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軍武歷史談

    個人覺得是大環境吧,三國時候基本上時時刻刻都有大大小小的戰鬥,屯田兵基本上經常需要參加戰鬥,而明朝處於一個相對和平的大環境,軍隊經常好幾十年不一定打一次賬,戰力保持時間自然不同!

  • 2 # 閉家鎖的紅楓

    屯田制度一般指組織並強制士兵或者民眾進行墾種的耕作方式。常見於亂世時期或者是長期貧困的邊遠地區。

    為什麼?因為亂世時期社會秩序受到破壞,一般平民很難活下來,這種情況下參加朝廷組織的屯田,參軍,或者參軍後屯田等於端上了鐵飯碗。而長期貧困的邊遠地區也是如此,對大多數人來說,參加朝廷的屯田雖然苦,但比一般平民的生活更好。

    所以在三國亂世,和明初亂世,都出現了屯田制度,明朝更是出現了衛所制度,指定軍人邊耕作邊打仗(一般是一半人勞動一半人參加作戰)

    但是這種制度的實行有來賴於大環境,如果大環境轉變,出現:

    一,和平慢慢到來,平民的生活比士兵好。

    二,屯田的土地被貴族或者地主侵吞,軍人的田地被侵佔,活不下去。

    這兩個條件後,屯田就自然進行不下去了。

    我們再看看,明朝衛所制度 和三國時期的屯田制度,各自保持得怎麼樣?

    明朝於洪武十七年(1384年),在全國的各軍事要地,設立軍衛,一般認為衛所制度從永樂年間後戰爭減少,衛所開始衰敗,到正統三年(1438年),逃亡官軍達160萬人以上,這時明朝開始出現募兵制來代替衛所,所以明朝的衛所制度在明朝建國前50年內還是有戰鬥力的。

    我們再看看三國。

    魏國:公元 196年,曹操率先在許下進行屯田試驗, 持續到266年,但實際上曹魏的屯田範圍只在關中, 隴右、河西一帶,並不遍佈全國,而且一般認為在曹魏後期,屯田制度已經衰敗,實際上持續時間也不過是50年左右。

    吳國:從203,204年開始屯田,全軍都轉成類似衛所軍形式參加,一直持續到280年,時間約70多年。而吳國的戰鬥力一般認為是較差的。

    蜀國:蜀國屯田最晚,開始於227年,由諸葛亮駐軍10萬於漢中,為解決後勤問題而屯田,而蜀國滅於263年,可見持續時間最長也不過36年時間。

    所以綜上所述:不存在”三國屯田 保持戰鬥力比 明朝更久的說法。屯田制度一般在亂世時期有50年左右的生命期,明朝的軍戶制度完全解體,也是在50年以後的事情。

  • 3 # 歷史百家爭鳴

    不同的朝代都有著不同的軍事制度,像中國歷史上有著名的北魏府兵制,明朝的衛所制,不過各種兵制都是根據當時的情況定的,不一定每一個朝代都會沿用以前的軍事制度。那麼,三國屯田兵和明代衛所兵戰鬥力保持時間不同的原因是什麼?

    屯田兵指的是屯田制下所產生計程車兵,就是利用士兵墾種荒地的制度,是曹操為了增加生產設立的制度。衛所制就是跟“府兵制”類似,平時為耕種土地的農民,農閒時訓練,戰時從軍打仗。雖說這兩種軍事制度類似,但是兩個戰鬥力卻不一樣。而產生戰鬥力保持時間不同的原因主要是因為時代的不同,屯田兵多是因為曹魏想增加收入,解決士兵生計而設立的,所以當曹魏穩定下來時,這種兵制就沒有存在的意義。而衛所兵就不一樣了,他們是明朝的最主要軍事制度,明朝對外戰爭與對內維穩靠的都是衛所兵,從明朝建立到明朝滅亡,靠的都是衛所兵。而且衛所兵有一系列的規定,主要任務不跟屯田兵一樣是為了發展生產,所以兩者的實力相差很多。

    不過就算兩種軍事制度設立之處的初衷都是好的,可是隨著局勢的穩定,地方豪強的出現,侵佔了屯田兵的土地,屯田兵變得名存實亡,而衛所兵的屯田多被軍官吞蝕,軍士破產逃亡,徒存官署,戰鬥力也大大下降。歸根到底還是沒有管好地主階級對土地的侵佔。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評價湘軍曾經第一猛將李續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