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老桑遊戲

    主要內容就是幾個知青抓了一頭小狼,養大的過程。那狼是多麼的寧死不屈!文中寫了許多狼的習性,狼有多聰明、狼窩設計得多精妙,還說了一堆人類對自然的破壞。還是值得一看的。

  • 2 # 你向南我向北

      姜戎,58歲。北京人。北京某大學研究人員。主業:政治經濟學,偏重政治學方面。

      1967年自願赴內蒙古額侖草原插隊。1978年返城。1979年考入社科院研究生院。

      作品《狼圖騰》:1971年起腹稿於內蒙古錫盟東烏珠穆沁草原。1997年初稿於北京。2003年歲末定稿於北京。2004年4月出版。

      一個人物訪談,“被訪者簡介”卻只能寫得如此簡約,甚至都得不到主人公真名出場。訪談做了幾年,這樣的情況是頭一遭。“我比較特殊。”印象中採訪那日這樣的話姜戎說了好幾次,語氣裡抱歉和驕傲,好像一樣多。

      這樣的訪談也做,主要還是《狼圖騰》比較特殊。

      四五月,《狼圖騰》大熱。“面世短短5天,迅速攀升至各大書店排行榜首位”、“半月銷完5萬首印數”、“5天之內被盜版”、“地壇書市銷售冠軍”、“讀者一進地壇大門就問:您知道《狼圖騰》在哪兒賣嗎?”“前些日聽說各媒體都在討論並推薦《狼圖騰》,且很多政要、商界領導人手一本”……如此辨不清訊息源的訊息虛虛實實但卻是撲面而來。再看新浪網上的連載,引網友跟帖滔滔,掌聲、罵聲漸次響亮,再到後來各持己見營壘鮮明地吵作一團。

      爭議也來自學界。對其作為小說的部分,精神氣質、宏大敘事、言語功力,大家一致贊旗高舉,甚至那行間議論不絕、篇尾索性直接貼上四萬字論文的不合常規的結構都被人原宥,只是引發“小說其實是沒有邊界的”如此的感嘆。

      但作者顯然志不止此,“他在其中還闡述了某種宏大的歷史觀和價值觀”。諸如“中國漢族是農耕民族,食草民族,從骨子裡就怕狼恨狼,怎麼會崇拜狼圖騰呢?中國漢人崇拜的是主管農業命脈的龍王爺———龍圖騰,只能頂禮膜拜,誠惶誠恐,逆來順受。哪敢像蒙古人那樣學狼、護狼、拜狼又殺狼。人家的圖騰才真能對他們的民族精神和性格,直接產生龍騰狼躍的振奮作用。農耕民族與遊牧民族的民族性格,差別太大了”,這樣刺激的話比比皆是。就是這一點,正引出越來越多人說“不能苟同”,甚至都有了這樣的話:“這種說法也許只是滿足了大眾對簡單通俗的歷史觀的需求,可以說是一種慷慨激昂的媚俗。”

      在此之前,那個“絕不接受記者採訪、絕不參加發行中的宣傳活動”、連作品討論會都缺席的隱身作者一直是《狼圖騰》的一大神秘,只是影影綽綽知道他是一個學者,在內蒙古草原當過11年知青。“不拍照、不談身世、一本《狼圖騰》外絕無資料提供”是見面前的“約法三章”,然後把用GOOGLE和“百度”搜尋出來的幾百條“姜戎”關鍵詞資料看到最後,才反應過來連“姜戎”都根本是一個筆名。

      究竟怎樣一個人寫了《狼圖騰》?

      5月17日上午10點,站在記者面前的姜戎是一個身高1米78、給人特別潔淨感的58歲男士,儘管他在談話的時候需要吸菸。印象裡他的頭髮、面色和身上的薄牛仔布背心都泛著一種白。戴眼鏡,鏡片後面有一雙細的、眼尾略斜向上的眼睛。盯住它們看了兩個小時,總是剋制不住聯想起《狼圖騰》封面上那雙綠色的眼睛———

      那是狼的眼睛。

      姜戎:主要是我這種經歷,是別人沒有過的,以後也再不可能有了。1967年我們這批知青下到額侖草原,可以說是第一批成規模的漢人到達那個地方。那時基本還是保持著原始風貌的草原,太漂亮了,地方相當大,什麼風景、什麼地貌都有,也是狼群最多、最厲害的時候。我比別人都更早地關注狼,我掏狼崽養小狼的故事,那一批知青都知道。到後來別人也開始關注狼的時候,狼已經很少了。因為真正原始風貌的草原和生態被破壞,也就是幾年間的事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想去柬埔寨自由行旅遊,簽證和落地籤的區別是什麼?哪個更好?