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書法有云
-
2 # 墨林自牧
我也是一位歐楷愛好者,也在學《九成宮》。對於您要不要換帖,我覺得可以很肯定地告訴你:不要換帖,請堅持!客觀地講,一年時間臨習到您現在的程度,已經很不錯了,不要太急。下面我就分享一下在學習過程中的一些體會,希望對您的學習有幫助,不足之處請給予指正:
1.要過單字關。
從您的作品就可以看出,對於基本一些筆畫還沒有完全寫好。對於筆畫的練習,要去在具體的字中練習,而非單獨練習筆畫。同一個筆畫在不同的字中寫法有時候是不一樣的。
要一個字一個字的攻克,不要貪多,貪多也是錯誤的重複。要寫一遍,要去對比:是筆畫不過關還是結體有問題。檢查出錯誤,繼續臨寫,繼續對比,如此反覆,直到滿意。
2.起初儘量練習筆畫少的字。
筆畫少的字,結體簡單,自由度大,不容易寫,而且對筆畫的質量要求很高,需要好好練習。
再就是多練習獨體字。獨體字既可以是單字,有時候又可以當組合字的部首,寫法上會有差異。如果獨體字練習好了,其實就等於你會寫好多字了。
3. 行書楷書交叉練習
以說明這位書友的程度,再練習練習,就要行書和楷書交叉練習了。要不你的楷書很呆滯,行書可解決此問題。你的楷書功底也可以使你的行書更加有質感,下筆有力度。
4.書法無期
這位書友才練了一年,就要換帖,實屬不該。要堅持下去。你說臨習的作品是作者的佳作,作者花了多長時間成就的,你就想一年搞定,未免不切實際。學習書法,要耐得住寂寞,要好好去鑽研,思考,需要時間的積累。
5.加強字外功
不斷提高自我文化修養以及書法方面的知識提升,對我們書法作品會有潛移默化的影響,會表現在我們作品的字裡行間。
以上就是我真對提問者的問題給予經驗分享。其實聽別人太多,不去練習,仍舊無法解決實際問題。眼過千遍,不如手過一遍。
在學習中,一定要多比較,多思考,多練習,如此反覆。時間的投入是一切書法學習的保障!共勉!
-
3 # 觀上書苑
看了這位書友的臨帖作品和他所說的情況,我想說說自己的猜想和看法。
第一,有量無質,外功有餘,內功不足。
二、不要換貼,忘掉過去,從頭再來。
如果你還沒有弄清楚和解決當下的問題 ,就急於換貼,想通過換貼來換一種心情或希望,這樣會讓你喪失學習書法的興趣。我認為,學習書法一定是一個不斷髮現問題並解決問題的過程。因此,當你的問題還沒解決,就逃避的話,即便換了帖也會出現同樣的問題,說實話,沒有哪一種書體或字帖是容易的,都存在一個共同的問題,那就是精準的筆法和結體問題。所謂容易一點,也只是相對的。如果不換貼,那麼該怎麼辦呢?我建議,忘掉過去的一年,統統把《九成宮》忘掉,把腦子裡的東西清空,放空一個月,然後從頭再來。一定要換一種方法學習,拆解筆畫、分析筆法、找到字型結構規律等具體問題,解決了一個問題後,再解決下一個問題,從筆畫到單字,再到多字,逐步練習,不要過早通臨。如果你把最基本的問題解決了,單字掌握了,即便不通臨,也問題不大了。另外,為了少走彎路,最好找個好老師指導,或許一堂課你就開竅了。
總結:我認為,學習書法要注意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對書法藝術的感覺;二是對筆法和結構的精準理解和掌握;三就是一定要找到一種有效的學習方法。個人見解,僅供參考。
-
4 # 墨動笑談
我也是學習九成宮的,雖然是個半瓢水,但看了您臨寫的九成宮,覺得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基本筆畫不過關。問題最大的是捺,完全沒有歐體的那種舒展。其他的字多多少少還有些問題,比如豎鉤,拋鉤等,這裡不一一列舉。自己可以對照原帖看。
2、通臨是在把一些難寫的字解決之後才去通臨。循序漸進是要點。先練基本筆畫,再練獨體字,再練筆畫多的字,一點點積累。寫完一個字,要與原帖對照仔細揣摩,如果與原帖有差別,就要想自己書寫時肯定有問題,找出問題,解決問題,才能進步。
3、結體非常重要,歐體字的字整體重心偏左,呈右縱,然後通過每個字的主筆調正,達到平衡重心。這一點掌據比較難。初學可以平正,然後求險,再歸平正。
4、選一支合適的毛筆很重要,據傳歐陽詢不擇紙筆,那是功夫深才行。如果是初學者,要選自己寫起來不費勁的筆,特別是不分叉、鋒長短合適,中鋒的粗細合適。歐體以瘦勁、險絕著稱,不宜寫得過肥或過瘦。
還有一點,每個人書法悟性是不同的,悟性高的,自己揣摩就能理解原作者的筆意,進而通過臨摩來加深理解,才能掌握精髓。如果悟性差的,必須有人指點才行,自己再怎麼揣摩 也是做無用功,達不到效果。換帖不是根本問題,掌握筆法才是根本問題,掌握了筆法可以觸類旁通。所以不建議您換帖,而是要找人指點。求師或者多看網路相關的視訊教學,多找人評價,才是正道。
-
5 # 歐楷愛好者武金
首先筆者的筆劃基本功跟本沒有成功練好,在一幅書法作品中不好區別,單個字看就顯得筆劃在字中不到位,如果用錯誤的筆法臨帖會越來越感覺和原帖差距大,怎麼努力也會不像,最後產生迷茫,沒有信心。臨《九成宮醴泉銘》是需要慢慢來,精心臨一遍勝過你一年臨五遍,欲速則不達,用正確筆法開始,才能走向臨帖的境界。
二臨帖是一個自己對原帖筆法加深印象的過程,是在臨帖的過程中找出自己對原帖筆劃,結構,字形的不足之處加以改正,看看原帖每個字的筆劃搭配的表現筆法,自己臨帖是怎樣搭配字形,和原帖差在那,是橫劃表達不完美,還是豎劃功力不夠,字形左右結構,上下結構,胖瘦,高矮是怎樣表現的,自己差距是什麼?帶著問題臨帖會越來越覺得自己不足之處。那個字不足,停下臨帖,加強這個字,直到寫完美再繼續,只有這樣臨帖才會信心十足。
三,精臨一遍,勝於泛臨十遍。如果想要以楷書學習為主,《九成宮醴泉銘》沒有完全掌握就不要臨別家字帖,如果這個問題沒有解決,換一家字帖還會遇上這種情況,古人天:此未終,彼務起。要想學好《九成宮醴泉銘》還需努力繼續堅持,一遍一遍的糾錯,才是臨帖的進步,為什麼學不好《九成宮醴泉銘》筆法,就是到關鍵時候換帖,這樣以前努力白白浪費時間,堅持臨一種字帖,是學習筆法的捷徑,人生有限,學海無涯。
-
6 # 藍妹妹的白手套
才寫了一年而已,並不能稱讚好或者壞,因為一年也不可能飛,一年的字和兩年,三年,每一年的進步都會不一樣,我也是九成宮入門的,寫一年的人結字是會有很明顯的結構問題,但隨著量的積累自然會解決,有的人寫一年筆劃和偏旁就都很細膩,只是缺少一些結構的協調性,這樣的大概小時候寫過字,且具有良好的觀察能力和耐心,而有些則是起筆收筆都粗略,輕佻,圖快,這樣的人寫到最後也就只能有個八九成而已。看你的字算是認真細膩的人,既然寫了一年了可以多接觸一些較好的,水平較高的字,比如趙孟頫的小楷,比如他的行書臨王羲之集字聖教序,寫九成宮的人初學者如果剛進入行書就去寫王羲之版本的集字聖教序,很容易把字寫死,趙孟頫的版本就不會。小字你可以嘗試趙孟頫的小楷,或者試著書寫一下靈飛經,這些都是兩釐米以內的字,中楷小楷同時練,避免寫不了小字或者寫不了大字的問題發生,這個階段上如果你很執著於九成宮醴泉銘,那也沒什麼壞處,你可以進入精臨階段,但我個人認為現代人時間有限,還是要往後面走,多接觸字型,另外一定要有好的老師指點建議,只要你勤奮,就有人會願意教你的,多聽多看是自己的眼光和見地都有所提升,自然就會有更多的帖可以去選擇。多聽多看書法史,多瞭解大家名帖
-
7 # 千千千里馬
我想,肯定不會有的。如果在《九成宮》中沒有決絕的問題,在其它字帖仍然會存在的。
所以,我就敢於說,即使你換一個帖臨摹,也不會臨摹下去的,說不定還不如對《九成宮》更有耐心。《九成宮》你還臨摹了五通,換一個帖沒準三通也臨摹不下去的。
相反,有些大師對一個帖不斷臨摹,甚至臨摹一輩子,你以為他們是在做永遠重複的學習嗎?不會是。
臨摹是一個不斷認識的過程,臨摹到一定的程度,就會產生越來越濃厚的興趣,感覺每一次臨摹都是一次洗禮,都會有新的收穫,這才是我們不斷臨摹一個字帖的意義和理由。
既然臨摹不下去了,當然不會進步。也不可能與進步的基礎
為什麼我們會產生臨摹不下去字帖的現象呢?
我就說說這個問題。
也許有人會說,那是你還沒有真正愛上這個字帖。我認為,這不是愛不愛的問題,你就是再愛,如果沒有入門,還是不會進步的。
但是,過了56歲之後,我逐漸開竅了,原來學習書法,有一個入門的問題,就是要學會正確的掌握筆法。
而且,說起來也是非常簡單的起筆、行筆、收筆這些內容。
但是,我們幾十年寫字難道不是起、筆行筆、收筆這樣寫的嗎?
所以,要學會書法家是如何完成起筆、行筆、收筆的,這個過程就是學習書法的真正的過程。
我們無論學習那個書法家的作品,我們都要學會他們的筆法,這就是他們的起筆、行筆、收筆到底是如何寫出來的。
然後在這個基礎上反覆練習,你才會入門。
我們臨摹字帖,除了照著字帖寫,還要學會“驗證”你寫的對不對。怎麼驗證?
可能你沒有研究過這個問題。其實也不難,就是對比字帖,看看你臨摹的與字帖的每一個筆畫中的起筆、行筆、收筆是不是都對。
那麼,你臨摹的時候,就要學會看準臨摹準確每一個筆畫的過程,即:不能在起筆、行筆、收筆的任何一個筆畫環節出問題。
你這樣練習試試看,你肯定會發現:原來我的學習成績等於零!我要重新開始!
這樣,你的臨摹眼界和目標就明確了,臨摹的信心和能力就會顯著的提高。
但是,在這整整齊齊的背後,你沒有書法的“筆意”感覺,也就是對《九成宮》字帖筆畫的起筆、行筆、收筆的分析和理解。
不要小看對筆畫起筆行筆收筆的分析,所謂的筆法就是要通過筆畫起筆、行筆、收筆的完成來實現的。所以,筆法的基礎就是筆畫的起筆、行筆、收筆。這是學習書法基礎的基礎。
-
8 # 高山流水3066
道家講的“道法術器”四個層面中,首先就是道,所謂的“大方向”如果練習的過程大多都是在重複錯誤,則南轅北轍,苦練十年豈非枉然。所以說,書法研習得法很重要。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溯其根源非“易經”莫屬。書法也不例外。舉例來說,筆法之中的一中一側,一筋一形,一徐一緩,一動一靜,一收一放……具合陰陽之道,可稱得法。然而,類似這些都是要在平時的臨習之中一點一滴的去悟出來,方得始終。說到悟性,人各不同。所謂書法老師主要就是給那些悟性不高的人準備的(有點扯啊~),但無奈於,如今得法的老師也是屈指可數。那麼,如何做到“得法”呢?
除了參習《易經》之外,我個人總結了一點小的心得,叫做“四依四不依”即“依帖不依論,依法不依人,依意不依形,依清晰不依不清晰”
兩個雙胞胎站在一起也許難於分辨,但找出每一個字,每一個筆畫,每一個細節的處理……和原貼的不同之處,應該不會太難。所謂細節決定成敗,百字一練不如一字百鍊,說的也應該是這個道理。心裡不起波瀾,自成一片汪洋。祝早日修得習書大法快樂!
-
9 # 一人筆記
我是一人。書法是一件花費大量時間精力的苦中有樂的事情。
一年通臨5遍,說多不多,說少那就真的少。《九成宮》較為準確的名字《九成宮醴泉銘》,唐代著名書法家歐陽詢楷書代表作。
歐陽詢應該也沒有想到,在距離他1000多年的時光,有一位書法家田英章的大力推廣下,歐陽詢楷書成了楷書的範本,更是在很多人心中成了唯一的標準。
很多人學習楷書,都是歐陽詢,都是《九成宮》。《九成宮》確實很優秀,但是難度也非常的大。
以提問者來說,一年寫成這樣,如果沒有教,自學那麼也還可以。
不過如果學習一年有人教,那麼就需要努力,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一人有感書法是一件苦中有樂的,非常非常非常花費精力的事情。學習書法需要花費你打量的時間,少量的金錢,不少的腦力。
一年通臨5遍,真的不多。
書法不管是不是從小學習,不管有沒有童子功,這些說到底都是在說。
書法是肌肉記憶,一定要下苦功夫。並且歐陽詢楷書是四大楷書中,學習資料最多學習方法最多的,學習壞境最好的。
不要氣餒,加油。
-
10 # 無譽無咎
一年寫成這樣,說明你是認真努力了。
你現在缺的是方法和體悟。
最節約時間,少走彎路的學習步驟如下:
一、先把筆墨紙硯全都收起來,不要臨帖了。
因為現在你練得越多,習氣越重,日後對書法有了感悟後,想把習氣改掉會更麻煩。
二、多讀古人書法理論。
讀、悟理論時,要把重點背下來。還要養成做筆記的好習慣。
因為有些感悟,一瞬而過,必須及時的記錄下來反覆揣摩。
三、從墨跡本的法貼中選擇一本自己喜歡的。(選中等大小的字入手。)
多買幾本原大版的法貼,千萬別買放大版。
桌前、床頭到處都放,牆上也貼。
天天只看法貼,四面八方、各個角度,結合之前學的理論去揣摩去感悟。
四、等到看帖結合理論有了一些感悟之後。再取出筆墨,嘗試臨帖。
臨帖時,要忘掉自己的寫字習慣,忘掉以前的筆畫順序等等。
五、書法最重要的是筆法。
(筆法說簡單也很簡單,一兩小時就講完了。可是誰又會把自己多少年悟到的東西輕易講給別人聽呢?)
等你悟到筆法後,你就會明白,什麼是折釵股,什麼是屋漏痕,什麼是錐畫沙。
你就會明白,漢字演化中,為什麼會有豎勾、橫勾這些勾。
等你悟到了筆法,你就能把很細的牽絲寫的力透紙背。
六、等你悟到了筆法後,你會覺得,把任何法貼臨像都很容易。
然後再加強下章法、佈局、落款、等等,就可以投稿參展了。
這個時候,你就會覺得投稿入展很容易的嘛。
我說起來容易,可大多數人做不到的。
首先,第一步,既然立志要學書法了。
有幾個人能忍得住幾個月半年一年不動毛筆寫字?
何況,後面還有好幾關。
可是,我說的學習步驟的確是最快的進步途徑。
能吃的心靈的苦、耐得住寂寞、有大忍耐力的人。
一年能入省展,三五年能入國展。十年八年能成為所謂的書法大師。
回覆列表
提問者在所提出的問題中表達了臨習了一年的《九成宮》,所上傳的圖片是第五遍的通臨效果,自己感覺進步不是很大,因此比較迷惑是繼續臨習還是可以進行換帖學習?
按照提問者所上傳的圖片來看,結字方面尚可,唯在筆法的運用方面還是有很大的提升,因此,建議可調整一下學習的方式,採用大字練習、少字多精的方式再進行臨習學習。
學習筆法是學習書法中的共性,書法的學習中有很多的共性存在,像筆法、結字、章法等技巧。這些共性的學習可以為我們學習其他書體打下堅實的基礎,使我們學習其他的 書體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此建議提問者從大字重新練起也是為了達到如上的效果。
我在上面有說過:按照圖片中的書寫來看主要還是筆力方面尚未達到與原帖相媲美,因此,採用書寫大字的方式進行筆法方面的練習並將之運用在《九成宮》例字中採用少字多精的方式進行練習,這是可以改善提問者目前的瓶頸方式之一。
作為我們書法的入門學習碑帖,最好我們能夠達到“入帖”的情況下再進行換帖學習,如此可以使我們書法的成就可以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