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戒榮耀的歷史官

    項羽兵敗自殺的所在地烏江,今屬安徽省馬鞍山市和縣的烏江鎮。

    烏江鎮位於和縣東北方向,與南京市、馬鞍山市接壤,面積151平方公里。此鎮向來有“千年古鎮,西楚烏江”的美稱,處於安徽和江蘇兩省交界處,是安徽省面向長三角的東大門。

    公元前202年年初,楚漢之爭在烏江落下帷幕,西楚霸王項羽的楚軍在垓下之戰遭遇了決定性的失敗。

    漢兵高唱楚國民謠,在四面楚歌聲中,楚軍從項羽到士卒,無一不認為楚地盡被劉邦漢軍所奪,士氣徹底崩潰。

    項羽率領八百騎連夜向南突圍,渡過淮水後,僅剩百餘騎。原本包圍楚軍的漢軍到黎明時分才發現項羽逃脫,立即由灌嬰率領五千騎追殺。

    百餘騎楚軍在逃亡的關鍵時刻,竟然迷路了(那個故意指錯路的路人,是不是老天派來滅亡項羽的?) 在東城(今安徽省滁州市定遠縣南),灌嬰的部隊追上了項羽,數度激戰後,項羽身邊僅剩26人。

    這是,烏江亭長建議項羽渡船前往江東,以圖東山再起,可項羽的自尊心拒絕了這個建議,起兵之初,項羽有八千子弟追隨,如今幾乎孤身而還,他覺得無顏見江東父老,堅決不肯過江。

    不久,漢軍數千騎兵已經追蹤而至,項羽帶領二十六楚軍下馬步戰,擊斃漢軍五百餘人,項羽更是一人斬殺上百人,最後二十六人無一生還,項羽也自刎而死。

    ↑烏江老街↑

    烏江鎮歷史上的名人有不少,比如唐朝詩人張籍,他祖籍是江蘇蘇州,後來遷居到了烏江鎮,與張籍有關的最出名的詩句,反而是越州士子朱慶餘寫的那首《近試上張水部》:“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

    張籍答覆這首詩的《酬朱慶餘》反而不出名了,今錄在此:“越女新妝出鏡心,自知明豔更沉吟;齊紈未足人間貴,一曲菱歌敵萬金。”

    張籍最有意思的典故當屬吃灰——傳聞說張籍特別迷戀杜甫詩歌,他曾把杜甫詩集燒成灰燼,然後將紙灰拌上蜂蜜,每天早上吃三勺,有一天,張籍的朋友來拜訪他,正好看到張籍在拌紙灰吃,很不解,就問張籍為什麼把杜甫詩集燒成紙灰拌上蜂蜜吃呢?

    ↑張籍留下很多典故↑

    張籍很認真的說:“吃了杜甫的詩後,我就能寫出和杜甫一樣的好詩啦!”多麼可愛的一個小老頭。

    張籍的詩歌現存四百多首,但沒有寫關於烏江和項羽的詩詞。

    寫到項羽和烏江的詩歌,歷史上最出名的莫過於李清照和杜牧的兩首詩。

    夏日絕句 李清照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李清照這首詩,是在路過烏江邊時寫的,靖康二年(1127),金兵入侵中原,趙宋王朝被迫南逃,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靖康之恥”。

    ↑李清照是奇女子↑

    公元1129年,李清照之夫趙明誠出任建康知府。一天夜裡,城中爆發叛亂,趙明誠不思平叛,反而臨陣脫逃。李清照為國為夫感到恥辱,在路過烏江時,有感於項羽的悲壯,創作此詩,同時也有暗諷南宋王朝和自己丈夫之意。

    然而,趙明誠同年病逝於建康,李清照的諷刺起不了什麼作用。

    ↑杜牧是七絕聖手↑

    題烏江亭 杜牧

    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

    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

    杜牧這首詩,是在會昌元年(841年)赴任池州刺史時,路過烏江亭,寫下的。一說作於開成四年(839年)。

  • 2 # 誰言木語

    自殺於安徽和縣向東,蘇皖界上的烏江鎮,烏江鎮因附近有烏江而得名。秦朝時,在此設烏江亭,楚漢之際項羽垓下之戰敗潰,。

    後人的感慨方面 南宋詞人李清照曾寫過一首《夏日絕句》“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 江東。”無疑,這是對項羽,尤其是對項羽不肯過江東一事的高度評價。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覺得“讓速不讓道”的駕駛方法真的很實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