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龍少爺321

    實際上已經形成了,曾左李張都是地方割據勢力,只不過慈禧用高超的政治平衡手段維持住了清朝統一的局面,但從東南互保事件以及後面的南方各省獨立來看,晚清政府對地方諸侯已經喪失了制約能力,這也是清朝最後滅亡的主要原因,也是民國軍閥割據的開始

  • 2 # 知史說史鑑史

    隋唐時期低方最高長官是節度使,擁有很大的權利,軍權,財權,佔領的地區也不小,有起兵造反的實力,所以一度造成了藩鎮割據的局面還有最著名的安史之亂。因為到了清朝中央設立軍機處,直接傳達皇帝的旨意,皇權空前強化,封建專制中央集權制度發展到頂峰。而且朱熹的四書五經禁錮了人們的思想,一心只想著中心於為皇帝服務,建功立業,揚名立萬,永垂不朽。清朝完善了宋元明前幾朝的政治制度而且將財政大權牢牢把握在中央,使地方無力與中央抗衡。晚清時期,西方列強堅船利炮打開了中國的大門,迫使清政府割地賠款;太平天國掀起了一場農民起義運動。內憂外患,清帝國的地位一落千丈,國庫空虛,軍隊戰鬥力地下,而這時候官僚地主階級開啟了“師夷長技以制夷”向西方學習先進的科學技術的洋務運動。清政府為了剿滅國內的太平軍,允許培養地方軍隊,曾國藩的“湘軍”,李鴻章的“淮軍”,都為清帝國立下了汗馬功勞。曾國藩在滅掉太平軍後,他的軍隊一度讓清政府害怕不已,手下的將領都勸他取代清政府。而曾國藩卻解散了自己的軍隊,接受了清政府給他的封號一等毅勇侯。曾國藩之所以不接受手下的建議是因為忠孝禮節義傳統思想根深蒂固,再加上他出兵反抗清政府的統治師出無名。還因為西方列強的侵略,長槍短炮,火光沖天,無不令人膽寒,只要和西方列強達成政治利益就有可能使得地方勢力失去優勢被剿滅。最主要沒有形成唐朝藩鎮割據的局面一方面是朱熹思想禁錮了人們的思想,成為為皇帝服務的奴隸,另一方面地方實力弱小,看到了中西方實力懸殊,當時最主要的是學習西方先進的工業技術,富國強兵,因此沒有形成藩鎮割據的局面。

  • 3 # 百曉大神

    謝謝邀請。我個人認為藩鎮割據的局面在滿清也已經形成了。曾國藩左宗棠的湘軍。李鴻章的淮軍。接下來張之洞的新軍,袁世凱的北洋軍。其實已經不服從滿清政府,八國聯軍入侵北京的時候。張之洞號召南方的封疆大吏。實現東南互保,根本不管滿清政府的死活。滿清政府事實上已經名存實亡。

  • 4 # 歷史的背面

    晚晴沒有形成藩鎮軍事割據的局面,最主要是感謝曾國藩,他作為晚清著名的思想家、軍事家,以文官的身份帶領湘軍力挽狂瀾 ,把橫行了大半個中國的太平天國鎮壓下去。在1864年7月湘軍攻進南京城消滅太平天國以後,馬上裁撤湘軍2萬5千人,又主動辭去兵權。對當時和後來的統兵官員留下一個好的榜樣。而且曾國藩雖然辭去兵權,以湘軍改編忠於清廷的軍隊還保持強大的戰鬥力,以曾國藩對軍隊的影響給各路軍馬造成強大的威懾。而且晚晴後續主要掌握強大軍權的都是素質較高文官,象左宗棠 李鴻章 張之洞等。他們都是極力主張維護國家統一 。如左宗棠還出兵收復新疆維護國家領土的完整。所以晚清在他們的努力下才沒有出現唐朝藩鎮割據的局面。後來出現了更強大的袁世凱,也是維護國家統一的。

  • 5 # 吉月文

    清代的時候,實際上已經形成了較為嚴重的地方割據現象。這一點其實和唐代有一定相似之處。

    第一,慈禧在義和團進京之後,下令向全世界開戰,不過東南地區的各大督撫,均不奉詔。還結成了的東南互保。已經在事實上架空了中央。

    第二,武昌起義之後,南方各省紛紛宣佈獨立。注意是獨立。這在實質上就是一種地方割據。

    第三,民國時期軍閥割據,各派軍閥佔山為王,自行發行貨幣,在形式上承認北洋政府和南京國民政府的正統地位,但在事實上排擠中央派駐地方的官員,強調地方本位主義。

    清代和唐代藩鎮割據最大的不同在於,兩個王朝覆滅之後的走向有比較大的區別。清代的地方割據勢力雖然強,但始終在形式上保持國家的完整,並不否定中央的存在。而唐代藩鎮割據之後,出現了佔山為王,自立朝廷的現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半枝蓮有什麼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