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奔流到海不停留

    在兩地爭論諸葛亮躬耕地的時候,臥龍崗和隆中風景區誰更古老也是一個焦點。平心而論,兩地的所謂“故居”“草廬”都是後人新造的,略有不同的就是臥龍崗草廬是清代新造的,而隆中草廬是1980年代新造的,五十步百步而已。還有古樹,臥龍崗的古柏、古檜也就1300多年,頂多為南北朝時期所植,肯定與諸葛亮搭不上邊。而隆中最古老的一棵桂花樹,樹齡只有415年,一株繡球117年。一株蠟梅103年。真佩服襄陽人的精明,樹齡能測得這麼精準。現在又過去幾年了,標牌是不是年年換啊?不嫌麻煩嗎?至於那個標誌性的“古隆中牌坊”,建造於1893年,大清快亡了,但卻是毛澤東主席誕辰之時,這也證明此牌坊屬於近現代,與古文物不搭邊了。而南陽臥龍崗的元明清文物一堆一堆的,如果“古隆中牌坊”放在臥龍崗也就是角落裡的一個渣!還有一個讓“襄陽說”驕傲的是“草廬碑”,據說刻於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這就又讓人奇怪了,按《隆中志》記載,明隆慶三年(1569年),禮部尚書徐學謨遊隆中,看到的是“矧經亂離、兵燹之餘,其掬為蒿萊、瓦礫,莫可蹤跡久矣……又何從而得其草廬故處?道士雲,孔明祠旁有八角眢井一,為草廬之據。”也就是說僅僅29年後,在隆中是沒有這塊碑的,只有連徐學謨都不信的的八角井。我們知道,但凡“螭首龜趺”者均與皇權有關,一般地方官員和百姓是不可能染指的。該碑後邊“臥”的是明襄簡王,時江匯為河南右布政使,他幹嘛到襄王陵前立這麼一塊“龍臥處”碑,不要命了?在隆中那麼殘破的年代,是誰出錢替江匯刻的碑?為何沒有捐資人和刻碑人的名字?如果是江匯自己出資刻的,他為什麼不把這筆錢用在諸葛草廬的重建上?其實,稍微觀察一下隆中“草廬碑”就可以發現,這就是原來襄王陵前的神道碑,位置和形制都沒有變,和其他地方的明王陵神道碑一模一樣,“草廬碑”旁邊還有一個贔屓碑座就是佐證,因為江匯不可能同時刻兩個一模一樣的贔屓碑座而只用一個。此碑改刻不可能是明代,當時誰也沒有這個膽。也不可能是清代,因為“草廬碑”上機械砂輪打磨的技術清代沒有,所以,改刻襄王陵神道碑為“草廬碑”的時間只有近現代。至於“草廬”手跡的來歷,應該是江匯做河南右布政使時為四年前即嘉靖十五年(1536年)二月剛剛修葺的南陽武侯祠題的字。後來江匯手跡流落,近現代被人轉刻到了隆中。此推測噴子勿燥,可以請隆中風景區寫文章辯論,勿使襄陽在全國重點文物上鬧烏龍笑話。(附隆中風景區“草廬”碑,假的!)

  • 2 # 中華城市研究會

    其實事情很簡單,諸葛亮的爹死的早,所以投奔親戚諸葛玄,諸葛玄後來帶著諸葛亮投奔襄陽劉表,諸葛玄死了以後,諸葛亮就定居在襄陽城附近的隆中,隆中今天屬於襄陽,古時屬於南陽郡,所以諸葛亮說躬耕於南陽,後來諸葛亮娶了襄陽名士的女兒當老婆,和襄陽名仕司馬徽龐統黃承彥等人來往密切,基本可以肯定社交圈和生活圈在襄陽,根本就沒去過宛城。

    古南陽郡包括隆中和宛城,今日的南陽市只是古代的宛城,後來宛城改名叫南陽,河南人為了攀附諸葛亮的名氣,所以在宛城修了一些紀念物,然後現在開始魚目混珠,說諸葛亮躬耕於宛城附近的臥龍崗,這不是胡攪蠻纏是什麼?

    你想啊,公元197年宛城張繡投降曹操,公元208年劉備才三顧茅廬,如果諸葛亮躬耕於宛城,劉備去宛城找諸葛亮豈不是自投羅網。

    再說了,諸葛玄跟曹操有仇,本來諸葛玄在徐州料理諸葛圭的後事,結果碰上曹操攻陶謙,諸葛玄特意帶著諸葛亮逃跑去投奔袁術,後來曹操佔領宛城時,諸葛玄死了,諸葛亮才十幾歲,怎麼樣也不可能跑到曹操的地盤上耕地吧。

  • 3 # 福曰

    武候祠是紀念已經離世,小有名氣的人士,臥龍崗是從武候祠中演變過來的,這個演變過程是有史書史料記載的,從這點說開,什麼臥龍崗,什麼躬耕地都是莫須有的東西,所以專家,學者,教科書的判定襄陽是有依據的,南陽人汙衊損毀襄陽,權威人士是不會屌它們的胡扯,歷史南陽人當應尊重,僅憑意念是行不通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賈家窮的沒米做飯,為什麼王夫人還要上等人參做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