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星空育兒

    其實上一輩人並不是隨時隨地給孩子把尿的,他們會根據寶寶平常的習慣來把尿。

    1.根據時間,比如我家的孩子吃完奶後,會半小時尿一回,婆婆就會根據這個時間點,到點了,提醒孩子該尿尿了,然後把尿。

    2.還有就是寶寶在白天睡覺時,一般一個睡眠週期是不會尿尿的,睡醒後,寶寶就會尿一次。

    3.老人隨時隨地把尿也是為了省事,省錢,但把尿還是不健康的,孩子的括約肌到3歲時,才會發育成熟,如果強迫孩子尿尿的話,會影響孩子的括約肌。

    所以儘量不要給孩子把尿,但孩子1歲後,寶媽可以進行訓練,教孩子做馬桶尿尿。

  • 2 # 沐沐媽輔食

    因為上一輩子的人生活條件沒有那麼高 人們自我保護意識也沒那麼強

    現在人不管是從保護寶寶隱私 還是保護環境

    尊重他人來說 意識都有提升

  • 3 # 幸福就好love

    上一輩的人隨時隨地把尿的原因,首先是那個時候沒有紙尿褲,其次是那個時候都是茅坑,衛生不行啊!上一輩人都是吃過不少苦的,錢不好掙,那些年每家都幾個小孩,衣服大的穿了小的穿,有的衣服都穿三四個小孩,縫縫補補接著穿,衣服也是有限的,沒幾個小孩天天像現在一樣穿新的吃香的,更別提有多少條褲子備著尿溼了換的,時代不一樣,其實現在科學真不能把尿,小孩都沒發育好,哪有強制小孩拉屎拉尿的,有的老人小孩不願意還打屁股,我個人是很不能理解的,但有時也要理解老人,她們那個時候太辛苦了!現在婆婆幫我們這一代人帶小孩也不容易,都是科學餵養,我們可以用適當的案例跟她講道理,有時候也是可以理解我們的,婆媳關係處理好了,一家人和睦相處多好,我是寶媽歐歐,說的不好理解下!

  • 4 # 卿晨養兒記

    造成上一輩子人隨時把尿不是他們不想講究衛生,而是是因為嬰幼兒本來就是隨時隨地都會尿的人群。

    減少尿片的使用,可以減少家務活

    由於當時沒有或者不能接受尿不溼,所以大部分家庭選擇的是傳統尿片。它的優點:環保、便宜、迴圈使用、透氣柔軟。缺點:一點屎尿就需要洗,曬,才能使用。加大了上一輩媽媽的勞動量,而且很多人不止帶一個孩子。所有的家務活,工作量非常大。

    能把尿一次,就意味著少洗一張尿片。能少幹活何樂而不為呢?

    大家都把,你不把,就是另類。

    大多數媽媽都具有從眾心理。以前孩子多,很多大人都聚在一起帶孩子。如果你不把,很可能會被“戴上”各種帽子。甚至說你“懶惰”。

    缺少科學育兒,又逢周圍人都這樣。於是,大家都把尿了。

    為什麼你會覺得隨時隨地

    嬰幼兒大約在2歲左右開始有意識的控制屎尿。在此之前都是直腸子,想拉就拉,控制不住。所以會造成“隨時”的假象。

    以前可能對“環保”要求不高,環境但也比現在好。孩子的屎尿本身是可以作為有機肥的,不屬於任何垃圾。那時候人可能沒有把“一切東西都扔進垃圾桶”的好習慣。再加上孩子本來就是隨時會尿,肯定就是就近原則處理。所以這就是“隨地”的假象。

    等孩子長大了,你想讓他隨時隨地還不可能了呢!

    作為監護人,應在孩子隨地大小便後,擦擦拭乾淨。

    1.如果是大一點的孩子,不能獨立如廁,那就是家長沒有教如何如廁。家長可以在1歲半,或者寶寶知道自己尿尿後進行如廁訓練。

    2.外出時,最好用上尿不溼或者尿片。

    3.幼兒不易過早把尿。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漲停不開板如何才能買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