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電影的主旨表面是一個女人和兩個男人間的愛情,從這種愛情中折射出生活的哲理。影片中的火車,詩歌,碎花長裙和手繪瓷器等等元素,每一樣都揭示著這是一個傷感,細膩,悲傷地故事。而這樣的故事註定只能留給愛情。鞏俐飾演的周漁美豔動人。我喜歡周漁這個名字,聽上去就讓人覺得溫柔如水,蕙質蘭心。在那個充滿灰白色調的小鎮上,周漁一雙水靈靈的大眼睛,碎花的裙襬和飄逸的捲髮足以讓人過目不忘。但年輕又賦予幻想的她偏偏愛上了一個憂鬱孱弱的詩人陳清。陳清在清冽的水邊問周漁“你到底是愛我的人,還是愛我的詩?”周漁莞爾一笑:“我愛詩人”。好一句“我愛詩人”呵。周漁自顧自的沉浸在陳清的詩中,沉浸在陳清送給她的《我的仙湖》中,“為了讓你聽見我的話,有時候變得纖細。微風吹起山宇的冰裂。仙湖,陶醉的青瓷,在我手中柔軟得如同你的面板。她溢位了我的仙湖,由你完全充滿,完全充滿……”。周漁愛的那樣熾烈,那樣義無反顧,不惜每週兩次坐火車往返於三明與重陽之間,還不忘安慰心存歉疚的陳清:“沒關係,我跑習慣了”。面對熱情勇敢的周漁,一個現實中小小的圖書管理員陳清卻害怕了,他害怕自己詩人孱弱的雙手撐不起周漁熾烈的愛,撐不起現實生活的重量。陰暗狹小的房間漸漸容不下他們的愛情,儘管那張木質的雙人床彷彿還存留著當初的纏綿。陳清開始逃避,逃避周漁為了幫自己出詩集而曲意逢迎的虛偽,逃避周漁為了幫自己辦朗誦會而在街上發傳單的狼狽,最終逃到了西藏,那個自以為逃離現實的天堂。而周漁卻依舊痴傻,依舊自欺欺人地往返於三明與重陽,眷戀著他們往日的日光,幻想著再回到把她近乎毀滅的溫床。周漁在火車上來來往往,路過著重複的風景,也牽動了一個陌生人的目光。年輕健碩的張強打破了周漁將要送給陳清的青瓷,也暗喻了他將打破周漁正在沉迷的愛情(那時候的孫紅雷好年輕好青澀好帥……)。張強不是詩人,不懂得風花雪月的事,張強是個給豬打麻藥的獸醫。他帶給周漁的是男人的粗獷與力量,是結結實實的生活。他可以接送周漁趕火車,可以縱容周漁的任性陪她去找仙湖,也可以為她舉辦聚會,當眾送她鮮花,讓她感受在人群中的快樂,而並非只有二人世界般虛幻的天堂。張強的出現讓一直沉浸在愛情仙湖中的周漁不知所措了,一面是理想中的所謂愛情,一面是真真實實的所謂感情。影片最後周漁坐上開往西藏的大巴車可能只是為了給自己多年想象中的愛情一個交待吧,畢竟一個曾經那樣愛過,又那樣失去的性情女子怎能忍受自己的愛情無疾而終。也許,再見一面,再擁抱一分鐘就可以給這段所謂愛情畫一個句號吧。然而,大巴車側翻,年輕美麗的生命被堅硬冰冷的車體裹挾著沉入水底,水平面上落日的餘暉還在閃耀。這可能是電影最適合的結局,不是最完美,而是最適合,因為世界上本就沒有完美可言。無論周漁最後選擇陳清,還是選擇張強,好像都不會幸福,因為她沒有找到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平衡點。換句話說,她活的太極端。世上本就沒有什麼是絕對的,沒有絕對的美或者醜,同樣,也沒有絕對的愛情與絕對的現實。再美的愛情也需要現實的依託,需要吃飯,穿衣,賺錢,社交,就像再嬌豔的鮮花兒也是用水澆灌出來的。然而周漁與陳清在一起的時候,沒有Sunny,沒有工作,沒有朋友,只有所謂愛情。再動人的情話也有說盡的一天,再眷戀的身體也有厭倦的時刻,可惜周漁不懂,只有義無反顧。反之,再冰冷的現實也需要愛情的溫暖,需要牽手,親吻,陪伴,二人世界,正如“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一個人如果活的太現實,終日柴米油鹽,不問風月,生活亦是索然無味,可惜,周漁不懂,或者是不屑於在張強面前懂,她只是在張強和一群狐朋狗友面前用圍裙擦著手上的油。影片要告訴我們:我們需要愛情,也需要生活,需要陳清的仙湖,也需要張強的擔當,權衡好二者的重量,尋找到二者的平衡,才會幸福。所以,有時候,放了自己,愛情和生活的羈絆也會放了你。
我覺得電影的主旨表面是一個女人和兩個男人間的愛情,從這種愛情中折射出生活的哲理。影片中的火車,詩歌,碎花長裙和手繪瓷器等等元素,每一樣都揭示著這是一個傷感,細膩,悲傷地故事。而這樣的故事註定只能留給愛情。鞏俐飾演的周漁美豔動人。我喜歡周漁這個名字,聽上去就讓人覺得溫柔如水,蕙質蘭心。在那個充滿灰白色調的小鎮上,周漁一雙水靈靈的大眼睛,碎花的裙襬和飄逸的捲髮足以讓人過目不忘。但年輕又賦予幻想的她偏偏愛上了一個憂鬱孱弱的詩人陳清。陳清在清冽的水邊問周漁“你到底是愛我的人,還是愛我的詩?”周漁莞爾一笑:“我愛詩人”。好一句“我愛詩人”呵。周漁自顧自的沉浸在陳清的詩中,沉浸在陳清送給她的《我的仙湖》中,“為了讓你聽見我的話,有時候變得纖細。微風吹起山宇的冰裂。仙湖,陶醉的青瓷,在我手中柔軟得如同你的面板。她溢位了我的仙湖,由你完全充滿,完全充滿……”。周漁愛的那樣熾烈,那樣義無反顧,不惜每週兩次坐火車往返於三明與重陽之間,還不忘安慰心存歉疚的陳清:“沒關係,我跑習慣了”。面對熱情勇敢的周漁,一個現實中小小的圖書管理員陳清卻害怕了,他害怕自己詩人孱弱的雙手撐不起周漁熾烈的愛,撐不起現實生活的重量。陰暗狹小的房間漸漸容不下他們的愛情,儘管那張木質的雙人床彷彿還存留著當初的纏綿。陳清開始逃避,逃避周漁為了幫自己出詩集而曲意逢迎的虛偽,逃避周漁為了幫自己辦朗誦會而在街上發傳單的狼狽,最終逃到了西藏,那個自以為逃離現實的天堂。而周漁卻依舊痴傻,依舊自欺欺人地往返於三明與重陽,眷戀著他們往日的日光,幻想著再回到把她近乎毀滅的溫床。周漁在火車上來來往往,路過著重複的風景,也牽動了一個陌生人的目光。年輕健碩的張強打破了周漁將要送給陳清的青瓷,也暗喻了他將打破周漁正在沉迷的愛情(那時候的孫紅雷好年輕好青澀好帥……)。張強不是詩人,不懂得風花雪月的事,張強是個給豬打麻藥的獸醫。他帶給周漁的是男人的粗獷與力量,是結結實實的生活。他可以接送周漁趕火車,可以縱容周漁的任性陪她去找仙湖,也可以為她舉辦聚會,當眾送她鮮花,讓她感受在人群中的快樂,而並非只有二人世界般虛幻的天堂。張強的出現讓一直沉浸在愛情仙湖中的周漁不知所措了,一面是理想中的所謂愛情,一面是真真實實的所謂感情。影片最後周漁坐上開往西藏的大巴車可能只是為了給自己多年想象中的愛情一個交待吧,畢竟一個曾經那樣愛過,又那樣失去的性情女子怎能忍受自己的愛情無疾而終。也許,再見一面,再擁抱一分鐘就可以給這段所謂愛情畫一個句號吧。然而,大巴車側翻,年輕美麗的生命被堅硬冰冷的車體裹挾著沉入水底,水平面上落日的餘暉還在閃耀。這可能是電影最適合的結局,不是最完美,而是最適合,因為世界上本就沒有完美可言。無論周漁最後選擇陳清,還是選擇張強,好像都不會幸福,因為她沒有找到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平衡點。換句話說,她活的太極端。世上本就沒有什麼是絕對的,沒有絕對的美或者醜,同樣,也沒有絕對的愛情與絕對的現實。再美的愛情也需要現實的依託,需要吃飯,穿衣,賺錢,社交,就像再嬌豔的鮮花兒也是用水澆灌出來的。然而周漁與陳清在一起的時候,沒有Sunny,沒有工作,沒有朋友,只有所謂愛情。再動人的情話也有說盡的一天,再眷戀的身體也有厭倦的時刻,可惜周漁不懂,只有義無反顧。反之,再冰冷的現實也需要愛情的溫暖,需要牽手,親吻,陪伴,二人世界,正如“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一個人如果活的太現實,終日柴米油鹽,不問風月,生活亦是索然無味,可惜,周漁不懂,或者是不屑於在張強面前懂,她只是在張強和一群狐朋狗友面前用圍裙擦著手上的油。影片要告訴我們:我們需要愛情,也需要生活,需要陳清的仙湖,也需要張強的擔當,權衡好二者的重量,尋找到二者的平衡,才會幸福。所以,有時候,放了自己,愛情和生活的羈絆也會放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