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宋詳軍

    張即之是南宋後期面臨日益衰微的書風而力挽狂瀾的革新型書法家,他窮盡畢生精力以振興書法藝術,並稱雄一時。其書法初學歐陽詢及顏真卿等人,繼而轉師米芾,參以家學,並受禪宗哲學思想的影響,經過不懈努力,終於達到了一種獨特的書法藝術風格和境界,並且自成體系。縱觀他的傳世書作,晉唐經書和漢隸的技法明視訊記憶體在,運用得也比較成熟,如他的傳世佳作《汪氏報本庵記》,此卷小行書流暢勁健,除卻自家風骨之外,對於晉唐的技法運用也非常成功,雖然張即之的擘窠大字有些生硬,但在帖學盛行的南宋,他卻堅持傳承顏體的敦厚方闊成自家面目,這也是難能可貴的。

  • 2 # 三分文說

    對於南宋書法藝術大家張即之來說,相信愛好書法和中華文化的讀者朋友不會陌生。張即之,宋代書法名家,字溫夫,號樗寮,歷陽人,今安徽和縣。史稱其博學有義行,喜校書,經史皆手定善本。張即之書法稱雄一時,據《宋史》記載,張即之“以能書聞天下”。傳世作品主要有:《佛遺教經》、《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太上洞玄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行書《雙松圖歌》,《待漏院記》,《書杜詩》,《汪氏報本庵記》等。

    張即之曾先後師從於歐陽詢、褚遂良和顏真卿,後轉師米芾。在一生中深受禪宗哲學思想的影響,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書法文化風格。張即之是為數不多的南宋後期力挽狂瀾、以畢生之力致力於書法藝術創造的革命家,享有“宋書殿軍”的美譽。

    以南宋時期張即之的楷書中興影響了南宋晚期楷書的發展之路。在南宋前期,有趙構大力提倡興起楷書,並且自己身體力行親寫楷書,如《石金》、《真草養生論》、《真草千字文》等楷書作品。

    而在南宋中期時期,則有陸游、范成大、張孝祥、朱熹等四大家族撐起了南宋楷書發展的鼎盛時期。在南宋末年,由於連年征戰,加之社會極度混亂,導致了書法文化藝術領域缺失,日漸沒落,文學大家歐陽修也感嘆到:“書之廢莫廢於宋”。而此時正式張即之迎來文化大發展的重要時期之一,他獨自一人力挽狂瀾,拯救楷書文化於水生火熱之中,史稱“楷書中興”。

    學習書法藝術文化,我們不得不承認張即之基於傳統書法藝術的文化成就。並且為我們提供了一種“楷書”書法的創新新思想,而這種書法藝術文化的創新對於中國現今提倡的“大眾創業”仍有許多值得學習和借鑑的地方。

  • 3 # 千千千里馬

    可能我們不太瞭解南宋書法與繪畫的關係,所以,對於張即之書法的繪畫性,瞭解甚少。

    張即之如果沒有從繪畫借鑑靈感,至少也是把繪畫的精神帶到書法創造之中了,所以,我們明顯感到他的書法非常接近現代書法的氣韻。

    例圖,點畫變化非常分明。一個字裡面,輕重變化反差很大。

    用墨枯潤雜糅,往往筆飛墨舞,忽連忽斷,而氣韻不失。真如萬歲古藤,秋風春雨橫流。

    我就舉一個典型的例子。。張即之書寫的杜甫詩《題韋偃雙松圖》,是晚年的書法力作。蕩氣迴腸的氣韻,骨法用筆的繪畫性,非常有革新的代表性。

    首先,杜甫這首詩,是讚美著名畫家韋偃畫松樹的一首詩。杜甫稱讚其“天下幾人畫古松,陳宏已老韋偃少”。

    其中還有描繪畫家韋偃用筆用墨的詩句,稱讚畫家用筆“白摧朽骨龍虎死,黑入太陰雷雨垂”。

    張即之的書法,完全是用書法藝術白摧朽骨龍虎死,黑入太陰雷雨垂了。再現了杜甫的詩歌精神和畫家韋偃的用筆用墨。

    所以,這件書法作品,足以媲美米芾的《苕溪詩帖》了。

    我們看,張即之在這件書法作品中,寫意的筆法非常多,濃淡粗細筆畫,運用的恰到好處,而功力非凡。

    張即之在書法上的創新,給元代趙孟頫書畫一體的美學旨趣,具有直接的影響。

    這種有繪畫美的用筆,可以說是張即之最成功的創新。宋代以前是沒有這樣“以畫入書”的創作方法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看到一個擺攤的好位置,可有人在擺了但我做的和他做的不一樣,請問我怎麼做也能擺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