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抱香樓主
-
2 # 布衣光頭強說文新說
原材料不同,製作工藝也不同。先說原材料吧:古代的墨,是利用植物燃燒收煙取得碳黑的。現代的墨汁是從廢棄化工物質裡提煉碳黑的。古代最先是直接利用石墨研磨的,後來從松樹上發現了碳黑,透過燃燒,收煙,得到碳黑,再熬製牛皮膠,透過揉活成劑,再在鍋裡蒸餾,案上捶打,壓模成型,最後晾曬,這種墨叫松煙墨,後來由於松樹資源越來越少,尤其是古松樹的稀缺,原材料的供給越來越不足,大約宋朝以後吧,又有人用桐油來代替松樹,大致工藝都差不多,但具體到製作過程每家制墨師傅的手藝配方又有所不同。這種用桐油燃燒收煙製作的墨叫油煙墨。最後製作的固體墨叫墨錠。由於手藝的差異,不同師傅製作一樣的墨,書畫的最後効果有所不同。就想今天的包子,一樣的蘿蔔餡或牛肉餡,由於火候,佐料配方不一樣,口味也不一樣。他的優點很多:附著力強,不易褪色,方便攜帶,不怕潮,隨用隨磨,用多少磨多少。古人磨墨沒有我們想的那樣麻煩,古人日常書寫大多都是用小字,滴兩滴水在硯臺裡,約磨六七秒就可以寫好多字。另外在書畫裡,墨和水可以任意搭配,濃淡乾溼,隨意調和,這是現代墨汁不可代替的優點。但也有缺點,由於製作工藝複雜,大量製作工藝需用人力手工製作,難以規模化,效率不高。所以價格很高,自古就有“一兩黃金一兩墨”之稱。另外還有一點,這種墨難以適應現在的工業印刷業,因為它的附著力只體現在紙張或布匹綾羅等紡織品上,對於現在的鋼版,銅版,鉛版等金屬附著力不好,好多古書印刷的清晰度和您現在的印刷品無法相比。
現代的墨汁是透過工業化工藝直接提取碳黑,為了防腐,添加了很多工業防腐劑,氣味很臭,和水難以調和。(雖然有個別高檔品牌墨汁可以用水調和,但始終不太理想。再加上現在的企業生產外包,貼牌生產等現代化的商業運作,質量難以保障,效果就更不理想。)由於無法加水調和,在書法作品中很難體會墨的神韻,開啟口以後,時間長了,容易變質發臭。同時對毛筆筆毫也有一定的腐蝕損傷, 不易攜帶,唯一的好處是:由於使用了現代化的工藝,完全可以實現規模化,大批次的生產,價格低廉。就像現在大街上買的胡辣湯,一大鍋水,一把配料,燒它一大鍋,兩塊錢一大碗,管足管飽不管味。另外,現在的墨完全適應現在的工業印刷業,這是傳統墨無法代替的。
回覆列表
從古至今,自從文字作為記錄符號被髮明之後,書寫工具就應運而生了。這個世界上,書寫工具五花八門。在公元前2000年,中國就用老鼠毛製成的毛筆寫字,墨水用煤煙、燈油和膠質混合而成。公元前1200年,埃及人從漿果、植物和礦物中提取顏料做墨水,用細蘆葦為筆。後來,羅馬人發明了羽毛筆,這是從公元700年到十八世紀初,西方主要的書寫工具。直到鋼筆被髮明,逐漸取代其他書寫工具。
在鋼筆傳入中國之前,先人們一直使用毛筆和墨汁來寫字,這裡說的墨汁是用硯臺加水研墨而成。今天,墨在中國依舊有很高的地位,作為書畫藝術的重要著色劑。到今天,許多人為了書寫方便,都是用制式的墨汁了。而在墨汁發明之前,古人都是使用固體的墨來加工成墨汁的。
墨丸就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墨,據元代陶宗儀的《輟耕錄》上記載:“上古無墨,竹挺點漆而書。中古方以石磨汁,或雲是延安石液。至魏晉時,始有墨丸,乃漆煙、松煤夾和為之。所以晉人多用凹心硯者,欲磨墨貯沈(瀋)耳。自後有螺子墨,亦墨丸之制遺”。從這裡可以看出,墨丸實際上就是中國最初的行動式的固體墨。從中國的古代文人始,華人對文房四寶有一種近乎於瘋狂的偏愛,墨也不例外。像詩聖杜甫就曾經有這樣的詩句:“縱使盧王操翰墨,劣於漢魏近風騷”。李義山的無題也有吟:“夢為遠別啼難喚,書被催成墨未濃”。更有陸游的《劍南詩稿·掩戶》:“香縷映窗凝不散,墨丸入硯細無聲”。
既然墨丸是固體墨,就需要提前研製。即便到了今天,在寫字畫畫的時候,大家都會感覺到,用手工研製的墨,要優於制式的墨汁。只不過筆者拙於此道,說不出更多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