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來自問自答)
最近,很多人跑來向我借錢,讓我心塞之餘也是煩不勝煩。
A小姐是我剛來深圳那會認識的,彼此之間並無太多的交流,就像個認識的陌生人,或再深一點兒的關係,但也僅止於此了。
早在去年,也幾乎是同月份,A小姐在某天下午微信上問我,方便電話嗎?當時我說可以,然後A小姐就在電話裡向我借錢。最初是我這邊可以借多少就借多少,當我說我不方便的時候,或者因為哪些原因導致無法借錢的時候,總之,我的每一個無法借錢的理由,A小姐那邊就有一個妥妥的解決方案等著我。中間談話過程中,A小姐說,我是否可以用信用卡取現金出來然後借給她,利息算她的。
被我否決後,問我花唄還是借唄(忘記是哪個,本人用信用卡不用花唄借唄)取現金借,也被我否決。然後問,是否可以向朋友借,然後再借給她,仍然被我否決。總之,幾乎所有的都被我否決了。當時否決的理由是,與她沒有熟悉到借錢的程度,而且A小姐給我的感覺是不夠實在,有點飄在半空的感覺。
但否決過後,A小姐並沒有灰心,從能借多少借多少,到借1萬,然後1萬,到5k,到3k,到2k。當3k和2k的時候,我就差轉賬點確認了。
然而,身邊的朋友跟我說,“別轉,你這個所謂的朋友,這樣的借錢方式讓人覺得有點恐怖。”所以,最後我沒有轉。
經過上一年的事情,使我依舊沒有借錢給她。 事後,我給朋友打電話,朋友說,我的做法有所不妥。我不應該給人留有餘地,像給人一種“我有錢但我就是不太想借給你”的感覺,應該直接明確地拒絕對方。而且,若是真的朋友,不會逼著你借錢。
我想想,覺得朋友說的對。 以前總想著“凡是留一線,日後好想見”,事情不用說的太絕對做的太絕對,但是,殊不知我這樣的處理態度,才是互相傷害。
在A小姐之後,B小姐也來找我了。
B小姐是我的同學,互相認識。她說,幫朋友借,她朋友錢不太夠,有用,然後B小姐也有錢,但是因為她的錢是外匯目前匯率不太好不方便取,如果可以,我這邊看下能借多少。
我說,即使我有也借不了多少,因為大部分都定期理財沒法取出來。而且,我不可能借太多,因為借出去了我沒安全感,因為我除了這麼點錢,我覺得自己一無所有。
最後,B小姐說那你自己想想吧,如果有需要,下次打電話過來。
我有跟朋友說這些事,朋友說,為什麼都找你借錢,我說,可能都聽說過我有個目標,那就是買房吧。那買房,首先就得存錢,不管多少,那總是有那麼一筆錢在哪裡的。眼看著房價越來越高,我那麼一點兒錢,首付是夠不著了,那當人有需要的時候,找人借錢,也許就首先想到我了。
其實,這已經不是A小姐或B小姐找我借錢了。一直以來,身邊也有不少人找我借錢,大部分情況下,我還是能夠把錢借出去的,因為幾百幾千之類的,即使對方最後真的還不了,覺得還是可以承受的。 但也許真的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在沒人沒物沒事業的情況下,看待錢比以前更重了,輕易不外借了吧。
然而,我依然十分煩惱。甚至一度想,我要是沒這麼一筆小錢就好了,那麼當別人來向我借錢的時候,就可以很理直氣壯地說“沒有”,那就都不用煩了。當我這樣說的時候,同事說,為什麼要這樣想,借錢不借錢,主觀意願在你。我說,現在借錢,自己不開心,不借錢,也開心不到哪裡去,似乎有一種罪惡感。同事說我玻璃心想太多了,直接聽從自己內心就好了,說,下次再有人來找你借錢,幾百幾千的,你藉藉也無所謂,錢要真多了,你也沒有,要剛好卡在你有那個錢來借的點,真要不想借,直接來一句:抱歉,這錢我不想借! 但實際上,我可以嗎?也許,對於像A小姐這樣的,我可以。但對B小姐,我估計還是無法直接了當的說一句,不行。
(我來自問自答)
最近,很多人跑來向我借錢,讓我心塞之餘也是煩不勝煩。
A小姐是我剛來深圳那會認識的,彼此之間並無太多的交流,就像個認識的陌生人,或再深一點兒的關係,但也僅止於此了。
早在去年,也幾乎是同月份,A小姐在某天下午微信上問我,方便電話嗎?當時我說可以,然後A小姐就在電話裡向我借錢。最初是我這邊可以借多少就借多少,當我說我不方便的時候,或者因為哪些原因導致無法借錢的時候,總之,我的每一個無法借錢的理由,A小姐那邊就有一個妥妥的解決方案等著我。中間談話過程中,A小姐說,我是否可以用信用卡取現金出來然後借給她,利息算她的。
被我否決後,問我花唄還是借唄(忘記是哪個,本人用信用卡不用花唄借唄)取現金借,也被我否決。然後問,是否可以向朋友借,然後再借給她,仍然被我否決。總之,幾乎所有的都被我否決了。當時否決的理由是,與她沒有熟悉到借錢的程度,而且A小姐給我的感覺是不夠實在,有點飄在半空的感覺。
但否決過後,A小姐並沒有灰心,從能借多少借多少,到借1萬,然後1萬,到5k,到3k,到2k。當3k和2k的時候,我就差轉賬點確認了。
然而,身邊的朋友跟我說,“別轉,你這個所謂的朋友,這樣的借錢方式讓人覺得有點恐怖。”所以,最後我沒有轉。
經過上一年的事情,使我依舊沒有借錢給她。 事後,我給朋友打電話,朋友說,我的做法有所不妥。我不應該給人留有餘地,像給人一種“我有錢但我就是不太想借給你”的感覺,應該直接明確地拒絕對方。而且,若是真的朋友,不會逼著你借錢。
我想想,覺得朋友說的對。 以前總想著“凡是留一線,日後好想見”,事情不用說的太絕對做的太絕對,但是,殊不知我這樣的處理態度,才是互相傷害。
在A小姐之後,B小姐也來找我了。
B小姐是我的同學,互相認識。她說,幫朋友借,她朋友錢不太夠,有用,然後B小姐也有錢,但是因為她的錢是外匯目前匯率不太好不方便取,如果可以,我這邊看下能借多少。
我說,即使我有也借不了多少,因為大部分都定期理財沒法取出來。而且,我不可能借太多,因為借出去了我沒安全感,因為我除了這麼點錢,我覺得自己一無所有。
最後,B小姐說那你自己想想吧,如果有需要,下次打電話過來。
我有跟朋友說這些事,朋友說,為什麼都找你借錢,我說,可能都聽說過我有個目標,那就是買房吧。那買房,首先就得存錢,不管多少,那總是有那麼一筆錢在哪裡的。眼看著房價越來越高,我那麼一點兒錢,首付是夠不著了,那當人有需要的時候,找人借錢,也許就首先想到我了。
其實,這已經不是A小姐或B小姐找我借錢了。一直以來,身邊也有不少人找我借錢,大部分情況下,我還是能夠把錢借出去的,因為幾百幾千之類的,即使對方最後真的還不了,覺得還是可以承受的。 但也許真的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在沒人沒物沒事業的情況下,看待錢比以前更重了,輕易不外借了吧。
然而,我依然十分煩惱。甚至一度想,我要是沒這麼一筆小錢就好了,那麼當別人來向我借錢的時候,就可以很理直氣壯地說“沒有”,那就都不用煩了。當我這樣說的時候,同事說,為什麼要這樣想,借錢不借錢,主觀意願在你。我說,現在借錢,自己不開心,不借錢,也開心不到哪裡去,似乎有一種罪惡感。同事說我玻璃心想太多了,直接聽從自己內心就好了,說,下次再有人來找你借錢,幾百幾千的,你藉藉也無所謂,錢要真多了,你也沒有,要剛好卡在你有那個錢來借的點,真要不想借,直接來一句:抱歉,這錢我不想借! 但實際上,我可以嗎?也許,對於像A小姐這樣的,我可以。但對B小姐,我估計還是無法直接了當的說一句,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