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知足常樂1611334

    有條件的,當然會等孩子學成工作穩定後,在所處城市幫孩子買房(例:付首付,全款或儘自己最大所能);條件差一些的呢,多多少少也會幫幫孩子。當然,也有拖孩子後腿的,那也是極少的。

  • 2 # 蔓莓愛素描

    (轉自果凍凍日記)下面就是一些觀點。如果在20年前的今天,你問一個北大學子的抱負,他一定會回答你‘我將為祖國強大而奮鬥終生’;如果你問10年前的北大學生,他會回答‘我將成立中國的微軟公司,一定會超越世界首富比爾蓋茨’;今天的北大學子,其抱負卻轉變成為儘早擁有自己在北京的房子,這樣父母來京自己就不會太囧。”國外,一般孩子成年後會把跟父母借錢看做挺丟臉的事情,就更別提買房了。中國的父母都在竭力幫助兒子完成他們的“使命”。但有識之士認為:“自己的子女,剛剛大學畢業,就幫他們買房子,用這個方式幫助子女不一定是最好的,因為你幫他們在一個地方,買一個房子,限制了他們以後的遷徙或者是自己到更喜歡的地方去生活,找工作的選擇空間也被壓縮了。千萬不要這樣,這樣實際是害了他們。”父母給子女置業限制了子女們的自由,讓本就在溫室裡長大的新一代又喪失了一次自力更生的機會,從而無法更獨立、更成熟的融入到社會之中,就等於送他們一副柺杖,無法真正的學會走路。不買房就得租房。“年輕人買房子是很不理性的做法,不管從經濟上,還是從其他方面考慮,都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也不是一個很好做法,再教育、就業和生活選擇的空間上,受到更多的侷限性,從學經濟,搞金融,搞投資的這個角度來講,買房子跟租房子相比,資本性的投入太大。租房能掌握主動,選擇的空間大,動態的安全感更高。不要有房子才有安全感。” “只要房價不至於太高,成家的時候,即使是透過按揭貸款買到房子,不一定非得說是做房奴,有一定月供的壓力,對於年輕人的這個自立成長是一件好事。有一些學者和經濟學家做過一些研究,按揭貸款買房可以使更多年輕的夫婦,第一要有理財的習慣,第二,能給他們帶來更多的奮發向上的動力。”但中國卻有自己的國情。有人認為:房價高到了年輕人拼命和老年人竭力的地步。幫助自己孩子,就像自己老弱病殘了接受孩子的幫助一樣,是華人的天經地義,是很真實的國情和傳統文化。父母幫孩子買房,基本原因是比起孩子,他們相對有能力和有積蓄,當然,一貧如洗和連生存都成問題的父母不在此列。有了父母的幫助,孩子買房壓力小些,可以騰出手來積蓄自己的能力,保護健康,為更好的未來準備條件。有數不清的事實可以為證,房奴們為了房子加班、忍氣吞聲、不敢辭職害被炒魷魚、沒時間休養和充電、顧不上改善夫妻和朋友關係,等等。如果父母能幫一些,幫得多些,他們在年輕時就可以不斷提高自己的含金量,以後就能走得順些。至於說孩子成人了就不應該依靠父母,那中國老人的養老,國家給解決的如何?在家庭養老為主的社會,如果父母和孩子的經濟關係劃那麼清楚,孩子買房時父母能幫不幫,孩子為買房耽誤了自己能力的提高,那將來父母年老體衰時,孩子會不會盡孝?有沒有能力盡孝?盡孝時心裡願意不願意?買不起是一回事,但該不該又是另一回事。孩子的教育的確是一個問題,尤其在中國,何時放手會讓他們能有最大的獲益,這其實是取決於家庭和孩子本身的實際情況的。

  • 3 # 一友良言

    從理論層面上來說,只要孩子18歲成年後,家長就不應該再管孩子了。但是,由於傳統文化觀念的影響和現實情況的所在。目前還做不到那個理想狀態。大家可以想一下有幾個不靠父母幫忙資助買房子的,有的話也是很少很少。所以說,家長如果有經濟能力,可以幫著孩子買房子。如果沒有經濟能力的話,可以幫著孩子先交個首付款。然後再讓孩子慢慢的還房貨。因此,如果想達到完全脫離父母的資助,依靠自己的力量來解決房子問題,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 4 # 夏大花

    房子是人生的大事,有了房,就不會漂泊。如果有錢,可以買房。現在的房子又貴,孩子剛工作,工資一般的也不是很高,還是僅憑一個人,還是難,一個籬笆都3個樁,一個孩子還是需要大人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提高護理受教育者的整體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