲劇世界,因而更有說服力。 而《東方華爾街》第一集借炒熱520,從而突顯股票市場內謠言造勢的「專業知識」,正是當中的手段。

    在此我也想解釋一下專業化在不同電視劇文化中的演繹差異,日本是專業劇大國,每年的「職場劇」數之不盡,而關於金融行業劇種的處理尤其小心,以江口洋介主演的《山一證券 最後的聖戰》(15)又或是椎名桔平主演的《極惡頑暴》(14) 為例,同樣以不良企業又或是借貸公司為焦點,在提及專業內容時,不時會有註釋在畫面上出現,從而令觀眾可以瞭解箇中所指,同步起教育功能。

    回到美劇的範疇,所謂的專業化其實建基於劇情的細緻鋪排上,《24》又或是《ER》無不如是;即以香港電影為對照,杜琪峰在《奪命金》中對陰陽燭的演繹,正好說明如何把專業知識,融入劇情中再逐步讓觀眾可以瞭解知悉再投入其中。

    相對而言,《東方華爾街》採用的是一種炫耀式的手法,目的顯而易見,是希望透過專業知識的滿溢,從而令觀眾目瞪口呆,產生厲害不已的錯覺。 然而與TVB乃至一般港劇常犯的毛病大同小致,就是在以快打慢的情況下,不少細節都隨意編配,如韋航一回港竟然就已經安排了CASH 2.0成員在文啟山及張融身邊充當要員,本身在時序上已經犯駁。 至於所謂的CASH 1.0的理想初衷,如何對付大鱷支援中小企,在劇集中更加完全語焉不詳,令人難以投入當中的戲劇情境。

    當然,公允地而言,《東方華爾街》的水平當然遠勝目前的TVB劇,不論距離國際化的水平仍有一段距離而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曾經200斤的體重,如今狂減60斤,張惠妹怎麼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