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襲明制器郝增濤

    你所說的傳統烘乾應該是指當前大部分企業對於紅木木材採用的是溼蒸烘乾的方式,就是邊加溫邊加溼,加溼一般採水蒸氣。當然還有其他的必然:微波、紅外等等方式,其目的都是將木材中的水分穩定的排出去,達到適應當地氣候條件的木材含水率,從而保證傢俱在使用過程中不出現大的抽漲。

    煮蠟工藝是將溼木材直接開出傢俱部件的半成品料,再將兩頭需要做榫卯的部分包上,將同樣規格的料打捆,並用鐵箍固定,之後放入鐵槽子裡用蠟來煮,煮的過程中也要注意溫度、時間等。

    煮蠟的紅木與常規烘乾的木材相比優缺點同樣明顯,優點是木材完全被蠟浸透使用的時候不再抽漲,在南北方使用均比較穩定;缺點是木材重量變輕、變脆,使用中也很難出現包漿。如果出現部件的損壞,也就很難修配。

  • 2 # 呂欽炫東陽紅木傢俱人

    我們說說煮蠟和烘乾的目的:控制木頭內部的水分含量,使木頭內部的水分趨於一個國內合適的水分標準,這樣子傢俱就不怎麼會有大問題了,開裂的問題也會很少。

    煮蠟的話是古時候傳統的工藝,傢俱零配件拆解好了之後,放到加熱的蠟裡面去慢慢的蒸煮,這個蒸煮的過程一般是很漫長的,一方面蒸出木頭內含的水分,然後讓傢俱吸收蠟進去,這樣子蜂蠟就是在傢俱表面慢慢的形成一層保護膜,有效的控制水分,當然了溫度一定不能太高,太高就完蛋了。

    烘乾工藝的話是近現代才發明出來的烘乾技術,他有什麼好處呢,能夠控制烘乾房的溫度,水分,能夠透過機器來得出紅木此時的木頭水分含量,更加的高效率,當然了烘乾的時間還是不能少的,一般大料30天,小料25天。

  • 3 # 馨晨紅木工藝

    幹縮溼脹,是木材本身具有的特性,在乾燥的環境中木材會收縮,潮溼的環境中木材會吸水膨脹。地域的變化,一年四季氣候的變化都會對傢俱產生影響,所以傢俱製作者們會採取一系列的措施,來預防和改善,儘可能盡最大力的降低外部環境對傢俱的傷害,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控制材質的含水率,防止材質腐朽變質、變形和開裂,保證傢俱的實用性和完整性。

    在控制材質含水率的時候我們一般採取煮蠟和傳統烘乾工藝,那麼這兩者有什麼區別呢,我們做下簡單的分析:

    煮蠟工藝

    煮蠟是一種木材幹燥處理的工藝,用石油中提取的工業石蠟,把木頭泡在其中進行熬住,其沸點比水的沸點高,當溫度加溫到100℃以上時木頭中的水分就不斷汽化,而石蠟則不斷滲入到木頭中代替、佔據了水分的位置,從而達到乾燥的目的。

    煮蠟後的木材內部以及表面會形成一層保護膜,防止外界環境對木材造成不利的影響,也基本失去了幹縮溼脹的木性,基本就定型了,會比較穩定。但是,煮蠟會破壞木材細胞這就必然會破壞木材本身的環境,破壞了木性;材質顏色會變深、韌性降低、強度降低,就像我們平時說的,把木頭給煮死了。缺少木性的木頭是沒有靈性的,更不要談以後的包漿什麼的了。

    傳統烘乾工藝

    木材幹燥是木材內部水分移動到木材表面,再向大氣中蒸發的過程,傳統的有窯幹、太陽能幹燥、高頻與微波乾燥、真空乾燥等等。

    我們之前都是採用烘乾爐乾燥,長得像集裝箱的烘乾爐,可以對其內部加溫、噴水、鼓風。烘乾爐內部溫度升高,木材水分蒸發加快,木材含水率降低;對烘乾爐加壓噴水加氣,把木材內部的水分和雜質置換到木材外面;鼓風則是加快氣流迴圈速度,氣流進入材質內部加快水分蒸發,在乾燥時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也起到了脫脂的作用。這其中對溫度、通氣、通風的把控非常嚴格,稍操作不當一爐子的木材就報廢了。

    開爐的時候並不代表木材已經達到製作標準了,我們還要對木材進行陰乾,從而達到我們需要的那個含水量值。

    即便我們進行了正確的乾燥處理,但因各地氣候不同,保養方法不同、不當,也會出現開裂的現象,但一般都在可修復可控的範圍內,所以說我們也要遵循木料的木性,正確看待和對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發動機的涵道比越大好還是越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